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教育之声网
重要声明:
“教育之声网”推送文章除实在无法确认,我们均会注明作者及来源。部分文章或图片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将会在36小时内删除处理,特别感谢,也特别欢迎您的投稿。
滚动新闻:
新疆呼图壁县第四中学校长 陈金龙
2013-08-20 17:26:38   来源:教育之声网   

  

  【个人简介】

  陈金龙,在职研究生学历,中学高级教师,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教育部《语言文字报》教研员、新疆教育学会会员、昌吉州书法家协会会员、呼图壁县书法协会理事;呼图壁县中学语文研究会理事长、呼图壁县文史委员会会员;呼图壁县十、十一届党代会代表、呼图壁镇人大代表;呼图壁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曾任呼图壁种牛场中学校长、呼图壁县二中党支部书记、校长;呼图壁县第四中学党总支书记兼校长;2011年8月任呼图壁县第四中学党总支副书记、校长。

  【改革之声】

  “12345”的发展思路:即坚持一个理念,积极实践“润育潜质、培养习惯、发展个性、奠基未来”的办学理念。落实两个全面: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树立三种意识:牢固树立规范意识、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实施四大战略:依法治校、文化立校、科研兴校、名师强校。推进五项工程:德育网络工程、教学改革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名师培养工程、安全文明校园工程。

  “1258”发展目标:即一年内很平稳的实现了集中办学、民汉合校、双语教学的目标;二内年实现了实现学校教育教学正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五年内打造成昌吉州特色品牌学校;八年内打造成自治区、全国文化特色品牌学校。

  “4466”文化管理体系:即学校文化建设的四种基本形态: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学校文化管理的四项基本原则:追求发展、崇尚尊重、适应变化、达成和谐;学校文化管理的六动基本策略:目标驱动、理念促动、科研推动、激励策动、关爱感动、和谐互动;

  学校文化管理的“六项”目标:让学校更添美丽,让教育更添品质,让教学更添智慧,让管理更添效能,让教师更添魅力,让学生更添修养。

  【年度事迹】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而后才是行政的领导。”陈金龙对办学理念、思路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常这样讲:“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品位的高低,关键靠管理。校长的境界有多高,学校的办学思想的层次就有多高,而校长崇高的境界又来自高远的眼界,校长的眼界有多高,境界就有多高”;“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办好一所学校就是造福一方百姓,教好一个学生就是造福一个家庭”。他始终把办学理念当成自己治校的灵魂,而他治校的灵魂是建立了“4466”文化管理体系。这都充分体现了他的治校能力与个人素质。

  2009年8月,他从二中校长岗位调入新成立的四中任书记、校长。由五所乡镇薄弱学校的组成的新学校,由于生源差,师资力量薄弱,学校整体发展举步维艰。面对发展的困难和艰辛,陈金龙团结学校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职员工,提出“12345”的发展思路和“1258”学校发展目标。为了确保学校发展目标,陈金龙校长创建了“4466”文化管理体系, 走内涵式发展之路,走特色之路。

  在建校初期,陈金龙带领四中人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紧紧抓住稳定、融合、发展这个中心。坚持“配套建校、文化美校、规范立校、特色兴校、规模强校、科研活校”的发展战略;亮出了办“成文脉相承、和谐宜学、特色鲜明、质量上乘”的人文学校;确定了“起好步,促发展,保安全,抓特色,树形象,创名校”的办校策,本着“润育潜质、培养习惯、发展个性、奠基未来”的办学理念,围绕“管理有特效,课程有特色,学生有特长,教师有风格”的特色目标。用先进的文化对学校进行管理,把全新的理念根植于师生心田,引领师生不断发展。把四中成自治区乃至全国的文化特色名校。

  陈校长和他的团队从实际出发,满怀信心,找准突破口,制定发展规划,使学校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他对四中内涵发展是这样理解的:一是内涵发展是一种质量追求的发展。学校发展中必须有令人信服的教育教学业绩。通过学校内涵发展可以让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这一“软实力”得以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二是内涵发展是一种特色打造的发展。这些特色包括要有精准的教育理念,科学的育人目标,先进的教育思想,优美的环境,优质的服务,优良的社会认可度和信誉度,能做区域先锋、西部一流,在全国有影响力。三是内涵发展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发展。是在事关学校发展的每项工作上都力求精雕细琢,力求精品。学校是一个品牌,人人是学校的代表,步调一致,绝不能有一丁点的玷污。四是内涵发展是一种文化积淀的发展。让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有更多的文化内涵,体现出更高的品位和追求,体现学校的强烈生机与活力。能促进区域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第三届中国教育之声论坛 陈金龙
相关评论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我要链接 | 教育之声简介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0-2012 cedc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edu@cedcm.com.cn | 京ICP备12037710号-1 | 总机: 010-88687877 | 传真: 010-88682677
本网站所刊登的教育之声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教育之声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