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教育之声网
重要声明:
“教育之声网”推送文章除实在无法确认,我们均会注明作者及来源。部分文章或图片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将会在36小时内删除处理,特别感谢,也特别欢迎您的投稿。
滚动新闻:
北京市西城区黄城根小学校长麦峰
2013-10-30 17:01:51   来源:教育之声网   

 

  麦峰,中共党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心理系毕业。现任北京西城区黄城根小学校长。1997年任北京西城区德胜门外第五小学教学副校长,1999年西城区教育局组织部挂职锻炼,2000年7月西城区德胜门外第五小学主持全面工作,2002年9月任西城区教育工作委员会组织部副部长,2006年8月任现职。工作期间曾获得西城区岗位能手、区优秀青年教师、第五届金秋杯数学学科二等奖、第二届西城区数学学科带头人、西城区优秀公务员等称号。

  北京市西城区黄城根小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04年的内务府三旗第六初等小学堂。1906年改为北洋官立第二小学堂,是北京最早的公立小学之一。经历了十几次的校名更迭,学校于1958年正式改名为黄城根小学。

  多年来,黄小一直秉承“以科研兴校,以创新发展”的办学理念,全面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先后承担了国家级、市级研究课题。教育科研有效地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推动了学校的发展,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积极的学习氛围。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现代技术实验学校、全国部级活动课程实验基地、西城区“全面育人,办有特色”先进学校、北京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北京市基础教育系统电化教育优类校,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实验基地、北京市少先队工作实验基地和北京市健康促进学校。

  数字化融合 辅助特色教学

  教育信息化,要求学校在教育过程中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黄小紧跟国家的教育工作方针,从2008年起开始借助信息化教育装备建设数字化校园。

  在此过程中,黄小的“数字化课堂”成为一大亮点。2011年,学校利用40余台iPad建成iPad课堂,并配备充电车等辅助设备,结合个别学科进行教学尝试。建设初期,学校主要利用“iPad课堂”助推英语学科教学,利用iPad的录音功能帮助学生克服“哑巴英语”的问题,并依靠其强大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补充。英语教师可以利用iPad和网络平台与学生互动,在进行对话练习时,教师可通过这样的方式收集所有学生的回答片段。相较于传统课堂的一问一答,教师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大信息量的内容,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在简单的问答互动中,教师通过移动终端连接平台可以直观地看到学生的作答情况,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一目了然。同时,学校每周定期录制实验班各学科的高清课堂并上传至网络资源库。这样一来,那些上课没听懂的学生或因故缺课的学生就能在家重新“上课”。其他班级的学生也可自主选择观看某位优秀教师的课,从而分享到优质教育资源。目前,资源库已涵盖学校中低年级主要学科,所有任课教师的课堂视频全部放到网上,帮助学生“再现学习”。除此以外,学校还在尝试将信息技术应用在数学、美术等其他学科,例如利用计算机进行电脑绘画教学,为学生以后进行平面设计、动漫制作等方面打下基础。

  麦校长指出,iPad移动终端在我国的教育中还没有完全发挥作用,在配套资源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要想让iPad等移动终端发挥如欧美国家的积极作用,还要在配套资源和后台技术支撑方面下工夫,寻求学校与生产企业间的合作,打造出适合于不同学校的配套资源,以任务驱动、目标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学习。将来iPad还可以延伸到预习中,学生利用配套资源进行课程预习,教师则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黄小的校园网站同样建设得有声有色,学校自2008年起自主开发门户网站,推出宣传网站和家校互动平台,目前访问量突破220万次。麦校长认为,信息化对于教育的辅助一方面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另一方面则体现在谋求家庭教育的配合中,只有将学校教育同家庭教育相结合,才能使学生均衡、稳定地发展。面对生源结构的多元化变化,传统沟通方式很难实现学校与家长有效、及时的交流与互动,黄小尝试利用校园网站中的“校园博客”栏目作为沟通纽带,使学生信息在家校之间有效传递。黄小的62个教学班均拥有各自的博客,教师会将教学目标、作业布置情况、学生情况反馈等信息放在博客上,而学生和家长则可以通过留言的方式与教师沟通。

  2012年年底,黄小开始进行学校无线网络架构,现已实现了教学楼无线网络全覆盖,为师生开展信息化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麦校长为我们介绍,学校希望通过无线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全校的网络覆盖,再借助多媒体平台为学生打造一个能随时随地开展自我学习的园地,尽可能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而教师在其中将更多地发挥启发和指导的作用,在低年龄段学生还不能进行完全自主学习的情况下引导他们,对学生的自我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指导点评。

  除此以外,学校于2009年在西城区装备部门的要求下为每间教室配备了电子白板,教师可以通过电子白板更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知识。麦校长说,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更喜欢图示等直观的表达方式,教师可利用电子白板进行这样的展示,并引导学生慢慢从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这样的信息化技术运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因此可以科学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信息化创新 助力教师发展

  麦校长说,一所优秀的学校由三方面力量所支撑,一是优质的学生生源,二是强大的师资队伍,三是恰当的管理模式。师资力量是这“三驾马车”中很重要的一环,黄小依托信息技术在教师专业培养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

  学校正在进行“黄城根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教学切片研究实验室”(以下简称“教师发展实验室”)的项目建设,希望通过对教师授课视频的切片式研究制定出教师的培养标准,并根据标准培养更多的优秀青年教师。麦校长说,学校为筹备构建教师发展实验室,已通过录播教室录课的形式积攒了大量的课堂录像资料,仅2013年4月就录制了86节课,录课总量现已达200多节,其中包括语、数、英等基础学科。

  教师发展实验室将教师课堂录像收集后,可以通过对比的方式进行切片式分析。所谓切片式分析就是将课堂录像细致地拆分为若干片段,如课堂礼仪、新授知识、复习巩固、随堂练习等部分,继而筛选不同教师的同一类型片段进行分析。每位教师都可以通过教师发展实验室观看自己的授课视频,并在相互对比中发现个人不足,继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细致的分析有助于青年教师更好地理解课堂各环节的作用,以课堂礼仪为例,很多教师在初到工作岗位时并不清楚课堂礼仪的作用。课堂礼仪是指教师与学生进行互相问好的过程,一名合格的教师可以通过简短的行礼过程,观察学生状态并进行适当干预。学生也可以在简单的行礼过程中调整课间放松的情绪,进入听课状态。通过录像分析和教育理论的结合,学校发现教师过于冗长的点评会使学生的学习集中力涣散,造成事倍功半。经科学研究,6~12岁的儿童有效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只有15~20分钟,这就要求教师要在短时间内高效地完成新授内容的教授,更不能在课堂礼仪上浪费更多的时间。这样的教学经验,往往是青年教师在师范类学府中学不到的,而黄小的教师发展实验室则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这样的培养方式比传统的“师带徒”更具科学性、标准性,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培养的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

  麦校长说,教师发展实验室下一阶段的工作是建成一个“圆桌讨论分析区”。学校通过学习北大医院培养青年医师的模式,构建培养青年教师的模式。北大医院就建有一个圆桌讨论分析区,将病人病历展示给青年医师,由他们率先进行治疗方案阐述或展示,再由有经验的医师进行点评,分析每个方案的问题与不足。学校在教师培养方面采取相同的策略,通过建设圆桌讨论分析区对青年教师的授课问题进行指导,帮助他们综合提高。

  除此以外,学校对教师坚持“三教”的标准,即教学生、教家长、教教师。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平台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做法展示给省市外的“结对”教师,帮助他们共同成长,北京市密云、怀柔、大兴、丰台等区县和外省市的一些教师都曾接受过这样的帮助。

  适合教育理念 促进内涵发展

  在麦校长看来,硬件建设固然重要,但对于一所学校来说,“课程”才是最核心的价值,才是其区别于其他学校的特色,也是学校教育理念的重要载体。

  黄小以课程建设为特色,近些年形成了快速发展势头。麦校长强调,在面对学校特色时我们应当区分学校特色和学校项目特色,只有100名学生参与的项目不能称为特色,只有全校2 000多名学生都能广泛参与的才是学校的特色,因此只有建设特色课程,才能让走出黄小的每一名学生都拥有特色。

  学校在教育中追求“适合”二字,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开展有重点的教育。学校既有提高优秀学生能力的培优教育,也有帮助学习能力较弱学生的教辅中心,还有为中小学衔接段学生设计的衔接课程。值得一提的是学校的教辅中心,其教师队伍由青年教师组成,他们以志愿服务的态度辅导学生学习,很多成绩较差的学生都通过这样的辅导得到了提高。

  教师进行计算机课程辅导

  黄小在课程时间安排上颇费心思,在保证小学生每天240分钟课程时间不突破的前提下,缩短每堂课的时间,将每天6节课变化为7节课,既丰富了课程的种类,又能保证学生在15~20分钟有效的记忆时间内学习,践行适合教育的理念。

  另外,麦校长还提出了在一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的构想,希望学生能更早的以趣味性的方式接触信息技术,在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正确地认识计算机,以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态度操纵、运用计算机和网络。当然,这需要学校、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甚至需要研发出一套适合一年级学生使用的校本教材。

  校园文化教育也是一种特殊的课程,黄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学校的校园文化石上写着“为人生奠基,让生命辉煌”十个大字,这是黄小在百年校庆时对社会的公开承诺,更是对学校文化的细致解读。其核心理念是让每一位黄小的学生都找到适合于自身发展的教育。麦校长说,均衡教育是国家教育宏观发展的必要目标,而适合教育则是学生实现真正发展的标准。黄小的校园文化不流于表面工作,而是装进了每位师生的心里。记者曾在操场上遇到一位学生,便问:“小同学,你好!你能说出学校的校训吗?”小学生虽然略显羞涩,但很快回答:“学以求真,行以至善。”这个简单的访问让记者直观地体会到黄小的校园文化建设渗透到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麦峰校长是黄小第一位不到40岁就当上“掌门人”的校长,当时只有30多岁的他接手这样一所底蕴丰厚的百年老校承受了很大的压力。麦校长说,压力自成为黄小校长的第一天起就没停止过,起初要面对的是别人对于自己的质疑,这么年轻能不能管理和协调好各方面的工作,让学校稳定下来。事实证明,他做到了。而现在,他的压力则是如何设计学校的长期发展规划。一所学校在稳定后,必然会追求进一步的发展,校长需要通过制定近期和远期的目标,让教师有奔头,让社会更放心,才能不辜负大家对黄小的期望。

  谈及对于“好学校”和“好校长”的理解,麦校长认为“好学校”就是能为学生6年发展做好奠基,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而“好校长”则是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做到“远见务实”的人,即要对学校、教育发展有远见,并能脚踏实地、步步为营的校长。

相关热词搜索:第三届中国教育之声论坛 麦峰
相关评论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我要链接 | 教育之声简介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0-2012 cedc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edu@cedcm.com.cn | 京ICP备12037710号-1 | 总机: 010-88687877 | 传真: 010-88682677
本网站所刊登的教育之声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教育之声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