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教育之声网
重要声明:
“教育之声网”推送文章除实在无法确认,我们均会注明作者及来源。部分文章或图片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将会在36小时内删除处理,特别感谢,也特别欢迎您的投稿。
滚动新闻:
宋新潮:别让孩子来一次博物馆就被吓跑了
2015-12-24 09:44:34   来源:人民网   

  【教育之声网12月24日消息】“2014年底我国博物馆就达到了4510座,远远超过了预想,本来我们预计2015年底全国博物馆能达到3500座。”在21日-22日举行的“学校、家庭、博物馆在青少年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设中的权重关系”教育论坛暨中国博协社会教育专业委员会2015年年会上,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宋新潮接受了人民网记者专访。他说,2008年起博物馆免费开放,此前每年约办七千个展览,走进博物馆的不到3亿人次;现在每年展览达到2.6万个左右,参观者已经超过7亿人次。

  博物馆,为了教育和欣赏而存在

  宋新潮参观过世界上很多著名的博物馆,在他看来,博物馆一定要以教育为核心为目的,如果没有教育计划、教育项目,就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博物馆。

  今年年初,国务院颁布了《博物馆条例》,明确了博物馆教育、研究、欣赏的职能。宋新潮说,《条例》对博物馆的定义,改变了过去认为博物馆是保护研究文物之处的老看法,采用了国际博物馆协会对于博物馆功能的定义。现在国家提倡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博物馆正好可以承担知识普及的功能。身处网络时代虚拟空间中的人们、平时忙于工作希望周末远离喧嚣的人们,可以走进博物馆,那里是真实、准确的知识的源泉。宋新潮认为,博物馆,是为了教育和欣赏目的进行收藏保护研究的地方。

  中国人爱去博物馆吗?宋新潮用数据告诉记者,可以说是人满无患,每年7亿观展的人大都集中在部分博物馆中。对于大家是否已经习惯隔着保护罩看展品?宋新潮表示这是个让人郁闷的话题,他说,中国人观展热情高,对于展品来说磕碰的风险高了起来,对文物也就构成了“威胁”。布展是为了吸引观众来看,有时候却是观众高高兴兴来了,却看不清展品的真面目。至少在目前看来,观看和保护之间的度、技巧把握得还不太好。

  有兴趣、好奇,孩子才愿意常常来

  博物馆教育具有实物性、真实性、体验性等特点,那么如何把博物馆作为教育资源,如何使博物馆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效结合?

  “我最怕发生的事情就是:老师带孩子游览式地去博物馆转一下就走,这没有任何意义。”宋新潮说,每次来博物馆之前,学校要预设一下今天孩子们做什么每次只讲解一个内容就可以了。博物馆教育要亲近青少年、儿童,不要让孩子来一次博物馆就被吓跑了。“来博物馆,是为了体验、感受这里的氛围。孩子喜欢这里,觉得好玩,还愿意再来,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

  国家博物馆、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天文馆、科学馆、纪念馆……学校对博物馆教育的需求很迫切,既是因为博物馆的内容包罗万象,也是因为课外活动是学校教育的一项工作内容。宋新潮告诉记者,他们曾经设想让博物馆教育进课堂、进教材,但教育部门更希望让孩子们走出校园去体验。

  “贪多嚼不烂,博物馆工作者给孩子做讲解时要注意这个问题。”宋新潮举例说,讲青铜器时,不用去讲青铜的构成,而是带领孩子去欣赏一件青铜艺术品,可以告诉孩子:这件艺术品上的动物纹饰不是凡界的动物,而是多种动物的集合体,因为它是用来祭祀的,是沟通神界与凡界的媒介。讲到这里就可以了。再比如讲中国的钱币,现在是金属和纸币,可以用来交换物品。最初是海贝,“宝贝”就是说贝壳珍贵;到了战国时期钱币叫“布”,像农具一样不好携带;后来变成了圆钱,能够串起来,携带方便,也不扎手……要知道,信息量太大孩子其实也接受不了。

  同时,宋新潮也提醒家长,不要操之过急,博物馆教育不是专业教育,不是用来培养专家的,孩子愿意来博物馆就是好的开始,有兴趣、好奇,孩子才愿意常常来。

  最害怕博物馆教育项目长成一个样儿

  近年来,国家文物局联合教育部积极探索构建均等性、广覆盖的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学习的机制,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文教结合、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博物馆教育资源与当地的学校教育资源有机结合,并在15个省份开展博物馆教育试点。

  亲手造一张纸、织染一块布……在国家文物局与上海市政府合作的指南针计划专项基地,孩子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据了解,指南针基地项目由上海市政府出资,虹口区教育局提供一所校舍,开设了2个“主题展馆”和5大“体验馆”,分别是“天工开悟”中国古代创造发明展览、“纸的文明”展览和中国古代造纸印刷体验馆、中国古代陶瓷体验馆、中国古代染织体验馆、中国古代青铜体验馆、中国古代建筑体验馆。从周二到周五,虹口区的25所中小学可以免费使用相关资源,占到全区中小学数量的三分之一,周末和寒暑假则面向社会开放。2012年项目启动以来累计参加活动的已有7万多人。

  宋新潮认为,指南针项目很成功,可以在有限的范围内复制,但是不希望各地图省事只引进不创新,让项目长成一个样儿。项目的复制推广工作主要靠地方来做,国家文物局可以提供教师培训。他表示,现在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今后要总结并明确项目的目标。他希望各地博物馆和教育厅做好对接,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设计核心内容,使教育内容“本地化”。同时,还鼓励专题博物馆做主题项目并做出品牌,如玻璃主题教育项目,这类项目覆盖面会更广些。“但是不要指望一个项目覆盖所有的内容。”宋新潮强调。

  宋新潮说,博物馆与学校合作的过程中,不能干扰其正常的教学计划,博物馆教育要符合孩子的认知水平。从布展时,就要融入教育理念,让孩子在没有讲解的情况下能看懂,信息量不要太大、不要有看不懂的字出现。宋新潮告诉记者,两部门的指导意见,核心内容就是如何分工协作,明年两个部门还将深入探讨,争取年内出台一个实施细则,明确评估方式与考核办法,更有效地指导各地博物馆与教育系统的合作。

  此次论坛活动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主办,中国博协社会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联合承办。

相关热词搜索:宋新潮 博物馆 孩子
相关评论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我要链接 | 教育之声简介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0-2012 cedc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edu@cedcm.com.cn | 京ICP备12037710号-1 | 总机: 010-88687877 | 传真: 010-88682677
本网站所刊登的教育之声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教育之声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