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教育之声网
重要声明:
“教育之声网”推送文章除实在无法确认,我们均会注明作者及来源。部分文章或图片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将会在36小时内删除处理,特别感谢,也特别欢迎您的投稿。
滚动新闻: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莫言昨日瑞典领奖 让国人看到文化强国的曙光
2012-12-11 10:00:04   来源:人民日报   

  北京时间12月10日,他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接过诺贝尔文学奖奖章

  为什么是莫言

  

 

  从左到右依次为:斯德哥尔摩书店里陈列着莫言的作品。王小湛摄

  莫言在瑞典中学教学生写毛笔字。人民视觉

  在斯德哥尔摩大学演讲时朗诵作品。人民视觉

  莫言接过奖章与证书。 新华社记者 武 巍摄 制图:蔡华伟

  在中国文化的版图上,总有一些坐标振奋人心。它们,或以文学作品惊艳世界,或让古老剧种焕发新生,或用创新应用震撼网络,或借国际合作扬帆西渡,或将网游与文化精彩融合。它们的轨迹,折射出文化体制10年改革的累累硕果,也点映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未来走势。

  ——编者

  独特主因

  中国式幽默独具魅力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传出不到两个月,他便迅速以傲人的2150万元版税占领了2012年中国作家富豪榜的榜眼位置。不论诺贝尔文学奖的评价标尺如何惹人争议,但是它的经济乘数效应却毋庸置疑,而且不分国界。

  莫言《生死疲劳》等3部作品瑞典版本的拥有者——鹤出版社凭借诺奖东风,彻底摆脱了财政窘境。现任总裁斯图勒布庸·古斯塔夫松高兴地说:“我们已经聘用了一家公司负责市场运营和销售,莫言的3个瑞典版作品重印量都在万本以上。”对比获奖之前的千册印数,只能慨叹世界变化太快。无怪乎已经具备国际影响力的莫言,仍被瑞典媒体扣上了“一夕成名”的帽子。

  机会不会青睐无准备的人,“一夕成名”的背后是作品的独特魅力。中国传统民间故事、章回体的叙述方式、地方戏曲,“那些神话和现实中的东方元素,恰成了瑞典人最喜欢的地方。”《生死疲劳》瑞典版本的译者陈安娜说道。

  “莫言就是莫言。”西方文学界一直认为莫言深受马尔克斯、福克纳的影响,瑞典文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马悦然却不认同,“莫言作品具有中国式的幽默,他有时不太会解释自己的美学。公平点说他的聊斋文化背景更强大。”

  马悦然的观点来自于切身体会,在他第一次阅读《30年前的一次长跑大赛》时,大笑不止,“我从来没读过那么有幽默感的作品”。

  电影载体

  靠电影提高文学知名度

  文学与电影,魂体相应。但是,相较于文字的转化难度,镜头语言显然有着更矫捷的身手,在不同文化间穿门过户。“莫言作品中在英语世界最广为人知的当属《红高粱》,这当然和电影的大获成功是密不可分的。”美国南加州大学政治系教授、中国问题专家骆思典介绍。

  1988年,电影《红高粱》惊艳了整个世界,连带将莫言和他的作品《红高粱家族》一起捎出了国门。《红高粱家族》的英译本、日译本和瑞典文译本逐渐上市,成为莫言第一部走向世界的作品。译者和出版商看中的是电影带火的图书市场。美国汉学家葛浩文翻译的《红高粱家族》,被美国权威文学评论杂志《今日世界文学》评为该年度最佳外文小说。

  不仅如此,余华的《活着》、苏童的《妻妾成群》都是因为电影的周游列国而被国外读者熟识,进而催发了读者阅读原著的兴趣。

  根据骆思典的观察,如果不是出于一定的机缘,或者对中国文化抱有特殊兴趣,主动阅读中国小说的英语读者并不太多。而当地的出版社,比如出过莫言小说英文版的出版公司企鹅、铁锚、Vintage International等,旗下译自各国的作品数不胜数,在营销上也不会特别为某国文学量身打造。

  因此,“中国作家的作品走向世界,看来还是应当先靠电影等其他渠道提高知名度,而不能单纯指望出版商的推广。”骆思典这样总结中国文学出口的诀窍。

  翻译关键

  翻译不只是技术活

  酷爱中国文学的马悦然曾经用10年时间参与编辑出版了一套1900—1949年中国文学作品简介,包括100个短篇小说,100本戏剧,100篇散文等,向西方读者推介中国作品。采访时,马悦然抚摸着这套丛书,长叹道:“要是这里面的作品被翻译出来,中国作家早就得诺贝尔奖了。很遗憾,中文作品的翻译力量太弱了。”在瑞典,只有两个人翻译中文作品,一个是马悦然,一个是他的学生陈安娜。

  但是,翻译莫言作品的人,不管是英文版的葛浩文、日语版的藤井省三,还是瑞典文版的马悦然、陈安娜等,都是拥有翻译专业技能并热爱中国文学的人。

  谈起翻译经验,译过《透明的红萝卜》的马悦然说得有点“玄”。他把作品一读再读,直到好像听到了作者的声音,“自然而然在脑海里就有了一种适合表达莫言作品的瑞典语模式了。”为了更好地翻译《透明的红萝卜》,马悦然还特意让莫言画出了作品主人公“黑孩”住在桥下的匝洞里和他拉铁匠风箱的样子。

  骆思典更强调译者和作者的共振度。他很推崇葛浩文的译本,因为葛浩文的英文比较有张力,跟莫言原著中恣意的语言风格比较匹配,所以能够较好地译出神韵,避免走味。

相关热词搜索:莫言 莫言领奖 莫言瑞典领奖 莫言作品
相关评论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我要链接 | 教育之声简介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0-2012 cedc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edu@cedcm.com.cn | 京ICP备12037710号-1 | 总机: 010-88687877 | 传真: 010-88682677
本网站所刊登的教育之声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教育之声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