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教育之声网
重要声明:
“教育之声网”推送文章除实在无法确认,我们均会注明作者及来源。部分文章或图片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将会在36小时内删除处理,特别感谢,也特别欢迎您的投稿。
滚动新闻:
湖南省长沙铁路第一中学曾庆桂
2013-09-29 14:59:05   来源:教育之声网   

  2005年7月,我从长沙市15中调入长铁一中担任校长,当时的长铁一中正处在转型期,面临从 “企业办学”到“政府办学”嬗变的镇痛。解放思想,改革校园,让学校快速发展成为一所名副其实的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成为压在校长身上的重担。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和深思熟虑,我用“三部曲”来实现这种跨越。

  第一部:改善条件,融合队伍,融入社会。

  学校筹集2000万元整合两个校区,配齐必需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迅速改变办学条件差的局面。近年来,学校陆续争取政府投入6000万元,新建学生生活楼、进行各类场馆改造和校园环境、办学条件的整体改造提质。校园环境得到了美化,师生的整体信心提起来了。

  其次,凝聚人心。当时重要的是融合两支队伍,我提出“要把思想上的围墙打通”。要求中学教师、尤其是中层以上干部要主动去关心小学教师、支持小学部工作,让他们从心底感受到自己是长铁一中的一员。在待遇、职称、评优等方面政策向小学教师倾斜。这样一来,小学部的教师心里踏实了,纷纷表示对当初中小学合并和随之而来的剥离小学的认同和理解。

  人心稳了,便开始着手创建学校与社会的和谐关系。移交前,学校面对的是铁路系统,移交后面对的是社会,巨大的反差让干部和教师深感茫然。学校一方面有计划地分期分批派干部和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全国哪个地方的教育教学有典型经验,学校就会派老师前去学习,学校中层以上的干部都参加过国家级的高端培训。通过学习研修,引发思维碰撞,促使观念更新,推动制度创新和文化重建。另一方面,积极做好对外宣传和展示。学校主动承接国家、省、市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充分利用校园网,校报、校刊推介展示学校,使学校尽快地融入社会,融入基础教育大家庭。

  第二部:规范行为,改革创新,攻艰克难。

  移交后,长铁一中变成了十二年一贯制的学校(全国首例),学校非教学人员多,干部专业素养整体水平不高。我从两个方面入手改革用人制度:一是中层干部实行竞聘上岗,原有18个中层干部,经改革只保留了8个。二是对教职工实行全员聘任,合同管理。落聘人员重新自我充电提高,参与下一轮岗位竞聘。

  同时着手调整办学结构,06年小学停招,09年依托长铁一中的双翼实验学校停招。

  紧接着便改革各类分配制度,用科学合理的分配方案来鞭策激励教师,真正让“优者乐业,能者多劳、多劳多得,优劳优酬”。

  在推行改革的同时,将具有行业特征而不适合政府办学要求的制度废除,重建一套适应新课程改革、教育发展改革和国家教育管理要求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第三部:文化引领,内涵发展。

  企业学校往往缺少文化积淀,而一所没有文化的学校是没有生命力的。如何引领长铁一中向更高层次迈进?我一度陷入困惑,我先后于2007年和2008年两次到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研修班学习,在那里,我站到了一批全国知名教育专家的肩膀上,思考用什么策略来突破学校发展的瓶颈。

  首先是建立先进的办学思想理念体系。以此来引领学校的文化建设,引导教师加深对教育的理解,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对基础教育使命的理解,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

  什么是好教育?让人学好的是好教育,适合的就是好教育;什么是好教师?让孩子越来越好就是好教师。育人的本质是什么?就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做人的首要条件是身心健康,做人的规范是有高尚的道德,做人的资本是有一技之长。我们可以给学生确定这样的做人目标是“做身心健康的中国人,做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人,做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中国人”。为此,我们决定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文化生态,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

  我们校园文化生态的构建着眼于学生个体的需求。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首先,通过感恩励志教育丰富学生内心世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其次,学校研究推广“一体两翼”导师工作模式,以导师为主体,班主任和科任老师为两翼的“学生成长导师制”。学生人人有导师、个个受关爱,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导师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第三,学校高度重视课程建设。只有当课程改变了,学校才会改变,学生才会改变,丰富的校本课程文化为学生个性与特长、兴趣与爱好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广阔的空间。

  我们还将文化生态的构建立足于群体的整体优化。佛祖曾考问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让它不干涸?最好的办法是把它放入大海中,那么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他们融入群体中。首先是优化教师队伍,经过几年的实践,学校探索出了以师德教育为核心、具有鲜明特色的校本研修机制,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着力培养一支“爱生如子、敬业善导” 的教师队伍,学校曾被市教育局授予“首批校本研训示范学校”。其次是优化学习小组,在班级中建立起由不同质的成员构成的多个学习小组。在“学案导学”的课堂文化氛围里,让学生乐学善思,同学们在小组的合作、探究、竞争中习得方法,锻就能力。全校教师积极探索“先学后教,精讲精练” 的教学模式,培育生态课堂。第三,优化班集体。通过和谐班级文化的构建提升境界,用班级的文化魅力凝聚全班人心。第四,其它团队优化。发展若干学生社团,成立若干特长训练班;并通过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读书节和社团节等五大主题文化节,在合作、共处、竞争、拼博中,凝聚团队精神,张扬个性风采。

  近几年来,学校坚持“文化引领,内涵发展”的发展方略,通过构建以生为本的文化生态,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校风、教风、学风不断优化,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办学水平显著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越来越好。学校己制订新的五年发展规划,现正朝着建设“理念先进,文化浓郁,管理精细、特色鲜明”的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的目标前进!

相关热词搜索:第三届中国教育之声论坛 曾庆桂
相关评论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我要链接 | 教育之声简介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0-2012 cedc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edu@cedcm.com.cn | 京ICP备12037710号-1 | 总机: 010-88687877 | 传真: 010-88682677
本网站所刊登的教育之声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教育之声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