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教育之声网
重要声明:
“教育之声网”推送文章除实在无法确认,我们均会注明作者及来源。部分文章或图片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将会在36小时内删除处理,特别感谢,也特别欢迎您的投稿。
滚动新闻: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二甲中学校长 凌宗伟
2012-10-26 11:24:07   来源:教育之声网   

全国百名卓越校长候选人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二甲中学校长 凌宗伟


 

 【个人介绍】

  1980年毕业于江苏省海门师范,1980年任通州市石南初中语文教师、教研组长,1986年任通州市石港中学语文教师、教研组长、教导主任、副校长,2001年任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语文教师、副校长,2002年任通州市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师、副校长及南通市教育局《教学与进修》杂志执行主编,2004年任通州市金沙中学语文教师、副校长、党总支副书记,2007年任通州市金沙中学语文教师、校长、党总支副书记,2008年至今任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二甲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

  【获得荣誉】

  凌宗伟是江苏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是全国农村中学语文教改研究会会员、江苏省教育学会会员、南通市中语会理事、通州区教育学会理事,被评为江苏省首批优秀中考指导教师、南通市新世纪科学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南通市学科带头人,南通市首批骨干教师,通州市科技拔尖人才。先后获通州市政府记功表彰和通州市“十佳高中语文教师”、通州市“优秀高三教师”、通州市“十佳教导主任”、南通市“电化教育先进个人”等荣誉、通州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先后三次获记“三等功”。

  【教学成果】

  近5年来,尤其是凌宗伟同志08年8月调任二甲中学校长一职以来,以“学校行为文化建设”为载体实施生命化教育。“学校行为文化建设”是指学校在创造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文化行为,包括管理机制的建设、学校办学规范、师生行为规范、课程实施与建设、资源开发与整合、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校园生活的运行等。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行为文化建设”涵盖了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凌宗伟同志对学校文化传统进行了梳理、甄别的前提下,更好地继承创新;用真名开通了自己的博客,并构建博客平台,在学校内部实现坦诚的、活跃的对话,关注师生状态;邀请名师来校送经传宝,推进学校课堂改革,全面推进学校文化的进步和办学事业的发展。

  生命化教育思想引领下的学校行为文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绩。自提出“行为文化建设”以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第八届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学校”、“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江苏省平安学校”、“南通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作文教学优秀单位“金奖”等多项省市级荣誉,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红旗文稿》、《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语言文字报》、《教育时报》、《福建论坛》等报刊杂志都曾不吝辞藻对二甲中学“生命化教育”和“行为文化”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2010、2011年两年暑期,二甲中学成功的承办“文化发展学校?对话创生思想——全国生命化教育课题研讨会”和“文化发展学校——通州对话”,汇集了包括来自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等全国15个省(市)、近800名教育界工作者的全程参与和学习,邀请了如孙绍振、张文质、成尚荣、刘铁芳、许锡良、戴耘、翟博、徐启建、刘良华等一大批国内外长期关注并致力于生命化教育理论探讨和实践的专家、学者做了精彩的论述。两次次大会的举办,正如国家督学成尚荣所言,二甲中学它已经基本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主张”,二甲中学也正在不断积蓄学校的“文化能量”,初步构建了学校的“文化体系”,形成了学校的“文化坐标”。

  随着二甲中学的知名度与美誉度的提高,这两年先后有河南、山东、安徽、福建、安徽等地的教育局和相关学校不远千里前来二甲中学实地考察,凌宗伟本人也先后应邀到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福建漳州、福建顺昌、江苏无锡、安徽铜陵等高等院校和教育局组织的校长培训班讲学,介绍二甲中学的生命化教育经验,受到一致好评。

  【科学理论】

  实施生命化教育,推行行为文化建设分阶段划分

  学校采取的是从宏观到微观的推进策略,最初的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更新理念,从2008年到2009年甚至到2010年上半年,主要的工作基本上都是理念的传播,一边传播理念一边作实践探索,也就是制订学校行为文化建设方案的过程。第二个阶段做了一些小事情,但这个阶段不好和第一个阶段分割开来,在转变理念的同时,也做了一些小环境的改造工作,就是我们学校行为文化建设的十来件小事:改造厕所、实行网络对学生全开放、建立学生社团、课间操改成课间舞等诸如此类的小事情。第三个阶段是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进入课堂文化研究的,课堂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心所在,也是困难所在。总之,我们的思路是由宏观到微观,经历了由易到难这样的一个过程。要说课堂研究,从我们推行“学教案”开始就在研究课堂,就在营造课堂,营造舆论的抓手。

  生命化教育也分成几个阶段,2011年还提出来“生命化教育的再出发”。所谓阶段也是因为推进的需要,其实这种理论的思考、理念的梳理、观念的转变跟实际的行动是不能分开的,始终是交叉并行的一种状态,区别只不过是哪一个阶段以哪一个为主。就一所学校而言,应该是每个学年或者每几年当中都需要确定一个工作重心。我们最近一两年的工作重心就是课堂文化建设的研究和推进,而这种研究方式我不主张全面普及,因为每个人的认识是不一样的,人的能力和水平同样也不尽相同,不可以盲目地实行一刀切。我就想,愿意的、有能力的先行一步,而这种先行一步也不可能达到一步到位的效果,也有一个探索、研究、总结、提升的过程。一旦做起来了就可以“滚雪球”,慢慢地做大,慢慢地普及。

  “生命化课堂”的认识

  既然提倡生命化,就要有和其他课堂不一样的地方。这个不一样,我认为不是在方式方法上,不是在程序上,而是在理念上、在观念上,观念决定行为方式,所以应该慢慢提炼生命化课堂的关键词。我们理解的生命化就是“三个关注”,最初的提法是“关注生命、关注生活、关注实景”。这里的实景就是课堂的实景,这个词又怕人家不理解,后来就改成“关注课堂”。从逻辑上讲本身就是课堂,这就是逻辑重复,后来就定位为“关注生成”。我们知道课堂上有许许多多的不可预料,而这许许多多的不可预料就需要我们教师凭借自己的教育智慧去引导,于是我们改为“关注生命、关注生活、关注生成”,最终改为“关注生命、关注生活、关注生长”。其实,关注生命就是关注课堂上师生的状态,说得具体一点就是师生表现出来的状态是积极的、健康的、开朗的;所谓关注生活就是关注相关的知识、相关的课程与师生生存的现实世界的联系;生长就是课堂上临时的没有预料到的状态产生的新的火花,让师生获得的新的认知,使他们在课堂的互动中获得生命的生长。这就是我们理解的生命化课堂,也是学校文化建设需要努力的方向或者理念,这样的理念决定我们不是在操作层面上去研究,而是在改变观念上的努力。

  其实,这“三个关注”的课堂要求相当高,必须建立在教师对课堂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同时还要有一定的课堂教学经验,当然更需要具备相当丰富的知识基础,另外还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为什么我主张要关注生活,因为许多教育家都非常认定这个观点,从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开始,甚至于追溯到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都是很关注生活的,所以这个观点能够赢得许多人的认同。在我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当中,我觉得贴近生活的教育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教育。所以,我们就要努力地使我们的课堂、我们的教育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是一个自然存在的常识。而我们因为生存的压力太大,所以大家都挤到高考这座独木桥上来了,把我们的教育生存状态搞得越来越窄,从而一步步地忽视了教育的本意所在。这就需要我们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作一些引导,作一些改变,我们也不要祈求它有多大的变化,只要有所改观就有希望。所以,这也是我提倡教师要经常出去走走、看看的一个重要原因。

  传播生命化教育思想

  我采取的主要策略是请进来、走出去。所谓请进来就是请大量的专家过来,跟领导班子成员对话、跟教师对话、跟学生对话。走出去就是带着部分教师出去参加学习培训。这里有个关键点,就是我作为一个校长在平时的会议上与其他校长所讲的内容有很大的区别,我会在会议期间传播一些生命化教育的思想给领导班子成员。开教师会也是这样,不能把教师会仅仅当作一种传达文件、布置工作的单方面会议,更重要的是把它当作一种理念传播的机会。同样的道理,在给学生讲话的时候,我经常会通过一些故事来引导,慢慢地传播生命化教育的一些追求,以及我们学校行为文化建设期许的目标。

  与之相呼应的是,我们在学校的环境上也作了一些改善,把那些空洞的标语口号剔除了,变成具体可感的故事,或者保留一些具有我们个性化、代表我们教育追求的一两条标语,比如“办有灵气的教育,育有个性的人才”“用生命润泽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你扔下的是垃圾,我拾起的是品质”等之类的标语,主要想通过环境的熏陶来影响学生。我们学校每年正月要搞一个猜谜会,如果天气晴朗的话还可以放烟火,搞个烟火晚会;元旦我们要搞艺术节,同时要搞师生同台的文艺汇演;每年还要搞一次全校的田径运动会,这个田径运动会当中不仅有学生的,还有老师的趣味运动会;等等。我们就是一个目标、一条主线,都围绕这样的一个目标和主线来组织开展一些活动,在这样的一些活动过程当中慢慢地使教师由不懂什么叫生命化教育,什么叫学校行为文化建设,到知道一些这方面的名词,并且在不知不觉当中跟着走。其实,关于学校行为文化建设的界定,我们前前后后反复地思考、讨论,最终在我们学校行为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当中敲定了一个办学理念——“今天第二”。

  这个办学理念是基于生命化教育的,更是基于我们学校实际的。准确地说“今天第二”是一种状态、一种追求、一种坚守。也就是说我们努力了,也许我们还只是“第二”,但如果不努力,谁也得不到“第一”!

  “在夹缝中生存”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因为我们要受到两头的挤压,一个是上面的挤压,一个是来自下面的挤压。作为一所学校的管理者,我们一方面要把社会、家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做到位;另一方面,我们又要把我们的教育追求付诸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一种教育智慧,就是把某些不科学的要求按要求“都做到位”。因为我们明白,只有做尊重教育规律的事情,我们的教育才有希望。我们既然坚信这个选择是符合规律的,那么就要克服重重困难走下去。比如,我们在应对“三星级”高中的复验中,要准备大量的材料,说老实话,一所学校,一天到晚都在思考建立这个规章那个制度的时候,哪还有精力去搞教学呢?但是验收的标准在那里,达不到这些标准就过不了关。这个时候就必须开动脑筋想一个很好的应对办法,如若不然,学校办不成了还怎么去实现你的教育追求和教育理想呢?

  换句话来讲,只要内心坚守,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有的时候是需要适当妥协的,这也是生命化教育的一种主张。在大环境下唯有妥协让步,才有可能改善当前的教育氛围,添加一些符合教育规律的、顺乎人情的教育理想,减少一些有悖于教育发展的主张和行为。

0

 

 

相关热词搜索:江苏省 南通市 通州区 凌宗伟
相关评论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我要链接 | 教育之声简介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0-2012 cedc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edu@cedcm.com.cn | 京ICP备12037710号-1 | 总机: 010-88687877 | 传真: 010-88682677
本网站所刊登的教育之声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教育之声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