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教育之声网
重要声明:
“教育之声网”推送文章除实在无法确认,我们均会注明作者及来源。部分文章或图片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将会在36小时内删除处理,特别感谢,也特别欢迎您的投稿。
滚动新闻:
首页 > 校长之声 > 正文
万柳园小学校长曹洁:武术课本打造学校特色
2014-12-30 10:33:38   来源:教育之声网   

  【教育之声网12月29日消息】北京市丰台区万柳园小学现有学生537人,教师38人。2007年,学校将“以人为本,幸福人生”确定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幸福教育。学校以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为引领,以“健康是福,开心是福,习得是福,才高是福,家和是福”的“五福教育”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学校自2007年起,开始进行武术社团建设的开发。应该说,武术社团的发展与学校办学理念的深化一路相伴,一路随行。武术社团建设秉承五福教育体系中“健康是福是基础”的教育目标,锻炼学生成为强精神、健体魄、意志坚的幸福健康好少年,十分符合学校“为每一个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基”的办学宗旨。学校提倡的“德高,坚韧,勤奋,求精”的万小精神就是来自于武术精神。

  学校构建起武术校本课程;校园武术专项比赛;校园文化节;体质健康测试赛;阳光体育活动一小时等制度体系,促进武术社团健康发展。可以说,在万柳园小学,武术社团工作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品牌。那么作为万柳园小学校长的曹洁,又是如何看待社团工作与教学工作相结合、学生幸福成长等一系列问题的?今天,教育之声网的记者就带着这些问题,对曹洁校长进行了专访。

  记者:万柳园小学在武术办学中都有哪些具体措施?就您个人而言,又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曹洁:万柳园小学武术校本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将武术课编入一至六年级课表,保证每周一节,系统学习武术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将武德教育融入教学之中。通过校园武术专项比赛、校园文化节、体质健康测试赛、阳光体育一小时活动等多种形式,促进武术校本课程持续健康发展,学生的精气神、自信心、意志力显著增强,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丰富多彩的武术活动记录了学生成长的足迹,孩子们在学校、老师的培养下,一个个身强体健、生龙活虎,打起拳、练起剑来有模有样。

  就具体教学操作来讲,我校武术社团包含三级体系。一级武术社团成员为全校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通过国家开设的体育、班队会等课程,学校开设的武术校本课程,以及课间操,体育大课间活动等途径,依据学校自编低、中、高《武术校本教材》进行武德、礼仪、武术技能的学习。二级武术社团成员以各班武术骨干学员为主体,通过体育大课间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等途径,重点进行武术套路及武术操等技能的提升,他们会在班级中成为武术小老师,促进全体同学的进步,还是参加学校内各项武术表演、比赛的骨干成员。三级武术社团成员从全校喜爱武术并有一定潜能的学生中选拔,根据年级段,又分为武术萌芽社(一至三年级)和武术明星社(四至六年级)两个社团,通过学生课外活动、武术专项人才培养基地等途径进行训练。

  记者:学校又是如何把武术融入办学理念中的?为此您带领教师团队做出了哪些努力?

  曹洁:我们将武术所蕴育的内涵与学校办学理念进行融合,总结出武术社团开发的意义。具体归纳为五层含义:第一,培养体魄健康的学生;第二,培养有一技之长的学生;第三,培养具有自信、坚韧、勤奋、求精意志品质的学生;第四,把学生在武术中练就的精气神迁移作用到学习生活之中,整体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第五,在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形成奋进的团队。

    

  社团的建设离不开良好的师资,武术社团的建设,更是涉及到专业性强这一问题。教师具备良好的个人专业素质是开展好课程的重要保证。学校有3位体育教师。他们各有特点,对发展武术特色,加强武术社团建设起到专业引领的作用。三位体育教师已经形成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团队作风,是一只非常优秀的团队。

  2014年3月起,北京市广泛开展课后一小时活动。要求学校每周开展2次社团活动;1次体育大课间活动。我们结合校情加大体育社团活动的时间和项目。从时间上说,每周三次的课后1小时都有体育活动内容;从学生参与率来看,一至六年级学生100%参加各项活动,实现了全员性;从活动内容的设置来说,体现了多样化,如开设了武术社团、跆拳道社团、柔力球社团、舞龙社团,还有围棋社、象棋社、乒乓球队、民族传统体育社团等;从活动强度来说,每一次的活动都会让同学们既有基本功的训练,又有专项训练,一个小时下来,每个社团的学生都会舒展筋骨,增强体质。课后一小时活动的师资除去本校体育教师外,我们还外聘了多位教师,以满足更多学生、更加广泛的活动需求。

相关热词搜索:万柳 学校特色 武术
相关评论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我要链接 | 教育之声简介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0-2012 cedc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edu@cedcm.com.cn | 京ICP备12037710号-1 | 总机: 010-88687877 | 传真: 010-88682677
本网站所刊登的教育之声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教育之声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