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教育之声网
重要声明:
“教育之声网”推送文章除实在无法确认,我们均会注明作者及来源。部分文章或图片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将会在36小时内删除处理,特别感谢,也特别欢迎您的投稿。
滚动新闻:
首页 > 视频 > 正文
四达留学澳新高级顾问宋凡:市场呈现收放关系
2012-08-22 11:59:04   来源:教育之声网   

  主持人:适合、喜欢、有发展,我想可能跟许多准备出国留学,或者正在寻找未来发展之路的朋友会有一点点启示和启发。刚才您也提到了,现在留学越来越趋于低龄化,如果这些孩子要出国的话,一般来说怎样去给他们规划?

  宋凡老师:我今天来的身份很尴尬,我是中介,容易给人感觉,中介是希望给人那样做的。其实,我是中介但同时我是留学生的妈妈,我两个孩子在国外留学,他们也是小年龄走的,我自己又是老留学生,但愿我的回答能让大家觉得是中性的。

  其实我们最早的留学是在清朝,比如说詹天佑,他六七岁就已经开始留学了,最后也很成功,但是,到今天来说,我们现在的小年龄留学是有一些比较盲目、比较草率的思想在里面。教育不分早晚,越早越好。但是留学它有两点:一,它是境外,离乡背井;第二,它有一个费用的问题。所以我们应该更慎重、更认真地去考量这个问题。如果说学生适合,家长又有有力地监护,比如说,在有的国家可以陪读,家长可以在那边,当然这里面又有一些其它的问题,比如说父母夫妻分居、费用问题、妈妈自己青春的代价要怎么去取舍,总体来说,在适合留学的前提下,教育是越早越好。但是,如果不适合,家长又没有好的监护,失败率是非常非常高的。

  主持人:低龄化的学生准备出国,一定要慎重考虑自己的选择,比如说家庭,付出,是不是适合这样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再来探讨一些社会中存在的现象。我们身旁很多留学生,有留学美国的博士、留学英国的硕士等很多很多,留学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了,已经是一件很普通的事,只要我们愿意去留学,应该都可以出得去,但我们同时可以看到很多留学生 “海归” “海待”,现在留学所存在的这些状况,您是怎么理解的?

  宋凡老师:首先还是早期定位的问题,现在我们很多人在自己的生活和就业出现问题的时候,自己客观因素会找的比较多,甚至有的人都意识不到哪些地方出了问题。你在一开始的时候,比如说找中介做方案的时候,你是怎么去选定方案的,就是这个定位很重要。同时,你学习阶段,你要怎么学,其实根据就业市场我们来学。

  市场对人才的评定有哪几方面的要求,第一,不管你是海归,在澳大利亚、美国或者英国学习,就业的时候第一关是语言,英语,包括在我们中国,英语说得不好,他认为你专业学得不好,那么在国外,如果你推门过去,黄皮肤黑头发的,他首先就会想,你外国人,你英语讲得怎么样,你如果英语讲得不好,你是“残疾人”,说话都有问题,我有这么多人才,干嘛用你。英语说得不好,就业时找不到工作,那是自然的,肯定的。但是学生现在急功近利,比如说去英国的学生,研究生就八个月,但是要真正掌握一门语言,要至少三年以上,所以他转一圈就回来了,英语连基本的程度都没有达到。虽然听课、写实验报告没有问题,但是更广泛的专业上的沟通就不行了。国外有这种课程,就是专门针对上专业课辅导的英语,十周、二十周就可以解决问题,你有大概的英语四级就可以解决,但实际上,英语没有过关,那么英语是就业的第一关。

  第二,专业和学校的吻合,很重要的。你比如说我们如果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念计算机,中国学生没有太多的感觉,在国外包括一些外企,他们会感觉在语言类学校念IT专业就很奇怪。要看学校和专业的吻合度。

  第三个方面,他要看你的成绩单,成绩单反映你的两个问题,一个是结构,一个是质量。中国很多学生都是为了毕业而毕业,把中国的一些观念带到国外,选择好念的去做。毕业了之后,市场会觉得你选择的课程不对。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必修课是没有办法的,而选修课我会给学生们选择另外一个方向。学生如果有两个方面的专业结构,就业的出路就会好一点。

  现在的单位录用人才,都要对平均成绩有一个要求,如果你没有达到平均成绩,你根本就进不了面试这一关,所以结构和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个人的能力,在专业知识以外的东西,还有你的牺牲精神。

  还有就是应试、面试的能力。国外的猎头公司会专门给学生做面试的辅导。例如包装,做市场人员和做管理人员的,领带的颜色要求都是不一样的。面试时候的谈话比例,肢体语言全都有要求。

  中国学生在这方面做得不够,语言不够扎实,学校的吻合度前期就没有注意,不重视学习的成绩和课程结构以及能力的培养。有没有做交换生,有没有社团工作,有没有跟专业有关的兼职经验,包装更是没有。所以中国学生到处碰壁,即便是找到工作,自身也不明白为什么能够找到工作。问题很多,我们在这方面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相关热词搜索:四达留学 留学市场 宋凡
相关评论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我要链接 | 教育之声简介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0-2012 cedc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edu@cedcm.com.cn | 京ICP备12037710号-1 | 总机: 010-88687877 | 传真: 010-88682677
本网站所刊登的教育之声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教育之声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