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教育之声网
重要声明:
“教育之声网”推送文章除实在无法确认,我们均会注明作者及来源。部分文章或图片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将会在36小时内删除处理,特别感谢,也特别欢迎您的投稿。
滚动新闻:
首页 > 校长之声 > 正文
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校长屈惠华:凭什么让学生服你
2015-05-18 09:31:50   来源: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    

  【教育之声网5月18日消息】让学生“服”,老师需要练好内功,总结出了这样三个字:脑、心、情 。用“脑”去思考教育,用“心”去品味学生,用“情”去感化孩子。真正读懂了这三个字,真正理解了这三个字,真正用好了这三个字,自然就会得到学生的认可、信服乃至佩服,一个真正让孩子信服、佩服、折服、心服、口服的教育者,才可能很好地实现教育的目的——这需要我们练好内功。
 

  屈惠华校长与学生亲切交谈
 

  用:“脑”即用思想.用正确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这是区别合格教师与“教书匠”的一个重要标准。按理说,今天的教师都具有相当的学历,如果仅仅是传授知识,每个人不但能够胜任,而且是绰绰有余。但受教育者、教育环境、教育内容都是动态的,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无论曾经是多么优秀的教师,如果在教育观念、教育手段等方面“以不变应万变”,结果不是误人子弟,就是被自己的教育对象炒了鱿鱼——因为教育形势的发展是不允许它的执行者观念滞后的。教师一直被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对教师这种职业的定位与评价,是对教育内涵与教育目的的最精辟表述:教育是培养人、塑造人、铸就人的事业。可是作为个体的教师而言,绝不能自诩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高了,太大了,没有人能够承受得起。作为一名专职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既然担负着塑造人类灵魂的崇高责任,那首先自己要有“魂”,即有思想,有目标明晰的、与时俱进的、正确的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而要想不让自己的教育思想老化,不让自己的教育观念过时,不让自己的教育手段落伍的最有效办法和最佳途径,就是要不断学习。

  “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对人的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对于从事教师职业的人来说,必须身先士卒,最起码要让学习伴随自己几十年的教育教学生涯。过去的说法是“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在知识的“量”上对老师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要求,但是在知识.科技.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且不说这一桶水够不够用。能不能很快被舀干,就是这一桶水的质量.如果长期不更新,成为一桶死水,也将因不被汲取者接受而成为废水——要想为人师.必须有此危机感!首先,教师应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必须具备较强的学习力;其次,教师应是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者,必须具备较强的思考力;第三,教师应是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探索者和主动建构者,必须具备较强的创造力。孔子云“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大意为:努力学习而不满足,教诲别人不知道疲倦。诲人者必须以自己的努力学习为前提,否则何来教诲别人的资格?也许有人会提出,老师怎么可能不学习呢?起码每天要备课,要看教材和参考书吧!持这种观点对学习的理解过于狭窄了,而如果身为教师也如此认识的话,可能就是学生的悲哀了。我曾听一位中年的语文老师在聊天时说:“我们家除去广播电视报以外,什么报纸杂志都不订,一晚上看看电视连续剧就过去了。”这位老师的语文教学水平确实让人不敢恭维,后来改做行政了。虽然看起来是一种冠冕堂皇的“改行”,其实质应该说是一种淘汰。为了我热爱着的这份事业,我不甘落伍,因此从不敢懈怠:读书——汲取高营养,学习教育专家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让自己的根基尽量扎实深厚些;看报——每日必修课,关注社会新闻,了解教育动态,让自己的思维跟上社会发展的节拍;剪报——为我所用,这是多年养成的习惯在读报时随剪随贴,作为资料保存下来,对于完善自我、提高工作质量大有裨益;汲取一这是除书本资料以外的另一种学习方式,即向现实中的专家直接取经,汲取他(她)们的营养充实我自己。

  用“心",即心中有学生。老师要用心去观察学生,用心去理解学生。既然从事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把心真正用在学生身上,尤其是班主任,要做一个有心人。经过多年的观察,我发现老师的心学生是看得见的:你对学生的真心,学生迟早会接受并回报;你对学生耐心,学生迟早会被感化;你在学生面前虚心,学生会更加敬重你;反之,你对学生不关心,学生会疏远你;你对学生不真心,学生会鄙视你。总之,老师真正用在学生身上的一片赤诚之心,学生是懂得的、理解的、珍惜的,不过这种懂得、理解和珍惜有个迟与早的时间差罢了。 作为老师,心中有学生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不仅仅把学生单纯地看做一个受教育者、被管理者,而是一群有思想、有感情、有性格、有欲望,我们成年人有的他们都有,与我们平等的人。当然他们还未成年,他们的思想还不成熟,他们的感情还很稚嫩,他们的性格还不稳定,他们的欲望还很虚幻,但恰恰就是因为这样,才需要作为成年人的老师和家长们,走进孩子们的心里,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了解他们的内心活动,才可能有的放矢和对症下药。如果站在孩子们的“心”外,一味凭主观臆想而评头品足,指手画脚,甚至妄下结论,只会招致他们的逆反、沉默和对抗。而且我发现,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差距越大,老师想达到的教育效果越差。所以,老师要想真正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就必须做到用心去倾听孩子们的心声,用心去观察孩子们的举止言行,用心去理解孩子们的喜怒哀乐。用心去倾听——这是当老师挺难做到又必须做到的。当学生偷偷告诉我,他喜欢同班某女同学了;当一个男孩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向我求助,不知该如何拒绝女同学的性要求;当一个自知犯了错,买好安眠药准备了结生命的男孩,深夜拨通我的电话时;当学生向我哭诉,父母离异自己不知所措时……都耐心去倾听,然后推心置腹发表意见和建议,一个个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有心病的孩子无大错,只要把心里装着的话说出来了,心里装着的事倒出来了,就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关键是孩子们该向谁说?老师、家长如何给孩子创造说的氛围和说的机会?这些才是我们成年人应该特别考虑的问题。不要一味迁怒于“今天的孩子思想真复杂”因为这是复杂的社会环境决定的。用心去观察——这是当老师有必要练就的一门真功。在许多成年人看来,孩子就是孩子,就应该听大人的;学生就是学生,就应该全身心去学习,什么乱七八糟的杂念都不该有。可现实生活中的孩子们却偏偏不能让老师和家长们如愿,他们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他们有太多的“非分”之想,他们的隐私难以启齿,他们总在极力向老师和家长隐瞒着自己的小秘密。多年来的切身体会告诉我:作为老师和家长,不要信誓旦旦地宣称了解自己的孩子或学生,其实真正了解和认识孩子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孩子,心理上与老师、家长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他们有许多事、许多话,许多时候“欲言又止”,这就需要我们用心去细细观察,从他们的言行举止、情绪反应当中去捕捉孩子们的心理活动,甚至学生在上课时看似不经意间的小动作,老师都应该能够从中发现和抓住已经发生或者即将发生的事情,并且及时给予关心、安抚或者提醒、纠正。找们通常所说的“防患于未然”重在一个“防”字上,而用心去观察学生.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摸准他们的咏搏.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防住未然之患。用心去理解——这是一种换位思考,说说容易,做起来难。想告诉家长们,正确认识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的过与错,对孩子多一点宽容,对自己多一些反省,给青春期与更年期的碰撞以缓冲。而今天我更想告诉我的同行们,当学生发现和认可你对他的理解时,他不但会心甘情愿地接受和尊敬你,而且接下来你的教导、指点,甚至是批评,他都会“言听计从”了。心中有学生,不是每一位老师轻易能够做到的,这是一种境界,需要为师者努力去追求。

  用“情",即用老师爱学生的一片真情,去调动、发掘和影响学生可能被隐藏者的情商。用老师的爱心换学生的真情,让师生间的情缘成为打开孩子心扉的催化剂,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我几十年来真真切切的亲身感受。前不久,在一家商场偶遇曾经教了三年、近两年没有见面的女生,她兴奋激动地喊了一声:“老师!”我们便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我知道,她这不是一种单纯的礼节,而是一种情不自禁。她几乎不肯松开我,在繁华的商场里,在人们惊愕的注视下,她忘情地一次又一次地拥抱我,起码反复了五六次后,她妈妈也为这情景动容,赶紧用手机拍摄了下来。稍稍平静后我们互问了近况,道别时她再一次紧紧拥抱着我,依依惜别。一对普通的师生,怎么会如此动情?我心里明白,这是对我的真情的回报——为了我曾经的真情付出。要想成为一个学生喜欢、信服的好老师,尤其要想做一名好班主任。情商一定要相对高一些。而在情商的众多元素中,情感因素又是最最重要的.因为老师、班主任每天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是年龄虽小但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而教与学、师与生之间本身就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师生之间的心灵碰撞.情惑交融化对立为统一的最好调合剂,教师的亲和力在这对矛盾中又处于至关重要的主导地位。因此,当老师、班主任用真情去温暖孩子,用实意去感化学生时,我相信绝大多数孩子的心是可以被融化、被感染的。陶宏开教授帮助了一个又一个上网成瘾的孩子,挽救了一个又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除了他广阔渊博的知识和文化底蕴,高超的谈话技巧以外,是一位六十多岁老人的真情深深打动了曾经顽固的孩子们,让那么固执、倔强的他们不忍、不愿辜负陶教授的一片良苦用心。这中间能离开一个“情”字吗?当然,老师对学生用情还必须强调两点,一是要“真”,我曾经听到某位老师用不屑的口气说:“管他呢!又不是我的儿子,我才不多操那份心呢!”持这种心态的老师怎么可能用真情、真心善待学生;二要有“度”,不管师生间年龄差距大小,老师对学生的爱都要把握一定的度,既不是讨好学生,更不能丢掉老师的尊严。把教育当做一份事业,而不仅仅是一种职业,热爱这份事业,就会热爱学生,对学生的那份真情就会情不自禁地流露或者瞬间进发。

  用“脑”、用“心”、用“情”是囊括全部教育理念。当然,用脑、用心、用情虽然各有侧重,却又不可能截然分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老师和班主任,如果拒绝学习,不用发展的教育理念不断修正自己,怎么可能在学生身上用心、用情?而教育事业上的有心人,一定会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寻找到与时俱进的教育方法。现在有太多太多的教育类书籍在谈教育孩子的方法,甚至给家长灌输许多具体的“招数",而我力图向老师们、家长们介绍的,是我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着或大或小的差异,套用固定不变的模式,或者借用教育别的孩子的招数,奏效的几率不大。学习与掌握正确的、与时俱进的教育思路,才可能找到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用“脑”去思考教育,提高自己的教育深度、教育内涵、教育水平,达到让学生佩服的境界。用“心”去理解学生,你给予他们平等与真诚,才会赢得他们不设防的信服;不带有伤害的教育手段,必定会让孩子折服。 用“情”去温暖和滋润还不够茁壮的小苗,他们并不是铁石心肠,心被焐热了,也会用真情来回应。

  让学生信服、佩服、折服、心服口服,何愁学生不服!

相关热词搜索:呼和浩特市 校长 中学
相关评论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我要链接 | 教育之声简介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0-2012 cedc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edu@cedcm.com.cn | 京ICP备12037710号-1 | 总机: 010-88687877 | 传真: 010-88682677
本网站所刊登的教育之声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教育之声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