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教育之声网
重要声明:
“教育之声网”推送文章除实在无法确认,我们均会注明作者及来源。部分文章或图片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将会在36小时内删除处理,特别感谢,也特别欢迎您的投稿。
滚动新闻:
首页 > 校长之声 > 正文
陈集乡阳光小学校长陈万霞:留守儿童的知心“妈妈”
2014-10-28 11:31:43   来源:中国文明网   

  【教育之声网10月28日消息】“这些留守儿童,就像我国现代化发展潮流中潮起潮落时被搁浅的鱼儿,备受煎熬。我没办法让他们都回归大海,但我能在路过时,弯下腰蹲下身,捡起一条是一条。”近日,在中华全国总工会举办的全国教育系统劳模座谈会上,曾荣获2012年“最美乡村教师”称号的陈万霞这样说。

 

  自1990年参加工作以来,陈万霞已扎根安徽省肥东县农村24年,对农村教育和农民生活非常熟悉。她目睹留守儿童越来越多,深知家庭的无奈、孩子的不易。

  2004年,随着学校布局调整,陈万霞所在的肥东小魏小学被撤并。“孩子们上学远,农村的路都是土路,荒草丛生,一下雨特别泥泞。”孩子们的艰辛,陈万霞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最终触发了她办学的念头。

  全国首个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肥东陈集阳光小学诞生了。然而,陈万霞一没经济来源,二没企业支持,并不具备办公益性质学校的能力。办学之初的艰辛随之而来,可以说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被撤并小学的老校舍、村办公室被她租过来,安置下300多个孩子。所有的课桌椅都是别人送的,学生吃的饭菜是周围老百姓送的,学生的衣服很多是大学生募捐的。

  “父母把孩子送来,有的半年、一年见不到面,这期间就会有孩子没鞋穿、没衣服穿、没被子盖。”陈万霞说,这些物质上的需求还好解决,最让她放心不下的是由于亲情缺失带来的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工作怎么做,陈万霞在摸索中自创了一些方法。留守儿童不愿意语言交流,她用捡来的木片钉了个木箱,叫“阳光信箱”,鼓励孩子跟老师写信交流,不藏心事。

  有一天,阳光信箱收到一封信,信中写道:“老师,您看这封信,每周末送出去,下周还会在信箱里。”陈万霞一看,信写的是“天堂里的妈妈收”、“你的儿子寄”。“我当时很震惊,感到忽视了这个孩子的内心世界,非常自责。”

  陈万霞找到写信的孩子,问:“你认为妈妈能收到吗?”孩子说:“能。”她又问:“老师能不能看看信。”孩子同意了。她轻轻拆开信,只看了一遍,便记住了信里的每一个字:“妈妈,今天校长给8月份出生的孩子过生日,说‘儿子生日,娘的苦日!’妈妈,感谢你给了我一双眼睛,让我可以看到美丽的世界,感谢你给了我一张嘴巴,让我可以尝到人间的美味,感谢你给了我一双耳朵,让我可以听到美妙的声音,感谢你给了我一双脚,让我可以走遍天涯。但是,妈妈,你千不该万不该,不该用你的生命来换我的生命。”

  “我从信里看到孩子绝望的思念,对亲情的渴望和绝望,我该如何做?”千思万想后,陈万霞小心翼翼地以“我的儿子收”、“天堂里的妈妈寄”,每个礼拜给孩子回信,一个多月书信来往1万多字,最终等来了孩子叫她一声“妈妈”。

  办学9年来,全程照顾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陈万霞感到压力很大,但是没发生过安全事故,她说自己很幸运。随着她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学校可谓苦尽甘来,新的教学楼和宿舍楼建起来了,还有了图书馆和音乐室。

  对于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她觉得只有孩子不留守了,才能解决问题。扎根农村24年,她所做的一切,源自对留守儿童深沉的爱。面对“最美乡村教师”等殊荣,她说:“我只是一个教师,没什么了不起,只是做了自己放心不下、难以割舍的一些事情。”

相关热词搜索:肥东县 陈集乡 合肥
相关评论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我要链接 | 教育之声简介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0-2012 cedc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edu@cedcm.com.cn | 京ICP备12037710号-1 | 总机: 010-88687877 | 传真: 010-88682677
本网站所刊登的教育之声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教育之声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