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教育之声网
重要声明:
“教育之声网”推送文章除实在无法确认,我们均会注明作者及来源。部分文章或图片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将会在36小时内删除处理,特别感谢,也特别欢迎您的投稿。
滚动新闻:
首页 > 论文 > 正文
浅谈如何构建精彩的历史课堂
2012-10-11 13:56:59   来源:杜辉   
  一直以来,历史教材注重以客观、平实的语言,叙述重大历史事件,介绍历史人物,不带感情色彩,致使学生觉得历史知识像一本拖沓冗长的“天书”,缺乏形象、生动、活泼的面目。而教师在课堂上只是执行教案的过程,忽视了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的只是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只能充当“听众”,上千年的历史知识给学生的只能是短暂的新鲜。作为新世纪的历史教师,如何改变这种状况,使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由被动变为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结合起来,使历史课堂多多呈现“动”与“活”的情景,就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要达到以上目的,我试着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完美发展的教育理念。

  今天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早已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思维敏捷,求知欲望强烈,信息接收速度快,对众多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并且渴望表达,因此,转变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成为我们历史教师应该关注、思考和解决的当务之急。教师要真正把自己置于一个知识的引领者、课堂的组织者、学生的服务者的身份上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合作、交流、探究、评价,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尊重学生的潜能和主体地位,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二、充分发掘教学资源。

  历史教科书是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历史教育资源的核心部分,但绝不是唯一的,有待我们去开发和利用的历史课程资源还很多。图书、报刊是常见易获的教学资源,如通俗历史读物、历史文物图册、历史地图、考古和旅游等方面的读物,号召学生课外去阅读摘录,既可丰富学生的社会人文知识,加深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又能促使他们的“动”,促进课堂的“活”。广播、影视资源是鲜活生动的教学资源,文献记录片能够真实生动地再现某段历史,刻画某些历史人物,叙述某些重大历史事件,对帮助学生理解和体会历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网络资源是丰富而又便捷的教学资源。

  如今网络已全面进入校园,更加方便我们充分利用各种与历史学习有关的计算机教学辅助软件、多媒体历史课件、远程教育中的历史课程、互联网提供的历史教育网站、历史资料数据库等,以获取丰富的历史教学资源。除了上述的几类资源外,还有一些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我们可以很好地开发利用,如历史遗迹、遗址、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些资源也当因地制宜地加以利用。

  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努力探究适合历史学科的崭新教学方式,打好课堂“互动战”,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比如,我在讲“洋务运动”一课时,课前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人说“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有人说“洋务运动是维护清朝反动统治的一场自救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谁对谁错?拿到问题,学生的思维顿时被激活了。一部分学生上网查找资料,一部分学生去图书馆翻阅资料,一部分学生深钻教材、请教老师。学生以多种方式、多个渠道搜集和精选资料,主动获取和处理信息,大胆质疑教材观点,在分析、讨论中充分体现了“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上网的学生,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资源共享,查找到了比较权威的观点和新的研究动态。有的学生说:“洋务运动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企业近代化,国防近代化,教育近代化……是近代中国的工业革命。”甚至他们还提到一些前沿的观点:“如今改革开放,合资企业、外资企业在中国出现,这就是当今的洋务运动。”去图书馆的那部分学生则说:“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洋务运动养肥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批封建军阀集团。”……学生们围绕上述问题,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公布于众,各抒己见,表现了强烈的主动学习意识,从而将历史学习的空间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被动接受发展到主动探究,由重视学习结果发展到注重学习过程。这样,历史学习对学生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愉快的体验,在这种学习氛围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为提高,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相关热词搜索:历史 课堂
相关评论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我要链接 | 教育之声简介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0-2012 cedc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edu@cedcm.com.cn | 京ICP备12037710号-1 | 总机: 010-88687877 | 传真: 010-88682677
本网站所刊登的教育之声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教育之声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