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教育之声网
重要声明:
“教育之声网”推送文章除实在无法确认,我们均会注明作者及来源。部分文章或图片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将会在36小时内删除处理,特别感谢,也特别欢迎您的投稿。
滚动新闻:
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校长汪正贵
2013-09-04 15:37:50   来源:教育之声网   

 

  【个人简介】

  汪正贵,党委书记,校长。中共党员,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本科学历,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研究生毕业,硕士学位,中学历史高级教师。

  【领导分工】

  全面主持学校党政工作,负责党务、财务、人事和外事等四个方面的工作,联系成功学校和二中实验学校。

  【教育思想】

  教育的尊严

  一、教育的矮化

  教育尊严的失落首先表现为教育的矮化。前些年经常有家长来学校要求调换老师,理由很充足,语气很肯定,结论不容置疑:这个教师教学水平不行,他教的学科总是全年级倒数第一,不能让他教我们孩子的班,孩子考不好校长你能负责吗,并且指定要换某某老师,如不答应,家长们则将集体来学校上访。学生也居然联名写信给校长,要求调换某某老师,历数老师的不是。去年居然有几名学生代表来校长办公室,当面要求我撤换老师,理由是这位老师不能适应我们,我们高三了,不能被他耽误了。遇到这样的事,作为校长,我觉得不解、愤怒、悲哀、无语。不解的是何以家长如此不信任老师、不信任学校,并且试图影响和决定学校的人事安排;愤怒的是何以学生也像“顾客是上帝”一样来挑选教育自己的老师;悲哀的是教育和教师的尊严失落一至于此;无语的是这些孩子们正是我们老师教育出来的,孩子身上的问题,最终要从教育者身上来寻找,换句话说,这恰恰是我们教育的失败,也是教育矮化的表征。

  二、教育的弱化

  教育今天仍然是弱势行业,教师今天仍然是弱势群体。似乎谁都可以对教育说三道四,唯独教育的直接利益相关者——教师和学生集体失语,成了沉默的大多数,教育的专业性、教师的专业性广被漠视。对于很多地方执政者来说,教育成为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冲突起来不要的行业,分管教育的各级领导似乎都有职无权,无足轻重,既无人权,也无财权,只有事权。1993年国家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48条曾明确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本世纪末达到4%”。 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54条也规定:“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遗憾的是,18年过去了,这一目标,迄今尚未实现。2010年7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再一次提出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并明确规定2012年达到4%。我们宁愿相信这一次是真的。

  再比如教师绩效工资。2006年公务员已经兑现阳光工资,而同步改革的教师绩效工资尚未兑现(义务阶段学校已于2009年兑现),6年过去了,教师怨声载道,少数地方出现教师罢课、联名给上级政府写公开信、在网上连篇累牍地发贴子等行为,真可谓斯文扫地,尊严尽失。

  三、教育的窄化

  教育的窄化表现在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从内容上看,现在的教育剥离了教育的精髓、抽干了教育的血肉,仅存的是教学而已。在教育教学层面上重精神轻身体,在精神层面上重智力轻非智力,在智力层面上重知识轻能力,在能力层面上重考的知识轻不考的知识。所以有人认为,中国的学校只有教学没有教育,因而培养的学生有教育没教养,有知识没文化,有文化没能力,有能力没健康,有健康没快乐和幸福。我在美国考察教育,美国的学生问我,你回去后最想改变的是什么?我回答:我要让我的学生们和你们一样快乐。但是我没有做到。

  教育的窄化在形式上表现为教育的急功近利。今日之教育,浮躁与功利之风盛行,学生学习竞争提前,小学就开始加压,中学拚搏(命),大学反而轻松,研究生也许更容易。不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让孩子在最需要发展天性的时候失去了自己的童年快乐和少年轻狂。为了明天,牺牲今天;但有可能也牺牲了未来。从小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时间,也就剥夺了他更大发展的可能和机会。教育的短视行为愈演愈烈,家长希望孩子上好学校,学校希望提高升学率,教师是考什么教什么,学生是教什么学什么。学校异化成培训机构,学生异化成升学机器。教育的本质鲜被关照,教育的目的久被遮蔽。也许我们走得太远,已经忘记当初出发的理由。

  教育是理想主义的事业,需要激情与梦想、责任与使命、理想与追求、尊严与操守。教育需要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教育需要理想,需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虽九死其尤未悔的信念。教育需要乌托邦,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了“教育,必要的乌托邦”这一命题,其基本要义便在于确认:人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和终极目标。德国作家赫塞所言:“真正的教育是没有任何目的的,就象任何追求完美的努力,其本身就是目的。”教育不仅要拯救人类,更要拯救教育自身。

  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是为人的一生发展奠基,为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奠基,为中华民族人口素质的提高奠基,犹如万丈高楼之根基,千里铁轨之枕木,在教育体系中处于重中之中的地位。但是实际上,激烈的学业竞争使得学校、家长和学生不堪重负,城乡教育的差别使得教育的公平性、公益性难以实现,教育的公平与效率两个维度都存在问题,特别是基础教育,既不能满足社会和人民的需求,又很大程度上违背了教育的自身规律,使得教育的现实离教育的本质越来越远。

  结语:

  教育的问题总体上说是外部的问题,因为决定教育的往往是教育外部的因素。但是解决教育的问题首先要从教育内部做起。这似乎是个悖论,却也是当下教育的实情:教育尊严的失落原因很多,总体上是经济、社会变革对教育的影响;但是重树教育的尊严,却不能依赖和指望任何外部力量,必须从教育人自身做起,从教育内部做起。教育工作者必须站在这样的高度看待教育:我们今天有什么样的教育,国家就有什么样的未来。2009年3月1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演讲时说道:“美国最大的资源从来就不是我们积累的财富,而是我们能给我们的人民以什么样的教育,这一点在今天尤为重要。”我想不仅美国如此,中国也是如此,全世界也是如此。

相关热词搜索:第三届中国教育之声论坛 汪正贵
相关评论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我要链接 | 教育之声简介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0-2012 cedc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edu@cedcm.com.cn | 京ICP备12037710号-1 | 总机: 010-88687877 | 传真: 010-88682677
本网站所刊登的教育之声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教育之声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