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教育之声网
重要声明:
“教育之声网”推送文章除实在无法确认,我们均会注明作者及来源。部分文章或图片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将会在36小时内删除处理,特别感谢,也特别欢迎您的投稿。
滚动新闻:
首页 > 校长之声 > 正文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二甲中学校长 凌宗伟
2012-10-26 15:42:19   来源:教育之声网   

  生命化教育思想引领下的学校行为文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绩。自提出“行为文化建设”以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第八届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学校”、“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江苏省平安学校”、“南通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作文教学优秀单位“金奖”等多项省市级荣誉,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红旗文稿》、《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语言文字报》、《教育时报》、《福建论坛》等报刊杂志都曾不吝辞藻对二甲中学“生命化教育”和“行为文化”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2010、2011年两年暑期,二甲中学成功的承办“文化发展学校?对话创生思想——全国生命化教育课题研讨会”和“文化发展学校——通州对话”,汇集了包括来自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等全国15个省(市)、近800名教育界工作者的全程参与和学习,邀请了如孙绍振、张文质、成尚荣、刘铁芳、许锡良、戴耘、翟博、徐启建、刘良华等一大批国内外长期关注并致力于生命化教育理论探讨和实践的专家、学者做了精彩的论述。两次次大会的举办,正如国家督学成尚荣所言,二甲中学它已经基本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主张”,二甲中学也正在不断积蓄学校的“文化能量”,初步构建了学校的“文化体系”,形成了学校的“文化坐标”。

  随着二甲中学的知名度与美誉度的提高,这两年先后有河南、山东、安徽、福建、安徽等地的教育局和相关学校不远千里前来二甲中学实地考察,凌宗伟本人也先后应邀到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福建漳州、福建顺昌、江苏无锡、安徽铜陵等高等院校和教育局组织的校长培训班讲学,介绍二甲中学的生命化教育经验,受到一致好评。

  【科学理论】

  实施生命化教育,推行行为文化建设分阶段划分

  学校采取的是从宏观到微观的推进策略,最初的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更新理念,从2008年到2009年甚至到2010年上半年,主要的工作基本上都是理念的传播,一边传播理念一边作实践探索,也就是制订学校行为文化建设方案的过程。第二个阶段做了一些小事情,但这个阶段不好和第一个阶段分割开来,在转变理念的同时,也做了一些小环境的改造工作,就是我们学校行为文化建设的十来件小事:改造厕所、实行网络对学生全开放、建立学生社团、课间操改成课间舞等诸如此类的小事情。第三个阶段是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进入课堂文化研究的,课堂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心所在,也是困难所在。总之,我们的思路是由宏观到微观,经历了由易到难这样的一个过程。要说课堂研究,从我们推行“学教案”开始就在研究课堂,就在营造课堂,营造舆论的抓手。

  生命化教育也分成几个阶段,2011年还提出来“生命化教育的再出发”。所谓阶段也是因为推进的需要,其实这种理论的思考、理念的梳理、观念的转变跟实际的行动是不能分开的,始终是交叉并行的一种状态,区别只不过是哪一个阶段以哪一个为主。就一所学校而言,应该是每个学年或者每几年当中都需要确定一个工作重心。我们最近一两年的工作重心就是课堂文化建设的研究和推进,而这种研究方式我不主张全面普及,因为每个人的认识是不一样的,人的能力和水平同样也不尽相同,不可以盲目地实行一刀切。我就想,愿意的、有能力的先行一步,而这种先行一步也不可能达到一步到位的效果,也有一个探索、研究、总结、提升的过程。一旦做起来了就可以“滚雪球”,慢慢地做大,慢慢地普及。

  “生命化课堂”的认识

  既然提倡生命化,就要有和其他课堂不一样的地方。这个不一样,我认为不是在方式方法上,不是在程序上,而是在理念上、在观念上,观念决定行为方式,所以应该慢慢提炼生命化课堂的关键词。我们理解的生命化就是“三个关注”,最初的提法是“关注生命、关注生活、关注实景”。这里的实景就是课堂的实景,这个词又怕人家不理解,后来就改成“关注课堂”。从逻辑上讲本身就是课堂,这就是逻辑重复,后来就定位为“关注生成”。我们知道课堂上有许许多多的不可预料,而这许许多多的不可预料就需要我们教师凭借自己的教育智慧去引导,于是我们改为“关注生命、关注生活、关注生成”,最终改为“关注生命、关注生活、关注生长”。其实,关注生命就是关注课堂上师生的状态,说得具体一点就是师生表现出来的状态是积极的、健康的、开朗的;所谓关注生活就是关注相关的知识、相关的课程与师生生存的现实世界的联系;生长就是课堂上临时的没有预料到的状态产生的新的火花,让师生获得的新的认知,使他们在课堂的互动中获得生命的生长。这就是我们理解的生命化课堂,也是学校文化建设需要努力的方向或者理念,这样的理念决定我们不是在操作层面上去研究,而是在改变观念上的努力。

  其实,这“三个关注”的课堂要求相当高,必须建立在教师对课堂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同时还要有一定的课堂教学经验,当然更需要具备相当丰富的知识基础,另外还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为什么我主张要关注生活,因为许多教育家都非常认定这个观点,从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开始,甚至于追溯到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都是很关注生活的,所以这个观点能够赢得许多人的认同。在我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当中,我觉得贴近生活的教育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教育。所以,我们就要努力地使我们的课堂、我们的教育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是一个自然存在的常识。而我们因为生存的压力太大,所以大家都挤到高考这座独木桥上来了,把我们的教育生存状态搞得越来越窄,从而一步步地忽视了教育的本意所在。这就需要我们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作一些引导,作一些改变,我们也不要祈求它有多大的变化,只要有所改观就有希望。所以,这也是我提倡教师要经常出去走走、看看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关热词搜索:江苏南通 通州区 凌宗伟
相关评论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我要链接 | 教育之声简介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0-2012 cedc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edu@cedcm.com.cn | 京ICP备12037710号-1 | 总机: 010-88687877 | 传真: 010-88682677
本网站所刊登的教育之声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教育之声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