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教育之声网
重要声明:
“教育之声网”推送文章除实在无法确认,我们均会注明作者及来源。部分文章或图片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将会在36小时内删除处理,特别感谢,也特别欢迎您的投稿。
滚动新闻:
新媒体重新发明电台 主持人形象该如何定位
2015-04-13 10:01:03   来源:教育之声网   

  【教育之声网4月13日消息】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广播媒体面临着巨大挑战和创新。在此形势下,主持人如何通过节目创新,提升自我业务水平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要求,便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传统广播注入新鲜血液

  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冲击人们的感官。十年前,互联网开始在很少的一部分人群中使用。而今天,人们已经完全进入了网络时代,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传播信息的同时人们更乐于通过电脑和手机登陆网络了解资讯,随着博客、播客、微博的出现,使得资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成几何增长。在新媒体时代中,人们的生活也随之发生着巨大的改变。

  新媒体时代对节目主持人培养与探索

  (一)个性化主持与主持人个性化的培养

  1.加强节目主持人思维与语言能力训练

  语言是主持人思维的体现,新媒体时代下,主持人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提取有用信息,去粗取精并将其转变成主持人自己的语言表现出来这需要在教学中加以重视。随着网络语言的流行,不少主持人在节目中过多运用网络词汇和语言,使得节目缺乏严肃性。语句的本质是结合语言环境和上下文来确定下来的深层次含义。网络语言离不开虚拟的网络环境,而主持人在节目中,面对的听众并不是一个虚拟的存在,还是活生生的人。这就要求在主持人语言训练中,应尽可能避免网络词语的出现,如果需要使用,可以引导学生换一种方式来表述。

  2.节目策划应贴近听众现实需要

  节目主持人创新性思维具有独创性、求异性、敏捷性、灵活性、综合性等特征。它的思维内容和思维结果与众不同,表现为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已知结论和他人意见不轻信,不盲从,并提出独到见解。实践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对优秀节目的分析与探讨而不只是简单模仿主持。例如:南京交通台的《智勇在线》节目便是其中成功典范。主持人智勇,语言犀利,并且精通交管法规,节目中主持人通过微薄、短信、网络论坛等方式与听众展开互动和讨论,解决听众在交通法律法规中遇到的问题,对交通执法部门的一些错误判罚提出质疑,在维护听众权益的同时还充分行使起广播媒体对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权利,在提高节目收听率的同时还获得了积极的社会效益。

  3.新媒体主持人应加强硬件设备操控能力

  如今国内越来越多的涌现出类型化的音乐台、新闻台。从国外广播业的发展来看,当一个受众细分的时代来临的时候,广播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走频率专业化道路,而频率专业化要想成功,要么满足具有特定需求的群体,要么满足特定市场上的群体的需求。这个时候类型化电台就成为这个满足需求的平台。

  例如:江苏音乐频率FM89.7有一个特殊的播歌系统——RCS播歌系统。只要在播出之前先将需要播出内容进行排序,并告知系统此节目的持续时间,即可在需要播出时进行自动播出。同时,歌曲的分享需要有个主线,这就要求主持人在排播歌曲的时候要学会排歌的方式方法,比如快慢结合、中西歌曲比例等等。同时RCS系统会准确的计算出此首歌的前奏与尾奏,为了收听的连贯性,要求主持人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表达最多最准确的内容,这些都需要主持人对RCS系统和歌曲全方位的学习和把握。

  (二)新媒体时代下应提高主持人线下宣传和自我包装的意识

  在新媒体时代下,广播节目主持人应注重对自我的包装,以打造频率品牌,树立名牌节目效应。例如:江苏音乐频率FM89.7把一年中的12个月份分成了12种颜色,每一个主持人被赋予一种颜色和主题。七月是大学生毕业的季节,江苏音乐台便由富有青春活力的主持人王彬作为这个月的“代言人”,在这期间不但有王彬录制的电台形象广告,他也会出现在毕业生晚会现场,作为现场主持参与到晚会中,使得广播节目主持人的形象更加真实。主持人通过“微薄”的实名认证,也可以为节目聚拢人气,听众与主持人及听众与听众间的相互关注,使微博成为了媒介资源平等,话语权力均衡的传播媒体,提升了主持人的社会影响力。

 

  人人都是麦克风的时代,传统媒体的播音员主持人也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利用新媒体带来的机遇,克服面临的挑战,成为更适应新媒体环境的播音员主持人。

  新媒体主持岗位能力培训课程第七期班火热报名中,名额有限。将为你创造展现自我,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机会。下一个魅力新主播就是你!

  全国推广中心:李老师

  咨询电话:010-88687877

  官方邮箱:zcr@cedcm.com.cn

相关热词搜索:主持人 电台 形象
相关评论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我要链接 | 教育之声简介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0-2012 cedc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edu@cedcm.com.cn | 京ICP备12037710号-1 | 总机: 010-88687877 | 传真: 010-88682677
本网站所刊登的教育之声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教育之声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