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教育之声网
重要声明:
“教育之声网”推送文章除实在无法确认,我们均会注明作者及来源。部分文章或图片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将会在36小时内删除处理,特别感谢,也特别欢迎您的投稿。
滚动新闻:
首页 > 新闻 > 正文
15天托管班花掉6万元 违规补课为何屡禁不止
2015-07-02 09:16:53   来源:新华网   

  【教育之声网7月2日消息】

  违规补课依旧火热 “半个月花掉6万元”

  今年6月,教育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2015年规范教育收费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其中指出“统一明确禁止中小学校和教师违规补课及其乱收费行为”。

  记者近日在北京、长春、福州等多地调查发现,补课市场依旧火热,一些家长为了孩子升学,不惜重金报“VIP”“考前冲刺班”。

  24日,记者在北京海淀区一家连锁培训机构咨询报名处看到,不到1小时内,有十多位家长前来咨询报名。一位孩子家长告诉记者,他的孩子参加的是“一对多”的班级,数学科目每学期两三千元左右。“培训学校里一半是专职教师,另一半是兼职教师,这些兼职教师来自一些北京知名学校。”

  位于五道口附近的某培训学校负责人透露,目前培训机构最贵的是“一对一VIP”课程,“一些知名中学的在职教师也能找到,但是很贵,一小时1000元左右”。

  北京海淀区某重点中学的学生家长吴明昊(化名)说:“孩子的一个同学,中考前半个月报了一个‘托管班’,每天就要花费4000元,说是进行‘考前集训’,算下来光考前半个月就得花掉6万元。学校和老师对这种现象也是持默许的态度。”

  吴明昊坦言,自己在去年“咬咬牙”,给孩子一口气报了数理化三门“一对一”课程。“每节课打完折是330元,每星期补6节课就要花去2100元,请的都是公立学校的老师。一个月8400元的补课费用对于一般的家庭来说,哪里能吃得消啊。”

  “红头文件”下的“地下违规补课”

  记者采访发现,多地教育部门近年来每年下发一份红头文件,要求公办学校教师不得在校外教育机构兼职、组织或参与有偿补课,并定期对外公布违规补课典型案例。然而,与前几年相比,来自家长和老师两方面的需求依旧旺盛,导致走入“地下”的违规补课难以禁绝。

  福州郊县的一名小学老师徐雯(化名)说,她的一位同事前段时间暗示部分学生,自己在家开了补习班。“现在老师们每学年也都会签‘一岗双责’‘师风廉政建设’承诺书,承诺书上明文规定教师不许在校外有偿补课,有偿托管。实际操作中,如果只是小规模招收学生,不太张扬,一般也不会有人知道,更不会有人举报。要是有人来查,就说这几个孩子都是亲戚,业余时间给家里孩子补课很正常嘛。”

  一些老师表示,为了规避教育部门的监管,现在有些公立学校的老师会跨区县兼职开班。此外,熟识的老师之间也会互相介绍自己班上的学生给对方的补习班,这样就不算是给自己班上的学生有偿补课,查到了一般也会从轻处理。

  记者从多地教育部门获悉,针对教师违规补课目前的处理方式一般是退还补课所得,扣奖金,取消评优评先资格,通报批评直至调离岗位。

  福建某县教育局纪检负责人坦言:“老师八小时上班时间之外的活动很难管理,我们也没有人力和时间逐个进行摸排,所以社会上肯定还存在极少数老师的课外兼职补课行为。”

  河南新乡一所中学负责人说:“培训是一种社会需求。一些老师去兼职补课,有时候也是被‘拉下水’的。一些学生家长看着老师不补,甚至会求着老师给学生开班。”

  家长、业界:严打“课上不讲课后补”现象

  长春家长任建国表示,真正应该集中精力管理的,是课上讲授不认真,不完成教学任务,课后再给学生“开小灶”收费的违反师风师德行为。

  “年年下文年年有,违规补课屡禁不止,就是因为我们的评价机制还存在问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如果这个根不改的话,下多少精力都不能彻底解决违规补课问题。”

  储朝晖建议,要想彻底解决违规补课问题,就要不断推动学生评价体系的专业化,形成一个多元自主的评价体系,引入多个评价主体,多种标准,根据学生个性与优势给予相应的评价。

  一些教育部门工作人员和学校老师还建议,在一些特殊时期,应该适当增加一些课程,比如初三和高三阶段,学校要免费开展一些辅导活动,并适当给教师以补贴,让学生和家长的需求能在校园里得到满足。

相关热词搜索:万元
相关评论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我要链接 | 教育之声简介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0-2012 cedc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edu@cedcm.com.cn | 京ICP备12037710号-1 | 总机: 010-88687877 | 传真: 010-88682677
本网站所刊登的教育之声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教育之声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