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教育之声网
重要声明:
“教育之声网”推送文章除实在无法确认,我们均会注明作者及来源。部分文章或图片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将会在36小时内删除处理,特别感谢,也特别欢迎您的投稿。
滚动新闻:
北京第一实验小学校长 颜凤岺
2012-10-16 10:41:41   来源:教育之声网   

  【个人简介】

  颜凤岺,“全国十佳辅导员”称号获得者,曾经被评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2001年至今,担任北京第一实验小学校长。 从教30多年的颜凤岺对文化情有独钟,基于学校悠久的历史、丰厚的底蕴和鲜明的定位,他深入研究文化因素在课程、环境、德育、美育和管理诸方面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地位和作用,创造性地将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与文化相结合并进行提炼,于2001年提出了“文化育人,生活教人”的办学理念,按照人的发展规律办教育,指导师生过有文化的生活,过明天的生活。

  基于以上思考和探究,颜凤岺认为,从人的发展这一角度出发去研究文化,可以把文化定义为人的存在方式、生活方式、发展方式和主体方式,人的主体性包括三个方面,即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在育人的过程中强调文化的因素对人的影响,要把文化和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人的成长过程实际是一个接受文化熏陶的历程,而文化要靠人类去创造,文化是在生活中起根本作用的因素。

  【教育理念】

  “人是靠文化发展的,文化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动物依靠本能存在,即使有些变化也是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人是依靠文化发展的。人具有生物性和文化性,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人赋予了一切活动以意义和价值,人的价值观的确立是人的发展最基本的意义,价值观是文化的本质。因此,基础教育应该为孩子们人生价值观的建立从小就奠定基础,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转型,人们的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化,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在给社会带来活力的同时,也带来种种思想认识上的混乱和偏差,我国在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就在于忽视了价值观、人生观的问题。在以往的教育中,我们过多地把注意力集中于科学知识的掌握和使用,而对人文精神、人文素质、人生价值观的培养和关注却显得薄弱。

  在批判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础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主张,形成了“生活教育”的教育思想体系。在陶行知先生看来,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他主张把教育与生活完全熔于一炉。“生活即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陶行知认为,人们在社会上生活不同,因而所受的教育也不同。他说,“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过有目的的生活,便是受有目的的教育。”

  深受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启发,同时对文化的深刻理解,再加上丰富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使得颜凤岺洞悉到生活教育的强大生命力,感悟到文化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文化赋予了生活以意义和价值,他把“生活教育”与“文化”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强调师生要主动地生活,寻找到了学校培养人的一种方式,实现了颜凤岺长办学思想上的一个突破。

  在颜凤岺看来,文化育人一方面表现为传承,另一方面体现为创造。前者指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去影响师生的基本素质的形成和生活状态的改变;后者则更加重要,它有两个层面的内涵,一是指老师们要为孩子们创造、设计今天的生活,二是师生共同创造、设计今天的生活,通过这两个层面的实践实现人的主体性发展和对价值的认同。

  “文化育人的核心在于为孩子们未来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建立奠定基础,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首先要想清楚是什么,然后才是为什么,怎么做。价值观迷失的时候,就不管是什么,也不问为什么,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我们现在的教育存在这种现象,就是学生缺什么就补什么,一会是劳动教育,一会是国防教育,一会又是禁毒教育等等,学生的负担越加越多。”

  “人的活动分为三个层面, 一是行为层面,二是将其上升是情感层面,三是将情感再上升是精神的层面。如果按照这种规律来做教育的话,不管是学生的培养,老师的发展,还是学校的管理,以及对课程的指导,都是有意义的。比如一节课堂,如果能够从行为上升到情感,那就是非常生动的课堂,如果再上升到文化的层面就实现了价值的引领,帮助学生树立人生价值观。”

  颜校长进而指出,“一个优秀的人是具有文化的人,应该具有人类的核心精神,即求知精神、仁爱精神、信仰精神。我们就让师生过有文化的生活,着眼于优秀的人的发展,通过传承人类的核心精神,更要通过设计今天的生活,实现我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生活是学生学校生活的主要方式,备课的本质性在于为学生们设计40分钟的生活,这样我们课堂设计的标准就应该是过优秀的人的生活,体现在校训和课堂教学中,最终为学生成为优秀的人奠定基础。”

0

相关热词搜索:北京 第一实验中学 颜凤岺
相关评论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我要链接 | 教育之声简介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0-2012 cedc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edu@cedcm.com.cn | 京ICP备12037710号-1 | 总机: 010-88687877 | 传真: 010-88682677
本网站所刊登的教育之声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教育之声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