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教育之声网
重要声明:
“教育之声网”推送文章除实在无法确认,我们均会注明作者及来源。部分文章或图片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将会在36小时内删除处理,特别感谢,也特别欢迎您的投稿。
滚动新闻:
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教育的大发展
2014-07-08 17:13:00   来源:教育之声网   

  【教育之声网7月8日整理】战国时期,农业“粟如丘山”,渔盐“通输海内”,工商业“冠带衣履天下” ,军事、政治、经济条件优越,私学进一步发展,养士之风兴盛。在此背景下,儒、墨、法、道等学派百家争鸣。

  墨子战国初年思想家,是最早的“和谐社会”的提出者。他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培养“兼士”、“贤士”,“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建设民众平等、互助的“兼爱”社会,是教育应起的作用。重视政治道德教育。文史、逻辑思维能力、科学和技术教育也列入其中。墨子提出了三表法,即有本、有原、有用,历史经验与知识)主要是根据前人的经验教训,从普通百姓的感觉经验中寻求立论的根据,将言论应用于实际政治,看其是否符合国家百姓人民的利益,来判断真假和决定取舍。同时提出了教育的四方法:主动、创造、实践、量力。

  法家的教育思想,主张“性恶论”,禁止私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提倡“耕战”。这缩小了教育的丰富内涵,低估了教育存在的价值。禁私学的思想和实践窒息了文化、思想的发展。

  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教育思想,培养追求、实现“道”的人。主张以“自然”、“无为”为法则,回归“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人之本真状态。不争(观察力、正确、功名、本领、长处)、知足、贵柔,以闭目塞听、绝学弃智、涤除玄监(内心清净虚寂)为教育原则方法。

相关热词搜索:百家争鸣
相关评论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我要链接 | 教育之声简介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0-2012 cedc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edu@cedcm.com.cn | 京ICP备12037710号-1 | 总机: 010-88687877 | 传真: 010-88682677
本网站所刊登的教育之声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教育之声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