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教育之声网
重要声明:
“教育之声网”推送文章除实在无法确认,我们均会注明作者及来源。部分文章或图片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将会在36小时内删除处理,特别感谢,也特别欢迎您的投稿。
滚动新闻:
全国教育专家委员会会长 冯恩洪
2012-10-24 08:51:16   来源:教育之声网   


 

 

  【个人简介】

  冯恩洪,1946年出生;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曾先后担任上海培光中学副校长、上海建平中学校长兼上海建平(集团)学校总校长,现任全国教育专家委员会会长。

  【改革观念】

  分跟洪先生的教育改革观念,认识当代德育面对的教育对象

  “现在,我正下决心控制我的体形,为什么?我在集团的幼儿园里听6岁的小朋友用‘……不是……就是……’造句。一个孩子说,‘肚子大脖子粗,不是老板就是伙夫’,把我吓了一跳,我知道在孩子们眼里,校长不能肚子大脖子粗,所以我每餐只吃七分饱。”冯恩洪校长说,“我们的德育正面临着一大堆新情况。”

  教师们向冯恩洪抱怨,学生在课堂上造句竟然造出“你是茶,我是水,我泡你”,“虽然我老爸很丑,但是我老妈很温柔”等乱七八糟的句子,让教师们哭笑不得、不知所措。冯恩洪对教师们说,现在的时代是信息时代,学校的每个房间里都有彩电,孩子们可以随时上网,MP3随身携带,他们获取信息、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已经不是我们摆弄晶体管收音机那个时代可以比拟的了,所以再用传统的德育方法教育学生显然是不合时宜了。

  “进行德育之前,我们要认真研究我们的德育对象。”冯恩洪说。

  我们的德育要给学生什么

  “我们的德育要给学生什么?这个问题我认为一直没有解决好。基础教育的德育没有体现出‘基础’的特点。我们样样都想给学生,结果学生什么也没有得到。”冯恩洪说,“在学校里,‘中小学生行为规范’、思想品德课等都是对学生实施德育的‘内容’和‘标准’,这些内容和标准显得‘多’和‘高’了。”

  “中国的德育还要吸取一个教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一句非常深刻的话: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如果小孩在说大人的话,那么大人就在说小孩的话。我们的德育中现在是不是存在这种现象呢?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在进行爱国教育,大学生则要进行文明礼貌和行为规范的补课教育。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冯恩洪认为,德育“少则得,多则惑”,德育要给学生的是八个字——掌握规范,学会负责。

  掌握规范,可以解剖为五个方面:对己讲仪表,对人讲礼貌,学习讲勤奋,回家讲孝顺,社会讲公德。这是人类文明延续的结晶,无论是环太平洋地区,还是环大西洋地区,这是“英雄所见略同”。

  学会负责,外延扩大就是,对自己负责,对亲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环境负责,对生命负责。

  “德育给学生什么”的内容锁定了,德育评价也就容易解决了。冯恩洪校长对班主任工作的考评不是“模糊考评”,而是很具体的。他曾悄悄地组织家长委员会参与评价,学生家长“跨年级”走进教室,当学生看到陌生人走进教室时,站起来微笑打招呼的有几学生、坐着问好的有几名学生、露出友好的表情却没有问好的有几位学生,每个班级都有确切的统计数字,因此学生行为规范的“内化”程度就变得一目了然了。

  我们界定的德育规范合理吗

  “在我们的学校,我们给学生界定的德育规范主要还是‘要求做什么’‘禁止做什么’,再加上我们‘非此即彼’的思想,我们对学生的要求就成了‘除了提倡的,都是反对的’‘只有提倡的,才允许存在’。这就自觉不自觉地扩大了‘反对’的范围。”冯恩洪说,“我经常与一些学校的校长争论,你能管住学生在放学的路上买零食吃吗?为什么不把‘禁止学生吃零食’改为‘不提倡学生吃零食’呢?”

  冯校长建议学校校长和教师,把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由“提倡”“反对”两个部分,改为“提倡”“不提倡”“反对”三个部分,“不提倡”包括“允许存在”,允许学生在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上“有先后”。“学校要思考自己界定的学生行为规范是否合理,学校到底该不该管。”

  当代学生还有崇拜的英雄吗

  “当今这个时代,谁有能力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励志、理想教育呢?”

  冯恩洪说,在我的学生时代,我们最崇拜的人就是“老红军”“老干部”,认为“官职”越大,对国家的贡献就越大,所以学校总是请这些人来为学生作报告,但是现在情况变了。由于历史的久远、内容的单调,传统手段的爱国主义、励志教育已经难以引发学生的共鸣。而且在当代学生的眼里,似乎“官职”越大,“可怀疑度”就越大。

  “学生除了娱乐明星,还有崇拜的英雄吗?还有什么人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呢?”冯校长说,“感动中国的模范公民学生是服的,影响中国发展的知识分子,学生是崇拜的。”

  冯恩洪认为,新的时代,同时具有“智慧”和“社会责任感”的“公共知识分子”将要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的重担。

  一年以前,冯恩洪着手筹划“少年中国大讲堂”,邀请那些感动中国的模范公民、影响中国发展的公共知识分子与学生进行“零距离接触”。这是一个实施难度很大的策划活动,但是让冯恩洪感到欣慰的是,那么多公共知识分子、模范公民表示非常支持这件事情。杨振宁答应了,要给学生讲《诺贝尔奖与中国经济发展》,郑成功的后代——北海舰队海军少将郑明答应了,要给学生讲《大海的呼唤》,“嫦娥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答应了,要给学生讲《我把杨利伟送上太空》,余秋雨答应了,要给学生讲《学好中国文,做好中国人》。

  “组织得好的石头称为建筑,组织得好的事实叫做法律,组织得好的字词成为诗篇。教育教学的艺术是组织艺术。”冯恩洪说,“3月份第一讲正式开讲,我计划5讲之后请全国中小学德育研究会来上海考察,并召开一次年会,看看这样的活动对于我们的德育工作有哪些有益的启迪。”

  当代学生接受什么方式的德育

  “德育的途径我认为有两点,一个是‘论理谈话’,一个是‘活动’。虽然我们现在有思想品德、社会、政治教科书,但是我认为,这些德育课程资源并不是最优化的资源,它们距离学生的生活还是有些远。我能不能围绕当代学生关注的社会、校园生活热点出一些‘论理谈话’的专著呢?这些专著应该集知识、哲理、榜样、***为一体,给教师提供论理谈话的示范样本。”

  冯恩洪认为,现在学校的论理谈话水平还是很低的,因此学生不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而“以知识充实,以哲理启迪,以榜样激励,以***感染”的论理谈话则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我们对学生的论理谈话不能信口开河。不说没有准备的话,不说则已,说则‘一鸣惊人’。”冯校长强调说。

  德育规范内化为学生的行动离不开学生的体验,而“活动”则是学生进行体验的最佳途径。

  连续16年,每年的9月30号晚上,冯恩洪都组织活动,与学生一起彻夜联欢,以庆祝“国庆节”,学生自愿参加。如今,这一学校的传统德育活动已经发展成为了“社区的活动”——2300名师生的校园里,那一天的联欢会容纳6000人到11000人。

  “我不明白现在为什么那么多学校喜欢把校门紧紧地关起来,不许外人进来,为什么不用学校文化去影响社区文化呢?”冯恩洪认为,德育不只是学校的事情,德育活动的范围越大,对学生的影响越深刻。

  冯恩洪还连续14年“舍近求远”,组织高一年级乘船逆流而上到南京祭扫雨花台烈士陵园,参观中山陵,进行“异地生存训练”。“这是‘犯规’的,但是,我认为这是正确的选择。因为渴望了解外部世界、渴望伙伴交往是青少年合理的精神需求,在上海祭扫烈士陵园是‘学校要我去’,而到南京,则是‘我要去’。我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不出现安全事故。”

  如今,“南京行”也已经沉淀为上海建平中学的传统德育活动,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因为“德育的内化与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紧密结合的时候,则情理交融、情通理达,情先通,理后行,这时候的教育就入情入理、入耳入心了”。

  冯恩洪提醒校长们,“实现德育目的的过程,是研究、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的过程。研究人、尊重人、满足人,才能够教育人、发展人、提高人”。

相关热词搜索:全国 教育 专家
相关评论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我要链接 | 教育之声简介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0-2012 cedc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edu@cedcm.com.cn | 京ICP备12037710号-1 | 总机: 010-88687877 | 传真: 010-88682677
本网站所刊登的教育之声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教育之声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