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教育之声网
重要声明:
“教育之声网”推送文章除实在无法确认,我们均会注明作者及来源。部分文章或图片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将会在36小时内删除处理,特别感谢,也特别欢迎您的投稿。
滚动新闻:
作者和作品:中国人喜欢读什么
2013-08-20 11:05:16   来源:广州日报   

  

  南国书香节第三天,读者在中小学教辅材料展台前参观。在有限的国民人均购书量中,教辅材料占据重要位置。

  【教育之声网8月20日消息】碎片式数字化阅读逐渐取代“青灯黄卷”式的传统阅读方式 专家称将影响阅读深度降低阅读品位

  2013南国书香节暨羊城书展8月16日在广州开幕,创立于上世纪90年代的南国书香节,今年适逢创办20周年,已成为促成广东全民阅读风潮的重要平台,为经济大省广东增添了新的文化品牌。不止广东,在国家层面,前不久,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传出消息,全民阅读立法已列入2013年国家立法工作计划,由其牵头完成的《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初稿,将在网上公开征求意见。总局将争取在年底前形成较成熟方案并提交国务院法制办,虽然这是属于促进型法律的 “软法”,但一时间也传出了“不读书,将违法”的说法。而全国已有18个省(区、市)成立了全民阅读组织领导机构,包括广州在内的400多个城市常设了读书节、读书月等活动,每年吸引7亿多人参加读书活动。

  那么,我国国民阅读的现状究竟如何呢?今年,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发布。对近几年的国民阅读调查数据稍作观察,就会发现,尽管不少指标都有缓慢进步态势,但我国国民读书整体状况着实让人担忧,我国国民读书率的低下与全球图书最多产国家之一的地位非常不匹配。

  国民整体阅读率观察:人均每天读书15分钟

  从近五年的调查数据来看,我国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和图书阅读率都在徘徊中出现上升趋势,但仍有半数左右的国民一年中从不读书,人均纸质书阅读量更是从来不曾超过5本,上海在中国排名第一,也只有8本,而且这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属于教辅书籍。有媒体指出,扣除教科书,中国人平均每人一年读书都不到一本。美国独立民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2012年美国读者平均一年阅读15本书,而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查,犹太人以64本的年人均阅读量雄踞世界首位。据《光明日报》2010年的报道,在约1.4亿人口的俄罗斯,私人藏书就近200亿册,每个家庭平均藏书近300册,有的家庭简直就是一个小图书馆,俄罗斯人常常把自己的藏书借给邻居、同事和孩子们。与近邻相比,韩国也有11本。而人均每天读书时间在历次调查中,也一直徘徊在15分钟左右。

  客观数字不容乐观,那国民的自我阅读定位又怎样呢?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对个人阅读数量的评价中,只有1.3%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多,7.1%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比较多,有38.5%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量一般,而53.1%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近几年的调查数据中,均有超过半数国民不满意于自己的阅读数量。

  国民阅读方式观察:数字化阅读方式受认可

  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包括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DA/MP4/MP5阅读等)的增势是调查中所有指标里最为迅猛的一个,五年内已从两成上升到四成,国民上网率和每天上网时长增长也引人关注。上海统计局公布的“2012年上海市民阅读情况调查报告”显示,在 1000名12周岁以上的受访市民中,数字化阅读和纸质阅读已接近“平分秋色”,选择数字化阅读的比例随着学历的提升而增多。

  凭借便捷、有效、即时交互、多媒体结合等特点,数字化阅读受到越来越多人青睐,成为“全民阅读”的新趋势。以往较长时段的“完整阅读”正在被“碎片化阅读”所取代,这也与人们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相适应。

  不少人担忧数字化阅读将抑制人们深度阅读的兴趣,针对iPad的面世,曾有“iPad是阅读的杀手”的说法。广东省政府参事曾添贵就说:“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阅读品位以及出版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过分依赖手机、QQ、微信、微博在线浏览,快餐式、碎片式、消遣式阅读逐渐取代‘青灯黄卷’式的传统阅读方式,影响阅读深度,降低阅读品位。”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所长、出版学研究专家徐升国对数字化阅读的看法也是谨慎的,“数字阅读是有价值和意义的,应该给予高度关注,但是目前全世界对数字阅读的关注结果都认为,还不能简单地说数字阅读好或者坏;数字阅读往往因超链接的存在,不断分散读者注意力,使其无法专注于阅读本身;数字阅读也容易导致碎片化和浅阅读。”

  但也有专家认为,不能把电子阅读和浅阅读等同起来,这只是人们对于阅读方式的选择和一个阅读习惯的问题。

相关热词搜索:作者 作品 中国人
相关评论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我要链接 | 教育之声简介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0-2012 cedc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edu@cedcm.com.cn | 京ICP备12037710号-1 | 总机: 010-88687877 | 传真: 010-88682677
本网站所刊登的教育之声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教育之声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