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教育之声网
重要声明:
“教育之声网”推送文章除实在无法确认,我们均会注明作者及来源。部分文章或图片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将会在36小时内删除处理,特别感谢,也特别欢迎您的投稿。
滚动新闻:
国学里蕴含做人哲理 启蒙教育益于塑造品质
2014-10-22 09:13:27   来源:新快报   

  【教育之声网10月22日消息】天河区五山小学13年如一日坚持国学经典教育,校长许凤英说:“国学里蕴含了太多做人哲理 启蒙教育对于塑造品质极为重要”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上周五下午2时30分,五山小学六年级的潘柄臻同学和全班同学一起大声诵读《道德经》的第八章,他很喜欢这一章,已背得滚瓜烂熟,“爸妈希望我的德行能像水一样,水善于使万物获益而不相争,它安处众人所讨厌的卑下之地,心地善于保持深沉……这些都是水的优秀品质。”潘柄臻很享受学校每天下午2:30-2:40固定的10分钟国学经典诵读时间,从一年级到现在,他几乎能把学校发的六册《少儿国学读本》里的句子和文章都背出来,“《弟子规》主要是日常的行为规范,告诉我们要孝敬父母,对人友善;《千字文》激发了我对大千世界的极大兴趣,我现在特别喜欢看一些自然人文的书籍。”

  学习国学有利于养成良好品行习惯

  国学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学里蕴含了太多做人的哲理,启蒙教育对于塑造一个人的品质极为重要,所以我们觉得应该在小学就让孩子们学国学。

  很难想象,这些富有哲理且逻辑性非常强的话语是从一个六年级的小学生口中流利地脱口而出的。记者在五山小学采访了许多学生,他们的表达能力都非常强。校长许凤英认为,学校十三年如一日坚持的每天10分钟的经典诵读确实让学生们获益良多。“我们从2001年就开始在全校范围内推行经典教育,很多学生正因为小学时打下了扎实的国学基础,到了中学时学习古文特别顺畅。”

  许凤英校长认为,从小学习国学经典对于语文的学习有帮助,这只是经典教育的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品性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国学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学里蕴含了太多做人的哲理,启蒙教育对于塑造一个人的品质极为重要,所以我们觉得应该在小学就让孩子们学国学。”

  许凤英校长带着记者来到了学校的国学馆,这个五六十平方米的教室陈列了从2001年到现在学校推行国学经典教育的一点一滴。国学馆里最引人注目的要数南面墙边那一排屏风上陈列的一个个色彩鲜艳并绘有图案和文字的马勺。据许凤英介绍,这些都是学生的作品,“他们根据自己对古诗古文的理解,在马勺上绘图或者写字,孩子们学了《百家姓》后还把自己的姓氏绘在了马勺上。”

  国学馆里靠东面墙边的长桌上摆满了每个班老师、学生和家长一起制作的《子衿集》。每学期结束,学生和家长都会踊跃投稿,把国学学习中印象深刻的句子以及读后感写下,然后制作成手抄报,再由老师编辑好目录,一页一页装帧成册。这些作品总是让许凤英爱不释手,“每次翻开《子衿集》看到孩子们述说着他们在国学学习中的故事,我都感动不已,这也是这么多年来一直激励我们把国学教育进行到底的强大动力。”

  把国学经典和各学科教学活动结合

  真正的国学教育不要仅仅局限于国学课堂上的诵读,更要把国学教育深入到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这才是真正的教书育人。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的许凤英是首批天河区在全国大范围招聘过来的优秀教师,她刚来五山小学时,周围的学校主要以推行艺术教育或奥数、英语等为特色。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退休教师郑千一找到她,建议让学生诵读国学经典。“那时候,国学教育是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有些人认为,国学的内容老套了、过时了;还有人直接批评国学是‘封建文化’。”许凤英认为,国学经典是引导学生修身治学处事的最好的教育资源,组织儿童诵读经典,不仅符合儿童学习的天性,而且能让其自幼就接受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奠定一生优雅人格的基础。在得到老师和家长们的一致支持后,许凤英决定在全校推行国学教育。

  当时国内还很少有中小学开展国学教育,一切要靠自己摸索。那时还没有比较成体系的教材或参考书,学校选定了《熟读名言三百句》。没想到学生很有兴趣、学得很快,一本书不久就背完了。此后,五山小学又引入了唐诗宋词、《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经典。“当时所用教材比较零散,学生一度要背着4本书来学校。我们便决定整合教材,编写适合小学生的校本教材——《少儿国学读本》。”

  

相关热词搜索:启蒙教育 国学 哲理
相关评论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我要链接 | 教育之声简介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0-2012 cedc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edu@cedcm.com.cn | 京ICP备12037710号-1 | 总机: 010-88687877 | 传真: 010-88682677
本网站所刊登的教育之声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教育之声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