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教育之声网
重要声明:
“教育之声网”推送文章除实在无法确认,我们均会注明作者及来源。部分文章或图片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将会在36小时内删除处理,特别感谢,也特别欢迎您的投稿。
滚动新闻:
江苏省江阴市青阳实验小学校长 郑海刚
2012-11-14 08:58:58   来源:教育之声网   

  【个人简介】

  郑海刚,生于1974年11月,男,1996年-2001年,任江阴市月城实验小学教科室副主任,2001年-2002年,赴陕西延安市延长县支教,2002年-2004年.任江阴市月城实验小学教导主任、副校长,2004年-2010年,任江阴市桐岐中心小学校长书记,2010年至今,任江阴市青阳实验小学校长书记。

江苏省江阴市青阳实验小学校长 郑海刚

  1996年,他从淮阴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分配至月城中心小学任教。从他第一天走上讲台,他就暗暗发誓:要做一名优秀教师。开始,他像无数青年教师一样,碰到了同一个难题:如何跨入教学这一槛儿,更何况他是毕业于政史专业,对于上好小学语文课更是迷惘。也许是校领导想要检验一下他这个全校唯一大专生的实力,刚接手的四年级班又是一个处在全镇中下游水平的班级。为此,他苦恼过,但更多的是反思与努力,“六进六出”成了他的工作习惯。同时他虚心向老教师讨教教学经验,默默地听课,认真钻研教材,并针对学生特点,注意改进教学方法,创设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环境,自制教具学具,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情趣,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勤耕耘必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他终于提到了同行的赞许:原来成绩在全镇第十六名的班级上升到了第三名。初战告捷,他没有松懈,“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像工人一钉一柳不得疏忽,演员一招一式不容应付一样,教师教书的一笔一划,一问一答,一招一法,一思一想,都需要一丝不苟,丝丝入扣。他开始系统学习教育学、教材教法等理论知识及一些教育名家的教学思想,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用于指导自身的教育实践。“责任心是心头的岗哨,是催征的战鼓,是顺帆的劲风。”每一堂课,课前他都要花大量时间熟悉教材,查阅资料,精心备课;课上从实际出发,求得满意的归宿,不放过一个教学上的难点,不放弃一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坚持认为,课堂教学应该体现“一本两主”精神,即“以学生为本,以训练为主,以激励为主”。在长期的实践磨练中他形成了活泼而务实的教学风格。97年到99年,他担任六年级语文教学,每年毕业考试成绩均名列全镇前茅。99年,在江阴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得了二等奖,2000年,在江阴市劳动课优课观摩教学中获得优胜奖。以后在支教和教研活动中多次上示范课,先后被评为江阴市教坛骨干、江苏省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先进个人、无锡市师德高尚好园丁、江阴市十佳优秀志愿者。

  【教育理念】

  “爱光辐射。”没有爱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好老师的。

  “没有爱之光,何谈教育,犹如没有阳光,很难想象环宇会怎样混沌蒙昧的世界!没有爱之光,何谈师生间铺架感情的虹桥,犹如压根没有火焰的远古的严冬,是怎样奇赛的天下!”

  走上这一岗位之初,郑海刚老师曾暗暗下这样的一个决心:在当教师的日子里,要用自己的火热的心去关怀每一个学生,用宽容的胸怀去理解每一个学生,用自身的人格去影响每一个学生。他是这样想的,也这样做的。班上有个学生,爸爸触犯法律被判入狱,妈妈改嫁。由于缺少家庭温暖,从此他性格孤僻,悲观厌世,目呆面悴,成绩不及格。父亲犯法,儿子无罪。郑老师不仅不冷落他,事事还将他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帮他购书买衣,几十次把他带回家里,共渡节假日,一次次与之心灵对话;还召开班干部会、男生会,呼呈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从此他看见了曙光,有说有笑地投入了拼搏……一点一滴,我用心关爱着每一位学生,和学生始终处于友好、民主的关系,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这种师爱之光,是推动我这颗教师心灵的“永动机”,它随时随地转化为滋润心田的圣水,拨动心魂的琴弦。在孩子的眼中,郑海刚老师是师长,是朋友,是大哥哥,心中所想,心中所思,心中所求无不与我交谈。

  “没有爱之光,何谈培育祖国的英才,犹如寒流滚滚的极地,是怎样凋零殆尽吐蕾的百花!没有爱之光,何谈为民族未来奠基,犹如没有地心的引力,地球上的广厦高楼,会是怎样的东倾西斜上摇下晃!”

  2001年2月的一天,告别了亭台楼榭的母校月城中心小学,告别了出生才五个月的儿子,告别了年迈的双亲和可爱的妻子,郑海刚老师背着简单行装,扛着沉沉一箱子书,满怀投入西部教育园地的激情,来到了延安开始了为期一年半的支教生活。战胜自然、战胜自我,是沟壑纵横、黄沙满天、贫穷落后的陕北给我展示出的第一道难题,他用无言的行动作出了最好的回答。一到学校,顾不上洗支征尘,忘记了一路的劳累,忘记了离别时的情景,就投入工作,询问领导,走访教师,了解学生,针对问题与领导教师一起剖析学校教育、教学现状,结合支教规章和目标,制订安排支教远期规划与近期目标。一年半支教生涯,他听课评课300多节,为了使老区教师及时了解教学教改信息,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在教研室的陪同下,延长县7个乡镇13所学校留下了他的足迹和身影,先后上示范课,作讲座30余次,直接听课和听报告的教师达2000人左右。在他的支教手记中,记载着对陕北的感想和教育的观念。在他的陕北生活中,每天清晨,他第一个走进教室指导学生朗读,每个厕所粪满之时,他第一个提起粪桶,与学生一起排粪清厕,每当见到学生手持寸把之长的铅笔头作业时,他总忍不住给买上一把送给学生……一年半来,在他的努力下,受授的黑家堡中心小学建起了延长县一流的校园电视网络,并配齐了全校学生的课桌椅,价值五万余元,他还同月小六位领导每人出资一千元,资助了面临失学的品学兼优的7名贫困儿童,自费为受授学校征订了两份教育杂志和八份报刊。

  “每逢佳节倍思亲,遍插茱萸少一人”,出门在外,最难经受的是思乡之情。端午节清晨,当他起身发现窗台上学校老师为他放的茱萸时,在他心中升腾起一股难割难舍的相思。妻儿好吗?家里煤气用完了吗?夜幕降临时,他试图把思念的目光以星星与天籁的姿态邮寄给妻儿,却收到更多的惆怅。转眼间,秋天滴进眼里,伴着绵绵秋意,郑老师回家参加本科自学考试的那几天里,母亲病重住院,一连几天,他在医院边陪虚弱的母亲边复习自考,七天后,母亲稍稍能下床活动时,他又带着牵挂踏上了赴陕的列车。春的辛勤耕耘自然会有秋的硕果累累。他的支教之情、辛勤的支教之行,赢得了老区人民尊敬,也得到了两地教育领导的认可,事迹先后发表在《中国教育报》、《扬子晚报》、《延安日报》和《无锡教育》、《江阴日报》上;2002年9月10日,郑海刚老师以无锡市师德高尚好园丁和支教先进个人的身份赴南京参加江苏省庆祝教师节大会,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领导的接见。

  【教研成果】

  教育,是专门净化人、雕塑人、提高人的层次的一项精湛绝伦的伟大工程。对人施以优化教育的研究,需要依照教育学、心理学的规律进行一串串的构想,是需要精雕细琢的育人实验。因此,教师需要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化。“教育要发展、科研要先行”。工作之初,每当在报刊上看到同行们的一篇篇心血之作,在郑海刚老师的心中总升腾起一股羡慕之情。从此,他一边潜心攻读教育教学专著,汲取教育理论营养,一边结合教学实践撰写教学心理,不断地读、听、记、思。97年,学校承担了省级科研课题“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结构研究”,以课题为契机,他不断探索,精心反思,“天道酬勤”,形成了“启导——探究——创新”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围绕课题研究所撰写的论文《多彩的课堂》终于发表在《小学青年教师》杂志上,这里他在教研之路上掘的第一桶金。从此,他就在这教育园地中流连着,采撷着,酿造着。工作16年来,他潜心教育,热衷教研,致力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学习实践,主持中陶会《运用生活教育理论培育六小少年实践研究》、省市级科研课题《构建以真善美为核心理念的现代化和谐校园》、《农村小学生责任感的培养与研究》、《创新认读,培育学生阅读素养》等4个课题,《小学生科学研究性学习》获省教育学会课题三等奖;支教期间共写下十万字支教手记。指导学生习作《严“师长” 》、《爱菊说》等10多篇发表,现系江苏省写作教学委员会理事、江阴市教育学会理事。至今已有20多篇论文发表在《新课改教育研究》、《校长》、《现代班集体研究》等杂志。同时被评为江阴市教育科研带头人。他就是这样如鱼得水般在教育的海洋中航行,不管是狂风暴雨还是暗礁密布,对教育的火热之心永远牵动着他向前行进。

  【三年拼搏】

  有这样一首小诗:鸟,以一双翅膀迎接风雨;人,以一对肩膀挑起天地。人生就是一条路,当我们走上这条路,应该把什么带在身旁?那就是理想与责任。教育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校长是一份沉重的责任。教育需要带着责任脚踏实地,更需要带着理想仰望星空。2004年,郑海刚同志带着一种理想与责任,赴青阳镇桐岐中心小学任校长、支部书记,与全体教师共同奋斗了6个年头。作为一校之长,他常常在叩问自已:为什么当校长?答案很明确,那就是致力于塑造一所学校的精神,引领一所学校前行——这就是我们的教育理想。但理想不是空想,理想的树立不能脱离现实。桐小很小、很偏、很老,也很穷;但这些决不能成为学校远离人们视线的理由和借口,决不能成为阻挡学校和师生成长的羁绊。头三年,是郑海刚校长从教以来精力最旺盛、最有创造力的三年,因为在这三年,学校硬件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变,师生食堂建起来了,塑胶跑道亮起来了,校园环境美起来了;这三年,也是郑校长考虑问题最多的三年,从学校的发展愿景到学校办学理念的确立;从管理方式的转变到教师的幸福指数的提升;从教师队伍建设到教学质量攀高,无不尽透着郑校长对教育的执着,对理想的追求;这三年,也是郑校长身体最差的三年,为筹措资金,他劳累奔波,每天靠40多元的药物支撑着2公分大小的胃溃疡引起的阵痛;那三年,郑校长带领全校教师在苦苦地经历着,默默地实践着,其间充满了激情和无奈,感受着快乐与悲哀,体验着成功与失败。

0

相关热词搜索:江苏省 江阴实验小学 郑海刚
相关评论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我要链接 | 教育之声简介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0-2012 cedc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edu@cedcm.com.cn | 京ICP备12037710号-1 | 总机: 010-88687877 | 传真: 010-88682677
本网站所刊登的教育之声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教育之声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