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教育之声网
重要声明:
“教育之声网”推送文章除实在无法确认,我们均会注明作者及来源。部分文章或图片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将会在36小时内删除处理,特别感谢,也特别欢迎您的投稿。
滚动新闻:
海南省洋浦第一小学校长 王国健
2013-08-20 16:11:39   来源:教育之声网   


 

  【个人简介】

  王国健,海南省洋浦第一小学校长兼书记。海南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省小学骨干校长和省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海南省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海南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先后有30多篇论文获省级以上奖或在专业杂志上公开发表,著有《自主的课堂评价》一书。自1995年至2009年连续十五年29次被开发区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授予各种荣誉称号。2001年“海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先进个人”,2005年 “中国教育学会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先进工作者”,2006年教育部“中小学新课程国家级远程培训项目” 优秀指导教师, 2007年 “海南省师资培训先进个人”,2008年 “第三届全国十佳小学校长”,2009年海南省首批省级小学骨干校长班优秀学员,同年9月获“海南省模范教师”和“海南省中小学先进德育工作者”称号。

  1994年初通过招聘,从湖北来到海南洋浦,1996年9月,因工作业绩突出被任命为海南省洋浦实验学校小学部主任,全面主持小学部工作。2007年初,小学部独立办学,更名为洋浦第一小学。通过竞选,走上校长岗位。

  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打造“从我做起、向我看齐、对我监督”的工作作风。从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到省级骨干校长、全国十佳小学校长,用“怀抱大爱做小事,脚踏实地积善德”的铮铮誓言诠释教育的真谛。

  【改革之声】

  《小学古诗词教学思考与建议》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意境优美的诗词,篇章虽短,意境却大,对培养小学生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背诵优秀古诗文的具体要求。这些古诗词的选目从汉代到清末,时间跨度将近二十个世纪,而且题材广泛,内容精当。所选皆为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短小精悍的名篇,其知识点和难度适用于少儿的认知和文化接受水平。同时,“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等各种按新课程标准编辑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均以分散的形式按不同学龄段将“新课程”所指定的古诗分别选到各册教材之中,使古诗文的教学成为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较好地实现《语文课程标准》中制定的总体目标,就要明确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目的,遵循其教学原则,研究并运用古诗词教学策略,选择对自己最适合的教学方法。

  一、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目的

  (一)领略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激发爱国热忱。

  中国是诗的国度,从公元前六世纪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问世以来,产生过无数的诗人和不朽的诗歌作品,到了唐宋代达到了诗歌艺术的巅峰。《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推荐的古诗主要是唐宋时期最为优秀的诗歌(选篇目70首占62首),这些诗歌篇幅短小,浅显易懂,既是名篇,又是精品,并且易为少年儿童所接受。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古代蒙学教育时期和仅一百年来现代教育时期,对小学生进行诗歌教育的做法一直没有间断过,且一直被人们所重视。

  我们每一位教师要具有强烈的文化意识,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寻根溯源,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情感,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感受古诗词中所表现出的高尚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品位,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古诗词把意境美、音韵美、哲理美融合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学生可以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诗的特点是通过形象的艺术概括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情感,情和景的高度融合形成诗的意境。正因如此,语文教学就要通过诗人捕捉的流动多变的形象画面,“披文入情,沿波讨源。”领略诗人美的情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三)感悟语言优美,丰富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力和鉴赏力。

  古代的蒙学,一开始就让学生背《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等,除了识字的作用之外,其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儿童大量积累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背诵古诗文的要求,其目的同样是为了增强和丰富小学生的语言积累。

  课例《登鹳雀楼》(略)

  纵览教材所选的古诗文,很多名句脍炙人口,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好教材。在心口相诵的不断积累中,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的敏感力和鉴赏力自然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说话写文章自然也会逐渐适当运用这些名句,体验美的意蕴和情感,感悟语言的优美与奥秘,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诗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和渴望学习语言的兴趣。

  (四)拓展学生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创造潜能和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是我们的重要目的。

  课例: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的《望庐山瀑布》,十分钟就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略)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于渔”,诗词的学习,在追求精神的愉悦、情感的陶冶,艺术的创造感染与浸润的同时,更要有意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

  二、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原则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和要求,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一)以阅读、记诵为主的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在“古诗文阅读的评价”一段明确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显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的大意,而不是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这就表明,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要以阅读和记诵为主,强调要有一个对古诗文记诵的“过程”。有人总结出诵读“三感”。第一,读出语感。 第二,读出情感。第三,读出美感。

  (二)循序渐进的原则

  古诗词教学必须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由扶到放的方式进行。

  首先,首先看看《课标》是怎样体现这一原则的。

  其次,以霍懋征的《望庐山瀑布》教学片段为例,说明由扶到放。

  如果不予帮扶,由于字词、句子以及时代背景、写作境遇的障碍,反而影响学生阅读记诵的效率。淡化讲解不等于一点都不讲,适度的“讲”还是必要的。

  (三) 注重朗读指导的原则。

  在由扶到放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的是教师的指导。而指导中最重要的,就是朗读的指导。首先,注意重音。其次,注意语调。第三,注意节奏。

  “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 (于漪)只有通过大量的诵读,细细的体会古诗词语言的精妙,独特的韵味,意境的深远,才能引领学生“品”出古诗词这一民族独特文化的“味”。

  (四)借助历史,还原现场的原则。

  在唐宋浩瀚的诗海中,有大量的古诗词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所产生的一种心声及对人生际遇的一种感慨。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还原诗人写作的场景,要在了解创作背景后,才能对诗意有全面、正确地领悟。

  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示儿》和林升的《题临安邸》

  教师要有课程意识,能不断超越教材,恰如其分地补充、介绍一些与诗歌有关的历史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消除一些由时代造成的隔阂,让学生知道在学习古诗时,是有历史的“东风”可借的。

  三、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一)以情感做引领,架起通往文学圣殿的桥梁

  情感是诗的生命,诗歌是以抒发真实的,带有普遍性情感为主要特征的文学活动。诗人描写人、事、物、景时都注入了他的喜怒哀乐的情感,注入了他的思想主张。我们要想感受它的思乡怀人,离愁别绪,忧国伤时,寄情山水等感情。

  要抓诗中的重要字词句和重要章节,以此为诗眼,激发学生的情感。

  课例:王崧舟《长相思》教学片断(略)

  通过“整合同一主题作品”让学生在“资源链”中体悟不同诗人表达相同主题的魅力。孙双金老师的“精读一首,带读一组”的古诗教学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其代表作“送别组诗”教学更是深入人心,广受好评。

  组诗建议与参考:

  一、描写春天:

  《春夜喜雨》(唐 杜甫)

  《春日》(宋 朱熹)

  《清明》(唐 杜牧)

  《春晓》(唐 孟浩然)

  《乡村四月》(宋 翁卷)

  《滁州西涧》(唐 韦应物)

  《绝句》(迟日江山丽)(唐 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唐 杜甫)

  惠崇《春江晓景》(宋 苏轼)

  《大林寺桃花》(唐 白居易)

  《村居》(清 高鼎)

  二、述情抒怀

  静夜思(唐 李白)

  浪淘沙(唐 刘禹锡)

  乐游原(唐 李商隐)

  泊船瓜洲(宋 王安石)

  长歌行(汉乐府)

  虞美人(后唐 李煜)

  三、抒发爱国情怀的古诗文

  《春望》(唐 .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 杜甫)

  《题临安邸》(宋 林升)

  《示儿》(宋 陆游)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 陆游)

  《过零丁洋》(宋 文天祥)

  《石灰吟》(明 于谦)

  《己亥杂诗》(清 龚自珍)

  四、边塞诗

  《塞下曲》(唐 卢纶)

  《凉州词》(唐 王之涣)

  《出塞》(唐 王昌龄)

  《从军行》(唐 王昌龄)

  《登幽州台歌》(唐 陈子昂)

  五、写景抒情

  《望庐山瀑布》(唐 李白)

  《望天门山》(唐 李白)

  《书湖阳先生壁》(宋 王安石)

  《渔歌子》(唐 张志和)

  《敕勒歌》(北朝民歌)

  《清平乐•村居》(宋 辛弃疾)

  《小池》(宋 杨万里)

  《游园不值》(宋 叶绍翁)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 苏轼)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 杨万里)

  六、咏物抒情

  《风》(唐 李峤)

  《咏柳》(唐 贺知章)

  《墨梅》(元 王冕)

  《石灰吟》(明 于谦)

  《竹石》(清 郑燮)

  《马诗》(唐 李贺)

  七、儿童情趣

  《村居》(清 高鼎)

  《所见》(清 袁枚)

  《池上》(唐 白居易)

  《小儿垂钓》(唐 胡令能)

  《宿新市徐公店》(宋 杨万里)

  通过“整合同一诗人作品”,让学生感受诗人借助不同作品抒发不同情感的魅力。一可增加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感受力;二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该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

  (二)淡化诗意讲解,倡导自主诵读,尊重个性化理解

  新课标要求:“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已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这就要求老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要求学生结合自已过去的生活经验对古诗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在鉴赏过程中要注重感受、品味、领悟、体验和思考。

  比如读“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李白)》,有人低沉读,读出的是怀才不遇的孤独;高昂陈词,读出的是与友人对酌的快慰和酣畅。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西涧(韦应物)》可以读出春雨中的渡船静静横在江面;也可以读出诗人的一份悠然自得。如果要把这些诗句一字字一句句的肢解了,就会破坏掉诗词独有的美。

  面对不同的古诗词,学生可以不求甚解,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但首要的还是要诵读到位。语感是读出来的。不读,永远不能触及心灵的深处。

  (三)渲染意境,让学生徜徉在情境交融中

  所谓意境,就是指诗人的主观感情和客观物象相互交融,相互渗透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简而言之,就是情与景的和谐统一。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要让学生领悟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是古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我国古典诗词讲究“意在言外”,讲求“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讲求自我在与自然深沉契合中激荡而生的某种“情趣”,“神韵”,这就是诗词的意境美。俗话说“情由境生”,要让学生跨越时代、民俗、社会和情感的障碍,根据诗词的文字信息,展开联想和想象,与诗人一起进入意境获得审美体验,就要靠教师通过语言、教具、利用多媒体等创设情境了。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的片段(略)例谈。

  有些诗词在表达时作了内容上的简省,形成了“辞断而意属”的特点。这些诗歌在意象上往往有跳跃的特点,欣赏这样的作品时,就应该以想象来连接和补充作品在表面上所形成的空白,使作者感情的线索清晰地呈现出来。

  在品味诗歌时,应抓住诗的留白处发挥想象创设意境,将诗中的意象罗列组合成一幅色彩鲜明、形象可感的画面。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的诗词,可以抓住诗的色彩、动静、虚实来联想和想象,尤其是色彩在古典诗中是很普遍的,其冷暖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

  (四)强化语言积累,着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古诗词积累,强调阅读记诵的过程,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教学行为:

  第一,注意背诵160篇的总量要求,保证大多数学生能完成。一个学期完成10-14篇。

  第二,课内诵读与课外诵读相结合,拓展诵读空间,适度加大诵读的容量。

  第三,科学检测与评价。一是诵读数量;二是诵读质量;三是名句妙语的积累。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小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诗词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达到思维和能力上的“质”的提升。

  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引导学生多背,实现“量”的积累呢?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做法:

  1.表演背。此法多用于低中年级学生。恰当的语气和得体的体态语有利了小学生的记忆与理解。

  2.据时背。根据古诗文所反映的时令进行分类背诵。它能促使学生从时间的序列把握古诗文的脉搏,从而达到记忆的延续和流畅。顺着四季走来,一路琅琅童音,大大地调动了学生背诵的兴趣,为大量诵记古诗文奠定了基础。

  3.创设情境背。在学生背诵时,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辅助手段,为他们创设一种背诵的氛围,引导他们入情入境。

  4.多种形式综合背。为了调动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可以采用此法,有两人赛、小组赛、男女组赛、班级赛,有限时背、师生背、快背、慢背、轮换背、接龙背,亦有据意背、据时背、据画背、抄写背、听记背、问答背等。多种形式综合背,灵活且富有变化,随意却又雅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背诵的积极性。

  5.完善评价激励背诵。将所有古诗分为“必背篇目”和“抽测篇目”分别计成绩,最后累计总成绩,让学生相互进行打分,这样也激励了那些没有背熟的同学,同时在检查别人的过程中也加深了自己的印象。

  (五)加强教师自身修养,让古诗词学习生活化。

  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要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必须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修养,必须练先好内功,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

  1.要广采博览。教师要准确把握作品情感,必须对写作背景、人物经历等有一定的了解。

  2.要学会鉴赏。文学是以它具体细微的感性形象来打动人的,这种感性形象不是直观教具式的模型,而是满溢着生命的情感载体。教师鉴赏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效果。

  3.要厚积薄发。教师要经常阅读古诗词,增强国学文化素养。从小学教材和《课标》推荐的古诗词入手,由作者、主题、体裁向广度延伸,构建自己的古诗词文化板块。感受古诗词的文化魅力,感受古诗词中蕴含的智慧,从而自觉地加强古诗词的积累。

相关热词搜索:第三届中国教育之声论坛 王国健
相关评论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我要链接 | 教育之声简介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0-2012 cedc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edu@cedcm.com.cn | 京ICP备12037710号-1 | 总机: 010-88687877 | 传真: 010-88682677
本网站所刊登的教育之声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教育之声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