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教育之声网
重要声明:
“教育之声网”推送文章除实在无法确认,我们均会注明作者及来源。部分文章或图片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将会在36小时内删除处理,特别感谢,也特别欢迎您的投稿。
滚动新闻:
首页 > 校长之声 > 正文
北师大实验中学校长杨文芝:生涯教育让学生走更远
2016-11-07 11:37:03   来源:搜狐教育   


杨文芝,北师大实验中学德育副校长

  成功的标准有差异,况且是有结果的、阶段性的,只有成长才是持续性地发展。-——杨文芝

  【教育之声网11月7日消息】和北师大实验中学对外表现出来的低调不同,它坐落于北京地皮最贵的西单商业圈,但这也和它的内在相衬,2016年高考,实验中学的文、理科平均分再一次位列北京市榜首。在这所学校里,上清华、北大不是佼佼者的目标,而是超过半数学生切实做到的事。

  对于大多数接受应试教育的学生而言,一纸录取通知书就是人生前18年所有努力方向。高考结束,人生流于迷茫,于是他们带着疑惑、带着过度自由、带着欠缺的管理能力步入了大学。

  生涯教育之所以有魅力,正是因为它不单单顾于眼前,更不着眼于高考,而是面向未来3年、7年、15年乃至30年后的人生。这是实验中学德育副校长杨文芝已经做了多年的事儿。

  杨文芝并不像普通的理科老师那样不善言辞,对于生涯教育她会娓娓而谈,常挂在嘴边的话是“实验中学的学生真的很棒”。

  聊到开展生涯教育的目的时,她说:中国人比较心太强,为什么有些小店老板很幸福,而有钱有权的某些人并不幸福,这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我想在13~18岁这个三观逐步形成的年纪告诉学生,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幸福的生活。

  提升国人的幸福感,或许杨文芝认为这是一个宏大的目标,谈起这些她甚至表现得有些含蓄。但是生涯教育在校园内确实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在某项有关学生幸福指数的调查中,实验中学是最高的。

  回归社会,才能找到自己

  人最终要在社会里生存,如果学习这件事将孩子和社会完全割裂、将当下与未来完全割裂,无疑会阻碍他们的眼界和发展性思维,他们对社会的认知不应该局限于上下学经过的那几条马路。因此,生涯教育要让学生走近社会。

  网络上常有人哀嚎:现在流的泪,都是当初报志愿脑袋里进的水。不少人毕业后走向了工作岗位,才发现事与愿违,家长一手包办志愿更成了杨文芝的心痛。究其原因,其实是面临未来选择时,孩子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因为他们根本不清楚社会上都有什么。

  于是,学校带着这些孩子走向企业,去IBM、去大唐、去工行、去检察院……去实地了解工程师、银行家、检察官的工作,有些孩子欢天喜地有了志向,成绩从年级200名一跃至50名,有些孩子恍然大悟坚决不要过敲代码的日子,于是再去寻找新的目标……

  孩子们的变化和感受让杨文芝惊喜地发现,职业体验可以快速地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工作世界,认识自己的兴趣在哪里。

  她说,让学生们设想N年后的自己,意图并不是让一个中学生现在就想好以后要做什么,而是在思考的过程中慢慢、清晰地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分析自己的优势、不足和可利用的资源。

  “生涯”本身是提供一种找方向的过程,孩子越早意识到要认知自己,受益就会越多,倘若人至中年才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未免有一些遗憾。

  为了这个目标,实验中学还搭建了众多平台让学生发挥所长。在学生自发形成的100余个社团里,他们总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动漫社、定向越野社、商务社……学生可以在各个社团里锻炼自己的能力、寻找自己的兴趣,逐渐地发现自己其实不喜欢写作而喜欢讲演,或肢体协调欠缺但组织能力极佳。

  “当他们参加社团是为了提升自己日后某方面需要用到的能力时,就会产生极大的学习动力。做跟自己兴趣有关的事情,人就会有成就感,有成就感人就有自信,就会有成长。”杨文芝看中的正是这种成长的过程。

  公益让人成为公民

  在了解了社会和生活之后,杨文芝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用自己的行动改变一些事。也就是鼓励学生做力所能及的公益。

  在个人生涯中,每个人都是多角色的,是子女、是学习者,在未来还会是伴侣、是父母、是持家者,但我们始终是一名社会公民。如何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好公民?公益就是体现公民的一种方式。

  实验中学的公益不是简单让学生拿父母的钱做募捐。学生会帮助“瓷娃娃”(脆骨病患者)卖画,会去支教,会用学校给的启动资金赚取更多的钱支援灾区。

  “没有钱就去支教、募捐,有了钱就拿出一些帮助别人。”杨文芝说,在真正参与了公益活动后,会发现钱其实不是问题。相反,杨文芝不提倡学生用物质来支援贫困校,她为学生们提出的思考是:“做公益,转身之后,留下了什么?”更重要。

  太多的公益在给不发达地区的孩子留下创伤,让他们羡慕城市里孩子的生活,怨恨自己为什么没有生在更好的地方,也不再喜欢上课方法传统的教师。

  杨文芝告诫实验中学的学生们,要真正帮助到别人,而不是激起比较心。譬如代替教师照看学生晚自习、指导学生功课、传递环保理念等,解放了老师也帮助了山区校的孩子们。  

  公益活动对学生的成长是深刻的,杨文芝说“很多次支教后,学生都会有无奈,因为他们改变不了现状,会有纠结,因为之后那些孩子的生活又会恢复原样。当他们去看望生病的孩子时,他们会感受到自己健康的来之不易,会珍惜、会感恩生命。他们能看出那些孩子眼神中的纯粹,而不是自己的优越。”

  让所有人欣慰的是,学生们自发地把公益坚持了下来,为支教的学校提供了更多援助,也想方设法帮助更多生病的孩子,他们在有意识地去做更多事帮助更多人,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社会价值,有了存在感,深刻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如果你有一桶水,就拿出一杯水来帮助别人”,大力推广公益活动,是实验中学重要的生涯教育,也是服务性学习的落地。

  生涯教育让应试学生走得更远

  从百团大战到学生会竞选,从丰富的社团、公益活动,到运动会、春游、文化节,似乎实验中学的每一位学生都分身乏术,参加这些活动的同时,该怎样保证学生的学习成绩?

  “成绩是水到渠成的”这是实验中学校长蔡晓东的金句,副校长杨文芝在认可这句话的同时,也认可了应试教育的必要性。她介绍到,应试教育应该是严谨的,学校的每一位老师在技能、投入、科学性上都做得相当出色。可杨文芝也提出,“应试”虽然是一种传递知识的过程,但只接受应试教育的孩子,在未来走不远。

  她举了中国女排的例子,应试就像是技术、战略部署和分析对手的过程,素质就像是球队凝聚力、集体荣誉感、高标准的追求、临场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如果没有后者,女排难以坐上冠军之位。

  这也像是两个同样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生涯教育后的孩子可能对建筑学充满了热情,有自己明确的发展方向;而另一个若只以录取通知书为奋斗终点,在大学里必定迷茫,这恰恰是很多学生的现状。

  杨文芝对成长的重视,让她从不认为“学霸”是教育的成功之作。她说成功的标准有差异,况且是有结果的、阶段性的,只有成长才是持续性地发展。

  在生涯教育中,有人只注意学生在“业余”生活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但却不曾看到孩子视野、格局和情怀的变化。那些“业余”培养出的时间管理、压力管理、学习效率提升、学习动力激发都会伴随着孩子的生活延续至方方面面。无论是意志力还是心态,其实都更利于学生考试和学习。

  真教育要了解真需求

  为了生涯教育,实验中学前无古人地编写了一本《高中生涯规划》校本教材。杨文芝拜访了台湾研究生涯辅导的金树人教授和美国黄天中教授等十几位教育学者,但是第一版教材的编纂成果并不理想,过多的知识点让学生们难有兴趣。

  杨文芝回忆,相对于“没路找路”来说,人的理念转变更艰难。要撕碎学科体系,建立起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教学内容,这中间要经历许多调研和争吵才能实现。

  杨文芝找来了研究生做研究、出报告,按照学生的要求重新编写教材。学生需要身边的榜样,就把教材中李开复的名言替换成师哥师姐的故事;学生有可能面临隔辈亲属逝世,那就在课堂观影出现死亡画面时停下来,共同讨论如何面对生死;学生有青春期男女生交往的冲动,就正视起这个问题,告诉大家如何和异性相处……每一个细节都是学生的诉求,这样的生涯教育才能给予学生真的帮助。

  杨文芝笑言,她由此总结出了四句“真”言:了解真需求、解决真困惑、给予真指导、促进真成长。

  “做真教育,真做教育”,蔡晓东校长的另一句名言早已深化在实验中学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做公益还是编写教材亦或是学校建设,“真”都是重点。  

  也正是因为真,实验中学的民主性让外界难以想象,初次听到“学生处老师提案在大会上被学生否决”,我想很多人都会讶异,民主在这所学校里是如此充分,学生可以充分参与学校的建设、他们有机会发声、有舞台展示。

  学生对学校建设的每一点建议,都来源于他们是校园的主人,而每一份学生的一级提案校领导都要限时解决,则是老师对学生的尊重。

  这种民主、自由、平等、尊重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和老师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平和。

  校长要有更宽阔的视野

  实验中学的学生是自由的,只要不触及底线,任何事在杨文芝看来都无伤大雅。

  她不喜欢高压管理式的教育,虽然能树立更多规矩,但学生的精神状态会有很大区别。高压制度下,教育者难以保证学生脱离了枷锁是不是依旧自律。

  杨文芝提倡“慎独”,也就是在自己独处时,行为是什么样的,还是不是遵守红绿灯,还是不是人走场净?对此,她自豪地说:“实验中学的学生可以做到这一点,因为当没有了制度的枷锁,人的行为就会是自觉行为,你若当他是优秀的,他会努力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这是杨文芝在坐出租车时的悟出的道理:司机师傅告诉她,去掉了隔离铁窗工作才更加安全,因为没有外界保护的状态下,拉乘客会更谨慎。

  杨文芝说,校长要有更宽的视野,要多学圈外的东西,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譬如出租车司机给予她的制度启发、譬如营地教育给予了生涯课程体验式学习的启发,就连日本旅游过程中的一顿饭,杨文芝也能分析出日本人心态平和的原因。

相关热词搜索:校长 生涯 学生
相关评论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我要链接 | 教育之声简介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0-2012 cedc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edu@cedcm.com.cn | 京ICP备12037710号-1 | 总机: 010-88687877 | 传真: 010-88682677
本网站所刊登的教育之声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教育之声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