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教育之声网
重要声明:
“教育之声网”推送文章除实在无法确认,我们均会注明作者及来源。部分文章或图片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将会在36小时内删除处理,特别感谢,也特别欢迎您的投稿。
滚动新闻:
首页 > 校长之声 > 正文
北京汇佳私立学校校长王志泽:中国教育需打破传统观念束缚
2014-06-24 09:34:54   来源:教育之声网   

  【教育之声网6月24日消息】出身于教育世家的王志泽一直对教育有着深厚的情结,面对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他深深感觉到教育必须跟上的重要性。1993年,国家颁布政策允许私人办学,在这场春风的滋养下,中国的民办教育开始了蓬勃发展的新纪元,这一年,从中关村出走的王志泽马上汇集自己所有资源建立了北京第一所私立学校——北京汇佳私立学校。北京是基础教育发达的地方,名校林立,这样的环境对于市场化的民办学校来说是逆境同时也是最好的挑战。这二十年多年来,汇佳教育国际化已从起步到形成较为完整的国际教育体系。

王志泽

  1993年,中国正值改革开放的初期,人们的关注点围着着物质需求,人才的价值还没有提到日程上来。教育的开放只是在摸索阶段,而且人们对于中国的基础教育普遍自我感觉良好,一致认为体制已经很完善,一代一代的学生毕业,也培养出很多人才。但是出身教育世家、对中国基础教育有很深了解的王志泽在出国跑了很多地方,看了很多学校之后,发现“人家小孩子是那种教育,和我们截然不一样。20年前不一样,20年后今天差距更大,截然不同。”

  20年前的王志泽,作为一个工程师、一个父亲、一个对中国教育理想化的人,开始用批判性思维的习惯反思中国教育存在的各种问题。“基础教育应该是教育孩子从小碰到事就愿意以批判性的角度去思考,可是我们的教育呢,你是不能挑战老师的,老师说这么着,你就得这么着,否则得不到高分了,你被淘汰了。训练方法都违背了培养这种创新型人才的基本条件。这几个道理,当你认清楚的时候,你会发现我们的教育错了,你这样的方式是培养不出人才的。”

  民办教育不是政府的公共财政花的钱,那笔钱必须追求的目标是公平,是所有的国民都可以享受到的。而民办教育是自己拿钱。多一点,少一点,民办学校就可以追求特别需要了。所以民办教育本身就有这种社会职责,就是这种社会定位,就应该干这个事。

  政府学校就应该最大限度地把每一分钱都用于公平上,用于所有国民能够享受的基本服务和基本教育上,这样就和谐了。民办教育就要按自己的这种社会使命去做,而且有很多可以去研究的教育内在的东西。

  王志泽很少笑,他忧虑于整个教育大环境中存在的各种错误理念。很多人都在摸索,在阵痛中寻找中国教育的解药。中国家长甚至开始追本溯源,将老祖宗的私塾当成基础教育的救命稻草,把孩子的教育从学校拉回到了自我认知的哲学层面。

  王志泽说,基础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习惯养成的过程,就是养成小孩子的若干种习惯。他觉得首先核心的一条就是得尊重,回到本真层面上,尊重人,尊重人存在的实际的这种差异,实际上这是教育核心。王志泽认为创新不是意识,而是一种习惯。

  民办教育应该最大限度地去遵循教育规律,去尝试各种各样的创新教育。公立教育也应该最大限度地去满足所有国民的基本教育需求,王志泽觉得是这样一种教育格局才使教育能够完备,才能够符合规律。公立学校不能去追求这个差异化,它不是追求差异化的,那是给国民提供基本教育服务的场所。

  从开始创办汇佳教育机构之初,王志泽就将汇佳定位于融入国际教育体系,从北京起步到新加坡办学再到美国交流,汇佳输出了一批批怀着爱心去传播中国文化的学子,在他眼里这些年轻的学子仅仅是汇佳崭露头角的小荷,与他心目中“比肩伊顿”还有着遥远的距离。

  他觉得现在的人们对国际教育这个事也有很大的误区,汇佳现在强调的是双语双文化,双语里面的第一语言,双文化里面的第一文化一定是你的母语母文化。

  王志泽坦言他的汇佳学校一直在基于一种国际标准的双语双文化的课程体系的研究和研究,做了十几年。王志泽认为人不能老说我们自己是办的国际学校,是国际水准的学校,我们只能把我们学校拿到国外去办学,办一个中国国际学校。

  “就跟咱们在北京似的,有美国国际学校,加拿大国际学校,英国国际学校”,王志泽说道,“我们在新加坡办了第一所中国国际学校,新加坡政府要求我们过去的,同样拿着我们的国际标准,就是IB的这套标准,强调的双语双文化。”

  汇佳学校里中国学生的比例一直在正增长,比例越来越大,现在都快接近50%了,有的年级已经接近50%了。这个是人数上的一个变化,但是说明现在全世界对于中文和中国文化外国人都在关注,但是王志泽认为,你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小孩子这种训练你从小不强化他对于母语和母体文化的训练,问题很大。

  王志泽认为现在人们对国际教育的理解存在很多偏差,大家往往认为用英文教学就叫国际教育了,或者简单地把国外的某种课程拿进来就叫国际教育了。实际上并不是。可是很多事需要人来做,王志泽觉得中国的民办教育应该承担起这个。

  王志泽总是在描述什么是一个好学校。好学校是一个舞台,好学校根本就不应该是棋盘,我们现在定了很多棋盘,都给你设计好了,你必须这么走,你走过了就算上去了,走不过你淘汰掉,层层筛,层层卡,层岑设卡。那孩子们也太可怜了吧。

  因为家长就是这种思维的定式,就是这么过来的。因为现在老师就是这种思维定式,是这么过来的。因为像汇佳这样的民办教育太少太少了,现在唯一能看到的就是天天网上的,美国人怎么怎么样,欧洲人怎么怎么样,人家大范围就是这样。

  中国整个经济要发展,就根本不能有滞后的,结构性的错误。中国老百姓认为上职高的人和上职业教育的人都属于底层职业。而外国所所有的职业都受到人尊重。

  王志泽表示这是因为人是有差异的,有的人头脑聪明,他的整个发育使他能够成为科学家。比如爱因斯坦,那是天生的,不是后来教育出来的。他就是科学家那个头脑,他的大脑跟别人都不一样,你说你能教育出科学家来吗?不能。

  所以教育在王志泽看来。又回到一定要遵循人的真实存在的规律上。如果学校都做成这样,那王志泽觉得可能成才的人就会越来越多,包括现在没有上大学的人。所以王志泽说中国的民办教育,本身定位就是一种选择性差异,能够最大限度地去遵照规律,办出有特色的,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校。公办教育是满足基本教学的,就别再去淘汰,再去筛了,有多少人会因为筛下来可能永远心里都有一个阴影。

相关热词搜索:王志泽 中国教育 传统观念
相关评论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我要链接 | 教育之声简介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0-2012 cedc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edu@cedcm.com.cn | 京ICP备12037710号-1 | 总机: 010-88687877 | 传真: 010-88682677
本网站所刊登的教育之声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教育之声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