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教育之声网
重要声明:
“教育之声网”推送文章除实在无法确认,我们均会注明作者及来源。部分文章或图片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将会在36小时内删除处理,特别感谢,也特别欢迎您的投稿。
滚动新闻:
辽宁实验中学校长关俊奇
2013-09-04 16:37:51   来源:   

 

  

  【人物简介】

  现任辽宁省实验中学校长。1962年9月30日出生,1985年7月毕业于渤海大学物理系,1998年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研究生班毕业,2001年国家教育部第二十一期中学校长高级研修班结业,2006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班结业。2008年被省委组织部选派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国市长班”攻读MPA公共管理硕士学位。

  关俊奇同志大学期间曾任校学生会副主席兼物理系学生会主席,1985年7月参加工作,被选派到辽宁省实验中学,曾先后任物理教师、校团委书记、校长办公室主任,1996年1月任副校长,2005年任常务副校长,2006年任党委书记兼副校长。2007年被沈阳市人民政府授予“沈阳市教育专家”。兼任辽宁省中学德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辽宁省物理学会副理事长、辽宁省教育科研管理协会副理事长,硕士研究生导师、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评审委员会主席。

  【治学方法】

  高质量与重特色相结合

  辽宁省实验中学是新中国第一所实验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关俊奇校长始终遵循着高质量与重特色相结合,具体有三个方面:

  “一是夯实备、教、批、复、考的教学根基,加强常规教学管理。对教师在备课、教案书写、上课、作业批改、习题布置、测验与考试、试卷讲评、成绩反馈等教学环节,尽量固化、细化每一个环节,努力做到科学、严谨、规范。

  二是引导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努力打造减负高效的课堂。每一年,我校都隆重举行高三教学研讨课及教学策略研究活动,活动主题就是“轻负担、高质量、打造科学、高效的教学”。开展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研究与探讨,打造科学高效的课堂。

  三是全面实施和推进新课改,探索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模式。我们开全开齐国家课程,并在部分学科探索学生选课制,并在选修课程的设置上充分体现了通识化与个性化选择,奥赛课、创新课、汽车模拟驾驶课等,都深受学生的喜爱。”

  多渠道、多视角创新培养人才

  创新人才攸关国家发展未来,而创新人才的潜质开发就在高中时代。经过长期的研究与探索,学校构建了具有实验特色的人才培养方式,思路有以下三点:

  第一,优化人才培养渠道。进一步明晰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主阵地、主渠道的教育理念,教育活动以教学为中心,教学活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课堂教学过程,积极探索课堂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坚持德育为首,进一步完善我校独创的德育“432211”工程,实现了“双成+创新”的教育目标。坚持大型活动课程化、小型活动社团化,可供学生选择的德育活动课程要达到30余门,可供学生选择的社团要达到50多个。

  第二,丰富人才评价视角。学业成绩作为主要的评价方式,同时将德育课程的学分制管理作为学生评价的有益补充,将德育课程与社团系列活动学分化,逐步建设起多种可供选择的活动课程及探索出学生自主选修学分制度,并将学分与学生评优及毕业有效结合,建立起适合我校学生成长的科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拓宽人才发展多元路径。学校力求为每位学生量身打造适合的升学路径,一是国内高考路向——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占领国内升学高位;二是特长生发展路向-为体育、艺术、科技创新、学科竞赛等特长人才提供发展条件,实现优进高出;三是国际升学路向——放眼世界,拓宽国际留学渠道,占领国际留学高位。

  【获得荣誉】

  关俊奇同志工作认真负责,爱岗敬业,治学严谨,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曾获得“辽宁省政府直属机关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九五期间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的建构与操作模式研究》获国家级一等奖;他主编的《高中心理健康》被列入辽宁地方教材目录,由沈阳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主编的《高中生性健康教育》由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主持的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学德育实效性研究获省二等奖;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面向21世纪辽宁体育教学改革实验研究》成果汇编《从教材改革入手,加快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培养》获全国二等奖,文章发表在《面向21世纪辽宁省学校体育改革理论与实践》一书(辽海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中。

  “十五”期间,他主持的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学校后勤校内社会化改革研究》获省一等奖; 主持的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程研究》,著作《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程研究》获2003—2004年度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2005年,他主持的课题《道德教育因材施教的实践研究》,经评审被列为中央教科所“田家炳基金会学校德育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并已顺利通过中期验收。在不断思考、积淀的过程中,他在《辽宁教育》《辽宁教育研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等杂志上发表过《重点高中德育重在“双成”教育》《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与发展》等数十篇论文,主编出版《阳光乐章—德育文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程研究》《高中心理健康》《高中生性教育》等多本教育专著,是一位扎根实践的教育研究者。

  【校长访谈】

  培养创新人才,是我国教育当前面临的重大挑战。如何依据自身的定位和特点,走出自己的道路?是摆在每个学校面前的问题。60余年来,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打造一所影响学生一生的学校”的办学理念下,辽宁省实验中学在如何培养人才方面走出了自己的道路,打造“人才强校”的实验模式。日前,本刊记者专访校长关俊奇,和读者分享他们的经验。

  记者:每所学校都要有自己的特色,应结合实际进行科学定位。作为辽宁省实验中学的“总舵手”,能否请您介绍一下贵校的办学特点呢?

  关俊奇:辽宁省实验中学要为国家和民族发现杰出人才、培养杰出人才、造就杰出人才。杰出人才的培养,这应该是我校的最大特色。这个特色是其他学校难以复制和取代的,是实验中学存在和发展的独特价值。

  在“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办学宗旨下,实验人努力探索适应学生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办影响学生一生的教育。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校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实验模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走在时代前沿的杰出人才。

  记者:在您看来,这一人才培养特色有着怎样的发展思路?

  关俊奇:创新人才攸关国家发展未来,而创新人才的潜质开发就在高中时代。经过长期的研究与探索,学校构建了具有实验特色的人才培养方式,思路有以下三点:

  优化人才培养渠道。

  进一步明晰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主阵地、主渠道的教育理念,教育活动以教学为中心,教学活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课堂教学过程,积极探索课堂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坚持德育为首,进一步完善我校独创的德育“432211”工程,实现了“双成+创新”的教育目标。坚持大型活动课程化、小型活动社团化,可供学生选择的德育活动课程要达到30余门,可供学生选择的社团要达到50多个。

  第二,丰富人才评价视角。

  学业成绩作为主要的评价方式,同时将德育课程的学分制管理作为学生评价的有益补充,将德育课程与社团系列活动学分化,逐步建设起多种可供选择的活动课程及探索出学生自主选修学分制度,并将学分与学生评优及毕业有效结合,建立起适合我校学生成长的科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拓宽人才发展多元路径。

  学校力求为每位学生量身打造适合的升学路径,一是国内高考路向——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占领国内升学高位;二是特长生发展路向-为体育、艺术、科技创新、学科竞赛等特长人才提供发展条件,实现优进高出;三是国际升学路向——放眼世界,拓宽国际留学渠道,占领国际留学高位。

  记者:办学思路是清晰的,学校又是如何践行“实验模式”的呢?有何具体举措和成果。

  关俊奇:学校坚持全面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重视特色教育,把高质量、有特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首先,既对分数负责,又对能力负责。对分数负责,是让学生的学习能力良性发展,也是我们在当今教育体制下必须履行的职责。只有获得高分,才能让学生有更好的发展平台。兼顾分数与能力,这是对学生的整个人生负责,更是对社会和谐发展负责。

  多年来,我校连续夺得省市状元桂冠,每年有30多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重点大学录取率达到98%以上。然而,在注重高考分数的同时,更愿着眼于教育的本真。我们所寄厚望于学子的,是综合素质的提升,是步入高校后的发展,是走向社会后的成功。

  欣喜地看到,实验中学的高考高分考生绝无“高分低能”之嫌,他们志向高远,善良活泼,无论在哪里都会闪闪发光。如2010年沈阳市高考状元胡慧盈同学是班级里的体育委员,学校报社的编辑部部长,平时喜欢打篮球,爱唱歌,是KTV里的“麦霸”,更是很多同学的好朋友。在高考夺魁之后,她的第一个暑假计划是通过打工增加自己的社会阅历,了解社会。

  其次,既重视能力的全面培养,又重视特长的充分发展。基于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升的考虑,我们努力建构有利于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特长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的具有实验中学特色的课程运行和管理体系,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教育变革的需要。

  在保有传统的亮点课程——心理学、健美操、通用技术等之外,还开发出汽车模拟驾驶、机器人制作、服装设计等大批深受学生欢迎的特色课程。学生从这些课堂中获得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提出的口号是:要让实验的学生拿着驾照上大学。在学校“多路径升学”策略的引领下,实验学子走出中国,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生展开竞争并取得胜利,他们全面的综合素质得到了世界名校的垂青。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和等世界著名大学当中都有我校学子的身影。

  除了重视“通才”之外,我们对许多“专才”也倾力培养。在因材施教的理念下,一大批学有专长的学生脱颖而出,他们或重艺术,或擅体育,或长于写作,或精于发明。国际中学生奥赛金牌、“明天小小科学家”竞赛一等奖、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工程学大奖、全国科技创新大赛金奖、全国健美操联赛冠军,这一个个闪耀的光环就是“专才”教育的丰硕回报。

  再次,既关注学生的三年,又关注学生的一生。衡量一所学校的优劣,其学生的人生成就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指标。我校的校史馆里记录着一个个光辉的名字:中共中央委员、文化部部长刘忠德、航空航天部部长朱育理;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在田、王永志、张懿、李未,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赵新力;全国劳动模范、新中国第一位火车女司机田桂英……

  学生时刻浸润在优秀前辈的激励之中。为鼓励后学,学校成立了以六位院士的名字命名的“院士班”,高中三年期间,班里的学生们可以定期与院士们进行书信及电话往来,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分享前辈的成功经验。在未成功时追寻前辈的足迹,在功成名就时为母校带动后辈,已经成为实验中学几十年来的光荣传统。

  辽宁省实验中学,是省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前身为东北实验学校,创办于1949年5月4日,建校以来,在全省始终发挥着示范性、实验性的作用,享有“辽宁第一校”的美誉。

相关热词搜索:第三届中国教育之声论坛 关俊奇
相关评论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我要链接 | 教育之声简介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0-2012 cedc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edu@cedcm.com.cn | 京ICP备12037710号-1 | 总机: 010-88687877 | 传真: 010-88682677
本网站所刊登的教育之声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教育之声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