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教育之声网
重要声明:
“教育之声网”推送文章除实在无法确认,我们均会注明作者及来源。部分文章或图片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将会在36小时内删除处理,特别感谢,也特别欢迎您的投稿。
滚动新闻:
首页 > 视频 > 正文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李天顺:远程教育的未来
2012-08-30 11:51:18   来源:教育之声网   

  主:李司长这样说可能很多朋友就清楚了,一个课堂里面有两个老师的这种形式。那让农村的孩子尤其是不太发达地区的孩子感受到优质教育这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措施。那目前在哪些地区实施了,还有是从什么时间开始这项工程的。

  李:这个工程全面的实施是从2003年开始的。在2003年经国务院的批准、教育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共同实施了这个工程,应该说,截至目前已经经过了五年,按照工程的计划,也包括对实际进度的掌握,最近正在进入尾声,也就是要在最近几天就圆满完成了。

  主:那也是非常值得祝贺的一件事情。那我们从2003年开始到现在接近尾声,应该积累了很多经验,现在有哪些是最值得我们注意呢?

  李:五年的历程真的是很不平凡,也确实是积累了很多非常宝贵的经验。我觉得这里面既包含了决策人的高瞻远瞩,也包含了建设者们的努力和他们的创新。同时,也包含了广大的农村教师智慧的发挥,应该是非常丰富的。我想强调几点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比方说第一点,就是充分的认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它重要的战略意义。换句话说,从这个工程一开始,我们就没有把他当成一个简单的仪器配备的工程,也不是简单的给农村学校改善教学条件的项目。我们一开始实施这个工程我们的定位点,定点在要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定在要大面积的解决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实施这个工程他是有一种战略的思考,战略的定位,它是一种战略性的选择。最终是要实现让我们的孩子,不仅有学可上,而且能够上好学。那理解了这一点之后大家在实施这个工程的时候,就知道我们该怎么做,我们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和宝贵的经验。再有一条,大家理解比较深刻的就是“一手抓建设,一手抓应用”。而且重在应用。也就是说从这项工程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就强调,质量与效益,尤其是应用的效果,是评价这个工程成败的最重要和唯一的标准。所以说,你要是到我们农村学校走一走的话你会发现,这个工程在应用方面,他强调的是很高的,落了也是很实的。比如你到农村学校里了以后,有很多农村学校的老师们很朴实的一些话“宁可用坏,不能放坏”。

  主:我们需要配制的基本设施是什么?

  李:应该说当时搞这个工程总体设置的时候,是经历过反复论证的。说起来一个词“农村中小学”,其实农村中小学的情况也不太一样。比较典型的有三种。一种情况叫做教学点,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不完全教学”。比如只有几个年级,学生的人数也很少。这些地方应该说它的条件会更艰苦,困难也会更多。再一种情况就是农村小学,就是我们通常见到的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有几百学生的学校。第三种情况是农村初中。这三种情况我们感觉他对远程教育的需要,或者实际教育教学碰到的具体困难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最后工程的涉及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了三种不太一样的技术配备模式。比方说,农村小学教学点,最典型的配备,我们叫模式一,它包括了一台彩电和一台DVD播放机,最重要的它具有一套成套的教学光盘。对于农村小学,我们叫卫星教学收视点。它包含了一台计算机,我们给这台计算机还加了一个卫星接收系统。换句话说,它可以随时接收我们从北京发下去的各种各样的农村小学所需的教学资源。我们这个工程完工以后,覆盖了所有的农村小学。对于时间来讲,我们基本上是每周广播三次,它可以选择三次其中的一次来进行接收。这一次接受的东西可以供他今后两到三个星期,甚至一个月来使用,那到了农村初中一般来讲比农村小学的规模还是要大一些,这个时候主要是给农村初中配备了两间教室。第一间叫计算机教室,其中有三十台学生机和一台教师机,旁边有一台服务器对这些计算机进行管理,还可以装进去一些资源库,构成一个小型的局域网络,来模拟一下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再一间是多媒体教室。实际上这个也比较简单,就是有一台计算机,有一个投影仪,同时有一个音响等等。在这间教室里面就可以进行一些多媒体教学,我们把它叫做模式三。

相关热词搜索:基础教育司 李天顺 远程教育建设
相关评论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我要链接 | 教育之声简介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0-2012 cedc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edu@cedcm.com.cn | 京ICP备12037710号-1 | 总机: 010-88687877 | 传真: 010-88682677
本网站所刊登的教育之声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教育之声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