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教育之声网
重要声明:
“教育之声网”推送文章除实在无法确认,我们均会注明作者及来源。部分文章或图片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将会在36小时内删除处理,特别感谢,也特别欢迎您的投稿。
滚动新闻:
首页 > 校长之声 > 正文
北京实验二小李烈:应对孩子进行艰苦教育
2013-05-09 09:13:55   来源:教育之声网   

  【教育之声网5月9日消息】李烈坦言,我觉得艰苦教育在当今这个时代,对绝大多数孩子都非常重要。尤其是像北京实验二小这样的学校,应该说相当一部分孩子的家庭条件是非常优越的,在这种情况下,艰苦教育应该是对孩子教育中尤其要重视的的一个部分。因为孩子在舒适中、在顺境中成长,其实某种意义上来讲对他成长并不利,所以更应该进行艰苦教育。

  比如以艰苦奋斗为荣,学生之间不去比吃、比喝、比穿,比谁富有,比谁的家庭条件好,而是比谁爱劳动、谁勤俭,这是一种美德,包括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把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引进来,所以这是一个主流理念上的一种倡导和引领,这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也可以让孩子亲自去参与一些活动,比如说孩子献爱心,到孤寡老人家去服务,包括用他们的节假日、寒暑假,我们有很多孩子申报做义工,什么义务讲解员或者去交通站服务,比如我们曾经开展过去卖报、拍卖等活动,把自己亲手做的或者一些自己特别喜欢的东西拿出来去拍卖,所有拍卖得的收入全部捐给农村的孩子等等。再比如说带着孩子到农村去体验劳动,去接触农村的孩子,体验农村孩子的这份艰苦,等等。这种服务是只有付出,没有回报的,在这个参与当中,他眼睛会看到各种层次、各个角度的看到社会的现象,他视野广了,了解的东西多了,那他的思维就展开了,就不会限定在我的特有的优越感里,干什么事情也并非心想事成,这样他就会有很多体验和了解。

  李烈说,“双主体育人”里有一个主旋律叫以爱育爱。第一个爱是指教师的爱,他是教育的手段。第二个爱指的就是学生的爱。这时候,这个爱已经不再是教师教育的手段,已经变成教育者对学生施教当中的一个教育目标,育爱要育出谁的爱?育出学生的爱,也就是关注到学生对爱的理解,主动体验,尤其是付出爱。 因为独生子女、因为家庭条件相对来说都比较优越,孩子自觉不自觉的,有很多东西他都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他不会想到他所获得的这一切是怎么得来的,他更多的是缺少对爱的主动付出,主动付出爱,主动体验爱,那是缺乏的。对于现在的独生子女的状态,我们将育出学生爱的情感行为、爱的能力作为教育的目标,这和过去相比,对爱来讲是升华的。

  我特别要讲的是,很多孩子的收获,包括生活环境不是自己的,是爸爸妈妈的辛勤劳动付出换来的,你如何去珍惜,如何去感恩,以爱传爱,等等。我想这一切都可以归为艰苦奋斗教育大的范畴内。

  李烈说,“双主体育人”主要内涵是这样的,首先是双主体的含义,双主体一是指学生,这是一个主体。另一个是指教师这个主体。学生这个主体我们定义的是,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孩子成长是离不开体验的,而体验这个东西又是任何人替代不了的,他的父母替代不了,同样老师也替代不了,只有孩子亲自去参与才会获得众多、丰富的体验,伴随着丰富的体验才能健康的成长。所以从孩子成长的规律上讲,他在学校各种学习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他才能丰富体验,才能健康成长。所以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另一个是教师。我们谈的是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体。显然,教师这个主体和学生是在不同层面的,我们谈教师也是主体,是他本职工作岗位上的主体,其目的就是改变教师被动的工作局面,变被动为主动。我们是教育的主体,那我们就要积极、主动的、创造性的工作,去研究我们的教育工作。所以学生这个主体和教师这个主体显然是在不同的层面。不是说学生和教师在一起抢这个主体地位,学生和教师在一起,肯定是以学生主体为主,教师为学生主体发挥去服务,所以教师这个主体是本职工作,是教育工作研究中他做主体。另外是育人,既然是双主体育人,这个育突出的是自育和互育。强调的是主动的、自我的发展,弱化的是被育。“双主体育人”就是老师和学生在不同层面发挥主体作用,同步成长。

相关热词搜索:北京 实验 李烈
相关评论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我要链接 | 教育之声简介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0-2012 cedc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edu@cedcm.com.cn | 京ICP备12037710号-1 | 总机: 010-88687877 | 传真: 010-88682677
本网站所刊登的教育之声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教育之声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