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教育之声网
重要声明:
“教育之声网”推送文章除实在无法确认,我们均会注明作者及来源。部分文章或图片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将会在36小时内删除处理,特别感谢,也特别欢迎您的投稿。
滚动新闻:
牛人分享:不懂英语语法也能拿高分
2012-08-30 10:38:36   来源:教育之声网   

  如果你的语法掌握得比较好,那么这很值得你高兴,即使目前你的英语成绩不高,但很有潜力拿到高分;如果你的语法掌握得不好,至今还搞不清楚各种从句,弄不明白时态,那也不要着急,你还是可以拿到高分。因为我到高考结束之后,也一样不知道各种从句、时态这些所谓语法,但我的高考英语依旧考了120多分,相比高三第一个学期提高了20分左右。

  因为我的语法不好,所以我就看得更清楚英语试卷的特点:一类是语法题,和语法有很直接关系的题目,包括单项选择、改错以及填空、或者完成句子等;另一类是语感题,在我看来这类题目和语法没有多大关系,包括听力、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和作文。

  什么是语感?大家对语感也没有一个定义,要你说也说不出来。对于我来说语感就是一种敏感度。对于单项选择、改错以及部分听力,这种敏感就是对题目特点的敏感,也就是摸透每一种题型的特点、规律,做题的时候一看就知道题目要考查什么知识;对于阅读理解等题目,语感就是一种内化了的知识的储备,一种做题的感觉。总的来说,就是每种题目都有一种语感。

  背诵课文搞定作文 背诵课文是培养作文语感的最佳途径。很多同学都不喜欢背课文,然而课文就是最好的书面表达,也是我们现在的英语水平能够接受的很好的文章。文章中没有阅读理解里面的那些长难句,一般都是简单易懂的句子,只要我们多背诵,那么做书面表达题的时候就能够很快地调动这些知识储备,迅速组织起语言,一篇文章就很快写好了。这就是语感。除了背诵课文之外,一些优秀的书面表达的范文也是我们的背诵材料。

  读书注意事项:

  (1)带着目的去读书。比如某个早读要背诵出来一篇文章的某个段落,或者好句子。如果没有目标地去读书,也许一年过去了,你都不一定能够背诵出一个句子,想想都觉得可怕。

  (2)背诵文章的框架。如果你专心听老师讲课,自己又能细心地分析文章,你一定能够发现一篇文章的框架。也许是总分总结构,也许是分总结构,文章也可能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或者按照空间顺序来写的。背诵了框架,你会更容易知道怎样去组织一篇书面表达。

  (3)除了将句子背诵下来之外,还要用心去掌握这些文章所介绍的背景知识。也许是说明文、科技文,或者一些对国家、民族、人物、风俗习惯的介绍,这些知识完全可能体现在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当中。

  每天做5篇,强化阅读理解 我在高三第二个学期开始的第一个月,每天都坚持做5篇阅读理解, 55分钟内完成,一个月之后每两天做5篇,45分钟左右完成,不仅仅是速度有所提高,质量也提高了。之前40分的阅读理解总是只能拿到22、24分左右,经过一个多月的强化训练后基本上都能拿到30分以上。

  这样做阅读理解除了提高成绩之外,其好处还有:

  (1)当时如此大量且强制性地做阅读理解让我一直保持着对英语的感觉,不管喜欢还是不喜欢,也不管心情好不好,总之每天都要做5篇,并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练成了我的阅读理解金刚不坏之身。

  (2)寻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理解的方法。当时我也听说了很多的方法,比如先看问题和选项,再看文章;先看文章的首段、末段,每段的第一句,再看问题,然后再认真看文段;各种题型的一些技巧等等。方法非常多,但不一定都适合你用,你也不一定敢用。所以平时练习的时候就应该多尝试变换做题的方法。到最后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我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看问题和选项,因为问题的安排顺序其实和文章的顺序是相对应的,问题组建的框架也就是文章的结构,这一步能够让我们大致了解到文章所要讲的内容。

  第二步:带着后面的题目,认真看文章首段、末段以及每个段落的首句。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你已经可以解决两个,或至少一个题目。

  第三步:解决看那些没有解决的题目,这些一般都是处理细节题。带着这些细节题,迅速找到细节所在处(在第二步看文段首句的时候,你已经知道每个段落要讲些什么,找细节也就容易多了)。

  (3)学会舍弃并合理分配时间。做阅读理解总会有一些题目我们想很久都想不通选择哪个选项,非要不停地回到文段里面寻找到足够的证据才能做选择。其实我们看不懂就是看不懂了,再不停纠结,非要解决这个问题(还不一定能够做出来,做出来还不一定能够得到分数)才去做下一题的话,那就没有时间拿到那些你不需要纠结就能拿下的题目的分数。所以平时训练的时候就应该大方一点舍弃,严格要求自己在规定时间内按照正常的解题步骤解决5篇阅读理解。这才是最明智的做题思想。

相关热词搜索:高考英语 语法 语感
相关评论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我要链接 | 教育之声简介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0-2012 cedc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edu@cedcm.com.cn | 京ICP备12037710号-1 | 总机: 010-88687877 | 传真: 010-88682677
本网站所刊登的教育之声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教育之声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