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教育之声网
重要声明:
“教育之声网”推送文章除实在无法确认,我们均会注明作者及来源。部分文章或图片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将会在36小时内删除处理,特别感谢,也特别欢迎您的投稿。
滚动新闻:
首页 > 视频 > 正文
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于涵:因材施招 计划向中西部倾斜
2012-08-21 09:37:59   来源:教育之声网   

  不拘一格选人才

  主持人:刚刚于主任介绍了清华大致情况之后,我想很多朋友已经开始跃跃欲试了。在很多人眼中,上清华似乎只有一条路,那就是高考。但现在也有一部分人了解到,上清华也有其它的途径,比如说自主招生和特长生等等这方面。请您谈谈除高考之外上清华的其它途径。

  于涵:清华的招生有一句话叫“不拘一格选人才”,这几年我们在国家考试制度大的框架下没有一天是停滞的,一直是在探索,如何为天才开辟空间、为通才拓宽通道,形成了一套多元化、科学化的招新选才体系。

  我们现在招收本科生有十个类型,主体上还是“高考”,因为高考无论从公平性还是科学性,都是有很大优势的。高考,它的公平和效率结合还是很好的,也是中国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高校选拔人才的主体途径,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现在也正在研究高考改革,高考是很好的,但走到今天,高考的形式,制度,内容,已经不太适应现阶段,特别是大学的找选人才,也不太适应于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基础教育的导向。

  例如说,大家认为高考“唯分数论”等,对于高考这种衔接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招选人才方式,是有一定欠缺的。人才一定是百花齐放的,我国每年900多万考生,仅凭高考的分数,就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存在一定的欠缺,那么我们就需要来补充他。

  同时,高考在公平性上也不能说它是一种完全的公平。例如有考生设想一年有多次高考的机会,能有多次机会的话,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公平性。

  当然,高考这一场考试很明显不能代表一个孩子将来的潜质潜能,以及未来的发展。同时,它也掩盖了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差异,这种差异很重要的一方面是接受教育资源方面的差异。客观上来讲,我国在教育发展上有着极大的不均衡,差异是非常大的。任何一个学生,在差异极大的条件下、体质下、模式下,最终用一场考试来衡量他们,事实上也是一种不公平。

  从一次考试来讲高考它是公平的,但从教育长远发展来说,它又是不公平的。高考作为一种国考,它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特殊因素全部考虑进去。在教育资源方面,有些地区农村和城市就存在着很大差异。我们改革高考,包括高校自主招生,是以坚持高考体制前提,一个渐进的过程。

  我个人认为,现今的高考还没有到要大手术的地步,中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还处于一个发展中的阶段,我们最大的矛盾还是供求的矛盾。为什么清华、北大这样的高等学府受到人们的热捧,是因为国内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还远远不能满足我们大众、社会的需求。在这种供需的严重矛盾下,还要对接我们经济社会的模式,多元化的变革时期,作为一项国考,牵动全国人民的考试,它已经不单单是一场考试,也是一种社会制度。对于高考,要进行大的调整还为时尚早。现在高校的改革,自主招生,是在基础的公平性和科学性上再有所提升,弥补高考在广义程度上得不足。

  因材施招 多元人才

  我们清华大学在高考和自主招生中提出“因材施招”,就是说各种各样的人才我们都要认可。比如有些学生优势体现在学科分数很高,我们尊重你;有的则是有学科专长,在单独方面的潜质和天赋,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这也是一种优秀,我们也尊重;多才多艺的考生,体育竞技方面优秀的学生,被专家认可,我们同样尊重你;除了在知识方面,综合素质高,经常参加公益活动,学生社团领军人物,我们也尊重。包括今年,我们还招收飞行员,在这方面有志向,能满足我们基本的身体、心理、文化要求的,我们也认可,同样开辟了这方面的通道。

  中国发展到了今天,我们对于一个高中生的评价不要仅以分数为准,这种评价已经对于选拔人才来说已经是过去时了,非常落后,所以,在大学的招选人才当中一定要破除它。那些初高中的校长和老师都在看着大学是怎样选择人才的,如果大学不尊重人才的多样性,不做多元选才的话,它对基础教育的导向是不好的。

  大学选拔人才一定要考虑它对整个教育所承担的责任,它是最广大基础教育阶段的孩子们,乃至整个社会得脊梁,对未来的人才我们要对他们有足够的尊重,提供足够的条件,在招生方面,是我们看大学一个重要的窗口,一个重要的信号灯。所以要体现教育和选才责任的话,一定要“因材施招”。

相关热词搜索:清华大学招办 于涵 因材施教
相关评论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我要链接 | 教育之声简介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0-2012 cedc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edu@cedcm.com.cn | 京ICP备12037710号-1 | 总机: 010-88687877 | 传真: 010-88682677
本网站所刊登的教育之声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教育之声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