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教育之声网
重要声明:
“教育之声网”推送文章除实在无法确认,我们均会注明作者及来源。部分文章或图片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将会在36小时内删除处理,特别感谢,也特别欢迎您的投稿。
滚动新闻:
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中学教师疾呼:救救数学 老师难教学生怕学
2014-08-26 09:00:28   来源:教育之声网   

  “三年一套教材”的改革,那是瞎折腾

  令人遗憾的是,这已经波及到了高等教育。一位大学物理教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大学新生的数学基础越来越差,影响了本科的专业学习,甚至“有些物理课听都听不懂”。

  按照一些中学教师的说法,如果就着新课标继续教下去,今后的情况可能会更加严重。

  当着这些教师的面,杨乐也不避讳自己几年前看到新课标后的感受,“我十分惊讶,”杨老说,“竟能够定出这样的课标,完全没有完整的体系。”

  杨老说,新课标增加了许多“杂七杂八”的东西,比如优选法、回归分析作为选修的模块,不仅没有必要,还压缩了基本课程的课时,如此一来,不仅同学难以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必要知识,教师也没法讲,教材也没法编。

  他举了个例子,有一些数学专业的大学生,不清楚什么是“定理已经证明完了”,这就和他们没有经过严格的平面几何训练有关。杨老说,平面几何不仅对直观的想象能力、对问题的分析能力有帮助,更是在训练孩子严谨的推理能力,这恐怕是其他课程难以取代的。

  然而,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最新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称新课标),其教学理念是让学生“螺旋上升”地学习数学,即“多次接触、反复体会、螺旋上升,逐步加深理解,才能真正掌握,灵活应用”。而所谓“螺旋上升”就是破坏系统性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也是中学教师“吐槽”的高频词。

  北京八中一级教师李娜打了一个比喻,“一个知识分成几段去讲,就像一只蜻蜓,今天点水般地讲一部分,然后放下,去讲其他知识。等孩子遗忘前再次点水,拿回来学,如此往复我们别扭,孩子学起来也是,知识不扎实、不系统,更多的是一种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状态,这真的符合教学规律吗?”张全杰持同样意见,只不过,他换了“挖井”来比喻,“这好像挖井一样,这里挖两天有了点水,就换地方了。然后再挖两天,挖了点水又换地方了。反反复复,最终哪个地方都没有挖出井来。”

  对于新课标提倡的小组教学、集体讨论等教学模式,袁万伦很是支持,他所在学校,也安排学生每学期进行三到五次的探究式学习,写小论文或者小组讨论。但他发现,几乎没有一个数学老师会完全“放开”这种探究式学习,“放开的话教学进度没保证,教学没保证,知识点讲不全,孩子考试成绩可能就上不去。”

  另一个现实情况是“一个班级的孩子人数比较多”。山东省日照实验高级中学高级教师尚积成告诉记者,他们一个班少则50人,多则70人,一堂课,无论分成几人小组,就只有他一个老师,很难兼顾所有的小组,更不用说到每一个学生。

  几年过去,新课标似乎仍未完全接上地气。李娜回忆,他们在和杨乐院士交流时就有人提议,“希望教材编写者、大纲制定者沟通沟通,别老闷在办公室里自己想,多征求征求一线教师的意见、数学大家的意见。”

  “现在几乎是3年一个周期,给你换一套教材,如果这就是改革的话,那就是不停地瞎折腾。”李娜说。

  正如杨乐所说:“我们不能把过去的东西改了就叫改革,不能认为凡是改革就是好的。改革应该改得比原来要好。”

相关热词搜索:数学 新课标 杨乐院士
相关评论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我要链接 | 教育之声简介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0-2012 cedc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edu@cedcm.com.cn | 京ICP备12037710号-1 | 总机: 010-88687877 | 传真: 010-88682677
本网站所刊登的教育之声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教育之声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