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教育之声网
重要声明:
“教育之声网”推送文章除实在无法确认,我们均会注明作者及来源。部分文章或图片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将会在36小时内删除处理,特别感谢,也特别欢迎您的投稿。
滚动新闻:
首页 > 视频 > 正文
德宏州教育局局长王根顺:走向内涵发展路段四个转变
2012-08-31 14:25:10   来源:教育之声网   

  主持人:您如何评价这几年德宏教育发展的整体态势?

  嘉宾(王根顺):“十一五”期间,全州教育工作者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严格按照“全州教育一盘棋”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全州“十一五”提出的教育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积极谋划,狠抓落实,教育管理体制得到了进一步理顺,教育投入得到不断增加,教育保障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各级各类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全州教育呈现出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主持人:全省上下正在积极备战“两基”迎国检,经过几年的努力,德宏州“两基”巩固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又有那些特点与亮点?

  嘉宾(王根顺):云南省政府向国家教育督导提出今年申请接受国家“两基”检查的申请,省政府的决定受到德宏州委州政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义务教阶段学校高度重视。德宏把这次迎“国检”作为教育发展的契机,全面展示德宏教育的风采。在“两基”巩固提高过程中,涌现出一些特色和亮点:

  一是扩大办学规模,注重内涵发展。根据德宏教育实际,在注重扩大教育办学规模的同时,确定了我州教育必须走内涵发展之路。通过反复调研,总结经验,确定了2008年到2012年五个主题年:把2008年确定为全州“常规管理年”、2009年为“教育科研年”、2010年为“教育质量提升年”、2011年为“校园文化年”、2012年为“办学特色年”。三年来,全州教育系统按照“抓常规、兴教研、促发展、提质量”的工作思路,通过各主题年活动的实施与落实,各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的常规管理水平及教育教学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实施过程中,我州加大对校长、教学管理人员及教师的培训,学校的办学理念不断更新,管理人员及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在“常规管理年”、“教育科研年”活动实施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学校及部门。州教育局在2008末对17所常规管理先进学校进行了表彰,同时曝光了一些在常规管理中不利的学校。在管理工作规范化以后,教育教学质量处于重要地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要提高教学科研。2011年为“校园文化年”,根据目前“两基”迎“国检”的基本情况,我们把校园文化建设主题年的部分工作提到今年实施。通过几个主题年的实施,实现德宏教育的四个转变:1、从注重硬件建设转变为既注重硬件建设又注重管理建设。2、从关注学生群体发展转变到既关注群体发展又重视学生个体特色发展3、从关注学生学业发展转变到坚持以学为主,重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4、从保障学生“有学上”转变到“上好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最终确定德宏教育走内涵发展之路。这是德宏教育的整体思路。

  二是“控辍保学”工作力度大,措施办法多,成效显著。坚持不懈通过广播宣传车、发传单、民语民文、播放光盘、《乡(村)规民约》及广播、电视、标语等多种形式宣传《义务教育法》,提高广大各族群众依法送子女入学的意识;州人民政府出台了《德宏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的意见》,州教育局制定下发了《德宏州义务教育段“控辍保学”工作实施方案》和《关于切实做好义务教育段学生“控辍保学”工作的紧急通知》等相关文件,县市(区)、乡镇也结合实际出台了相关措施办法;在全州统一实行农村小学毕业生升初中整体移交制度。移交过程中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学生在哪一环节流失,由哪一环节负责做好回收劝返工作;严格执行国家、省《课程设置方案》,在中考改革中将毕业考和升学考整合,确保九年级学生完成规定学习时间;在乡镇实施“控辍保学”乡镇、村、组三级联动责任制,将部分惠农政策,新农村建设项目,村、组干部报酬与“控辍保学”工作捆绑进行;认真落实国家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各项政策,杜绝一切乱收费,建立贫困学生救助制度,确保家庭贫困学生完成学业。2008年,2009年,2010年全州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的比例为96.14%、94.53%、96.95%。

  三是注重薄弱学校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00年,“两基”通过省级验收后,我州义务教育工作逐步从重点抓普及转到了既抓普及与又注重质量提高、从学生“有学上”转到了“上好学”、从注重“优质学校建设”转到了注重“义务教育均发展”的轨道上,为加强薄弱学校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第一,狠抓中小学布局调整,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州小学从2000年的859所调整为2010年的263所,小学教学点从2000年的248个调整为2010年202个;初级中学从2000年的62所调整为2010年的51所,10年来调减小学596所,调减小学校点46个,调减初级中学11所。第二,努力实施各项建设工程,改善办学条件。通过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初中改造、边境学校建设、国门学校建设、中小学校舍安全等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我州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近3年来,全州共投入资金3.61亿元,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校舍43万平方米。第三,认真组织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使农村学校孩子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2006年,我州投入资金1846.1万元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成计算机教室146个、语音室29个、多媒体电教室112个、远程教育卫星站点532个、光盘播放点设备1294套、教学用计算机5610台,远程教育已覆盖全州完小以上学校,为全州教育信息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四,积极采取措增加薄弱学校教师编制,千方百计稳定教师队伍。州编办为加强我州薄弱学校教师编制,对农村一师一校、小班额学校、寄宿制半寄宿制学校实行教师编制单列政策;州人事与教育在特岗教师、普岗教师招聘中,重点向薄弱学校倾斜;在规范津补贴政策出台以前,为了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各县市根据本县市情况,在国家规定的工资以外,对艰苦地区中小学教师实行了补助政策。第五,为提高薄弱学校教师整体素质、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我州坚持在组织教师、校长培训中优先向薄弱学校倾斜,建立了校长交流任职制度、各县市建立了联片教研制度、结对帮扶制度、城镇教师与农村教师交流制度等。

  四是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为各类孤儿接受义务教育和健康成长创造条件,为社会稳定作出应有的贡献。为确保弱势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州和各县、市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关心、关注每一名适龄儿童、少年的教育问题。如:陇川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提出坚决不让一个应该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失学。为了让这些孩子健康成长,正常接受国家义务教育,陇川县从2005年起,将这些特困儿童统一安排到县二小和县二中就读,统一安排他们的吃住,为让这些孩子能顺利的完成学业,陇川县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解决他们学习与生活的费用,社会一些爱心人士也伸出了援助的双手,有的结对帮扶1-2个,有的3-5个。2005年以来,已争取到教育部基金会、民政部、德宏州关工委、州红十字会和世界宣明会等政府机构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有效解决了贫困学生入学困难的问题。三年来,德宏州共向社会争取到各种捐资3842万元,其中:2007年1280万元;2008年1156万元;2009年1406万元。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特殊教育,不断提升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加强对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国家已将特殊教育学校全部纳入“两免一补”工作范畴,学校的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学生的待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特殊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每生每年500 元,生活费补助每生每年750元。切实保障他们依法接受教育的权利,提高残疾儿童的入学率和巩固率。有了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弱势人群的关心、关注,确保了所有孩子有学上、所有孩子上好学,所有孩子学习好。

  五是建立了政府教育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州人民政府每年对县市人民政府教育工作进行考核表彰奖励,奖励经费每年50万元,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落实。

  六是加大教师补充力度,为边疆民族地区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提供师资保障。2001年以来,通过公开考试招聘、实施国家“特岗教师计划”、单列考试招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紧缺学科教师、单列编制招聘“双语双文”教师等方式,全州新补充小学教师2349人,占小学专任教师总数6756人的34.8%;新补充初中教师1369人,占初中专任教师总数3217人的42.6%;新补充特殊教育教师24人。全州师生比,小学为1:15.8 ;初中为1:15.9。

  以师德师风为核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根据教育部2008年修定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了我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结合教育系统 “质量兴校、办人民满意教育” 的“创先争优”主题,围绕“五好五带头”的争创目标,强化师德教育。坚持教师晋职、晋级、评优、推先、树模、表彰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逐步建立促进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不断提高的长效机制。

  七是加强国门学校建设,树立好国家形象。在国家和省的支持下,自2002年以来,我州先后投入资金3200多万元,在边境延线学校实施了边境学校建设工程、国门学校建设等工程,新建和改扩建校舍36000平方米,为边境学校配置了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实验室等。在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对境外学生给予和国内学生享受同样的免费教育待遇。这些政策的实施,大大改善了边境学校办学条件,吸引了大批境外学生到边境中国学校就读,目前全州共接收缅籍学生2212人。国门学校的建设增强了中缅两国人民的交流,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为维护边疆民族团结、边防巩固、社会稳定、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做出了教育应用的贡献,树立了良好的国家形象。

  八是勤工俭学开展面广,成效显著。州政府高度重视勤工俭学工作,2007年出台了《德宏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的意见》(德政发[2007]199号)。为使州政府的文件精神贯彻落实到位,州教育局确立了重点扶持,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全面发展的工作方针,重点扶持农村寄宿制中小学校开展以养猪、种菜为主的勤工俭学活动。2009年开展勤工俭学的学校510所,开展面达88.9%,勤工俭学基地689个,共接纳学生劳动实践574115人次,总收入715.74万元,生均41元,其中用于基地建设39.23万元,减免学生学习费用11.66万元;学生生活补助90.65万元,修缮教学用房135万元,购置教学设备98万元;师生集体福利155万元,其他公用186万元。勤工俭学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学生学到了一定的生产、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提高了学生今后的生活和生存能力,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学生的生活质量,使学生进得来、吃得活好、留得住,为“两基”的“控辍保学”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九是重视扫盲和农村劳动力技术培训工作。1998年全州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通过省的验收后,州、县、乡各级仍然做到“机构不撤,人员不减,经费投入不减”,坚持“以堵为主,堵、扫结合,一堵、二扫、三提高”的方针,开展剩余文盲的扫除、人口较少民族剩余文盲扫除、汉文巩固提高、农村劳动力技术培训等工作。州人民政府出台了《德宏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扫盲工作的指导意见》,各县市也相应出台了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州、县市、乡镇每年层层签订的教育目标责任中,都把扫盲和培训指标纳入其中并进行考核;在坚持扫除剩余青壮年文盲的同时,开展以德昂族、阿昌族两种人口较少民族为重点的扫除青壮年文盲及民文脱盲后汉文巩固提高工作。

  主持人:这次“国检”有35项标准,德宏州是否已全部达标,目前还有哪些项目需要努力?

  嘉宾(王根顺):此次国检的35项指标中,除部分学校“六配套”合格率(院墙、校门、运动场地、厕所、水源、旗杆合格率)、文体器材达标率、信息技术配备率等存在差距外,其它各项指标都已达标或基本达标。但六项指标中,校门和围墙还有待改善,甚至有些依山傍水,周围环境非常美丽的学校需要酌情而定。目前,我们正在加紧进行初中流失学生劝返,“两基”相关数据核实,“两基”档案资料规范,图书、实验器材、文体器材配备,音、体、美紧缺学科教师招录等工作。其中,为解决全州教师结构不尽合理,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专业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2010年10月11日召开的州人民政府第21次常务会议决定,拿出100个教师岗位招考录用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等紧缺学科教师。目前报名等相关工作正在进行中。

  主持人:德宏是一个民族自治州,地理位置以山区为主,各民族教育、城乡教育之间差异比较大,我们在“两基”具体的工作中都有哪些困难?在解决教育公平与均衡问题时采取了哪些措施?

  嘉宾(王根顺):近几年,我们非常重视少数民族教育问题。我们采取的措施是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一到三年级开展“双语双文”教学,采用针对少数民族编写的有拼音、国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双语教材,配备双语双文的教师,实施“民汉兼通型”双语教学课程体系。形成双语型、双文型、传承型三种教学模式。我州的双语教学工作多年来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目前已拥有一支思想觉悟高、业务水平强、团结协作、有奉献精神的双语教研及教师队伍。每年的双语教师培训,使双语教师素质有了较大提高。2、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办学前班,解决少数民族的国语问题。另外在招生与向省厅争取委派少数民族学生到其他学校读书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少数名族的教育问题也是我们“两基”工作的特点与亮点。

  主持人:在完善义务教育,解决各种教育问题时,德宏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如何?

  嘉宾(王根顺):德宏是少数民族自治州,是云南比较落后的州,因此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对德宏给与了很大的支持。在保障教育经费的州县财政匹配方面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校舍安全工程所需要的资金,州县全部安排。多年来,从没有拖欠过教师的工资。学校投入以及三个增长方面都达到了国家的要求。

  主持人:“十一五”已经结束,总结过去五年,“教育公平”是教育发展的主线。随着国家教改纲要的颁布实施,教育改革发展不断深入,“教育公平”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待和需求,“更高质量”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另一教育问题,“两基”国检后,德宏州义务教育将逐步进入高水平、高质量普及的新阶段,在“十二五”到来之际,德宏教育下一步的发展目标是什么?怎样实现?

  嘉宾(王根顺):德宏教育的整体思路是通过几个主题年的实施,实现德宏教育的四个转变,最终走内涵发展之路。

  “十二五”期间,德宏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主要是通过实施学校硬件建设10大工程和学校软件建设7大工程,来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努力促进教育公平,逐步提高教育质量,不断增强全州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学校硬件建设10大工程分别为:一是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确保师生安全;二是实施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满足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需要;三是实施普通高中新建和改扩建工程,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规模;四是实施全州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全力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五是实施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加快普及学前教育;六是实施农村初中改造工程,提高农村初中后勤保障水平;七是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工程,妥善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安居问题;八是实施德宏高等教育基础能力提升工程,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九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十是实施州直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提高州直学校办学水平。实施学校软件建设7大工程分别是: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民族教育发展工程、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程、学校现代管理制度建设工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校园安全后勤保障体系建设工程。通过10.7的工程的实施,使德宏教育达到一个新的面貌。

  主持人:最后请您用一句话总结一下德宏的教育。

  嘉宾(王根顺):德宏教育非常辛苦,但倍感自豪、充满信心、充满希望!

相关热词搜索:德宏州教育局 内涵发展 德宏教育
相关评论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我要链接 | 教育之声简介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0-2012 cedc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edu@cedcm.com.cn | 京ICP备12037710号-1 | 总机: 010-88687877 | 传真: 010-88682677
本网站所刊登的教育之声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教育之声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