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教育之声网
重要声明:
“教育之声网”推送文章除实在无法确认,我们均会注明作者及来源。部分文章或图片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将会在36小时内删除处理,特别感谢,也特别欢迎您的投稿。
滚动新闻:
首页 > 职业规划 > 正文
90后频繁跳槽风险大 职业发展需理性面对
2013-03-21 09:59:28   来源:新华网   

  “90后”需理性面对职场风险

  频繁跳槽恐影响自身职业发展

  随着时间推移,职场中逐渐出现了“90后”的身影,他们中大部分人刚刚大学毕业,是十足的职场新人。但即便如此,“90后”的典型标签还是贴在了每一个初入职场的新人身上:张扬自我个性,自信主动,但相对缺乏团队忠诚度;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但过分依赖网络……

  据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日前公布的调研数据显示,该院2012年审理的劳动争议案中,涉及到“90后”的比例达到10%左右,并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记者随即展开调查,探寻“90后”究竟容易出现哪些职场风险?又应当如何应对?

  工作各种无奈只能闪辞

  1990年出生的小梁是本科学历,大学期间学习市场营销专业。2011年6月大学毕业,同年9月小梁就通过层层选拔被某奢侈品牌销售公司选中,成为其管理培训生。培训课程结束后,幸运的小梁又被派到公司下属专卖店担任店员,并被告知考核合格后可以晋升为高级店员,连续年度销售业绩较佳,还可以被推荐成为店长甚至区域经理。然而,在奢侈品牌的影响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吸引下,小梁却仅工作了两个月就提交了辞呈,放弃了这份工作。

  “虽然这个公司的品牌不错,但要从基层的店员做起,我觉得跟想象中的差别太大。”小梁解释说。随后,小梁又在某IT公司销售部入职,但工作仅有3个月,小梁再次因为相同原因辞职。

  在记者随机采访的数名“90后”职场新人,大部分人表示并未遇到过突出的职业风险,但其中并不乏像小梁一般的“闪辞”人士。

  本科毕业半年多的小伦就已经换过3份工作,面对“闪辞”的说法,他完全不以为然:“每一次辞职我都有不得不走的理由,我也不想走,但没办法。”

  目前仍在待业的小张也诉说了自己的无奈:“我是学广告的,在一家建筑公司作平面设计和海报,有时候帮老板接一些私活干。我们工作加班加点,可老板给的工资太少了,时间长了我就不想干了。”在小张看来,他的辞职也一样是“没有选择”。

  无视规章制度被炒鱿鱼

  除了“闪辞”,“90后”职场人不少还表现出了对传统职场规则的不适应,对诚实信用“红线”缺少认识。

  曾在某国企工作的小杨告诉记者,单位复杂的人际关系让她理不出头绪,一想到上班她就头脑发胀,不愿意坐在办公室里。但更让小杨郁闷的,还有企业的考核制度。“我就没见过那么严的考核制度,不管下雨下雪,哪怕迟到1分钟都要扣分,年底还扣奖金,太不讲理了。”小杨对企业严格的管理总是一肚子的抱怨。

  与小杨遇到的问题一样,2012年7月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90后”小夏也遭遇了考核尴尬。记者了解到,在某建筑监理公司工作的小夏平时酷爱足球。当班期间,为了能熬夜看到球赛,小夏竟然通过网络购买了一张病假证明,以此向单位请病假一周。结果,公司人事部门核实后发现,小夏提交的病例证明是伪造的。

  对此,小夏所在公司的负责人表示说:“监理工作不同于其他,这份工作对员工的诚信度有很高要求,而小夏的行为已经让我们无法再继续信任他,因此只能开除他。”最后,公司依照单位规章制度与小夏解除了劳动关系。

  成熟规划职场避免纠纷

  无论是小梁、小伦、小杨还是小夏,“90后”职场人中,因为工作环境、薪资水平、人际关系等形形色色的因素,或者满腹牢骚,或者干脆辞职了事的不在少数。针对这种现象,记者采访了北京市海淀区法院的法官张江洲,而在张江洲看来,进入职场处处挑剔,或者入职较短频繁跳槽都是缺乏理性,不够成熟的表现,长此以往必将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带来消极的影响。

  “大部分用人单位都非常看重员工的忠诚度和工作岗位的稳定性,频繁‘闪辞’会降低用人单位对应聘者职业忠诚度的评价。”张江洲说,不仅如此,频繁更换岗位还很可能导致社会保险断缴,影响医疗保险报销及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甚至因为跳槽而承担违约金。

  此外,作为职场新人,“90后”还需要提高对企业规章制度的了解和重视程度,尤其是涉及到“调岗降薪”、“辞退”、“解聘”等内容的“红线”条款,这些条款很有可能会直接导致劳动关系的变更和解除。

  面对“90后”职场新人遭遇到的种种问题,法官提示,年轻人首先应该成熟规划自己的职场道路,而且为了避免可能遇到的劳动纠纷,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记者黄洁实习生孔一颖)

相关热词搜索:职业规划 90后 跳槽 职业
相关评论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我要链接 | 教育之声简介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0-2012 cedc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edu@cedcm.com.cn | 京ICP备12037710号-1 | 总机: 010-88687877 | 传真: 010-88682677
本网站所刊登的教育之声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教育之声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