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教育之声网
重要声明:
“教育之声网”推送文章除实在无法确认,我们均会注明作者及来源。部分文章或图片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将会在36小时内删除处理,特别感谢,也特别欢迎您的投稿。
滚动新闻:
邓云洲: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2012-08-28 15:57:07   来源:教育之声网   

  【办学理念】

  以教育创新为动力,求真务实,与时俱进;以整体提升学校素质教育品质为主题,追求卓越,铸就辉煌。

  以生为本,与时俱进,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

  “以生为本”主要是考虑到教育的过程。从发端到终端都以学生为主,始终把学生看成是教学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本体,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作为我们的重点。“以生为本”是我们办教育的价值追求。“以生为本”在理论观上就是高度的尊重学生。教学方面也要尊重不同个性,不同智力层次,不同家庭背景等各个方面。在德育方面也要全面尊重,各种方式方法都要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展开。

  办学时空的不断变化,要求办学者必须具备“与时俱进”的思想,适时调整办学目标。

  坚持办学理想,瞄准国内外基础教育一流水平,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品质;鼓励、支持师生善于发现、勇于探索、敢于领先,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

  教学方法:“以学定教”

  就是说我们每一个老师,新生来了之后,不是把你的知识教给他们,你要研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是在什么水平,是在什么状态。每一次教学的推进过程,都要掌握学情,就是学生掌握的情况。备课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所有的教学模式、教学原则,都要以学生作为出发点,“以生为本”这个上面去。在学习上他也是要体现的,就是“以学定教”。现在全国不是有很多模式吗,我们在学校里不主张一个学校就搞一种模式。一个学校搞一种模式,如果说是最好的模式,那么全国也就一种模式,但事实上是不可能的,每个地区、每个学生、每个学校,他的校情、地区情况、学生背景,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最重要的就是根据学生来决定这个模式。

  年轻教师应提升自身德育修养

  “班主任老师,尤其是‘80年代后’同样也是独生子女的班主任,更需要‘心灵按摩’,提升自身的德育修养。”邓云洲认为,集体是一个有组织的群体,是群体发展的最高、最完善的阶段。它具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共同的集体规范、共同的活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特性。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首先得有一个德行兼备的班主任,这对培养学生之间建立友好人际关系,建立集体情感,确立集体的奋斗目标,开展丰富的集体活力,启发他们在集体中用“法制”取代“人治”的思想,形成健康的集体舆论和强烈的集体意识,具有积极的意义。目前,由于班主任教师队伍年轻化,学生接受来自社会的各种信息渠道也较多,许多老师都感到班主任“难当”,班集体松散、缺乏凝聚力现象突出,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新挑战。有不少人把德育难育归咎于学生难管。邓云洲认为,没有教育不了的学生,只有不懂得教育的老师。

  邓云洲认为学校教育教学中也普遍存在“二八定律”。目前,约占20%的青年班主任教师,身上明显带有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烙印”——任性、骄气、冷漠,以自我为中心……这些性格不利于班主任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进行德育教育。从实践的情况看,加强对只占20%的青年教师的心理引导和心灵交流,适时给予这部分教师以“心灵按摩”,对改善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他直言,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特别是“80后”的青年教师,更应该提升自身的德育修养。

  新课程改革,文化品位是关键

  对于广东实施的新课程改革,广州大学附属中学邓云洲校长认为,新课程改革强调知识综合化、小组教学、活动教学、研究性学习等,这符合素质教育的方向。但在高中课程中实施有一定难度,比如教学的容量大,对老师要求高,完成课时任务重。为此,学校采用了以下做法:一、课堂上采用交互式教学,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二、用两个课程来补充课堂上的不足,一个是潜在课程;另一个是开设“博士讲坛”,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三、为学生搭建各种活动平台。邓云洲校长表示,所有的做法都在试图营造一个有文化品位的学校,因为学校无形的文化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感、荣誉感很重要。

  邓校长把学校文化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学校的制度文化。包括日常教学、奖、惩等一些规章制度的构建。

  二是校园的物质文化。让学校的墙壁会说话,让学校的每一寸土地会育人。包括学校雕塑、班级名片、班级口号、年级标语等等。

  三是学校的精神文化。精神文化也是学校文化最终的部分。精神文化看不到摸不着,但能时刻的感受到。比如说,当你走在北大校园中,你能感受到北大独有的校园气息。我认为判断学校是不是一个好学校,主要是看学校师生的精神面貌。一个有文化气质的学校,学校师生是充满阳光,充满自信的。我们学校对师生的精神气质非常注重。我们举办了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教师合唱节,体育运动会、趣味运动会等等。通过文化的纽带把教师紧紧的连接在一起,把教师内心对教育热爱的这种品质激发出来。而这些仅仅靠制度是无法做到的。

  【视频访谈】

  以生为本,与时俱进,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访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邓云洲

  “优、新、高”就是用三个最简洁的字来告诉我们的老师和学生,我们所要追求的办学目标。“优”,就是教学质量要优,广大附中校园活动这么多,校园社团这么多,如果教学质量上不去,中考、高考上不去,你对社会也是没有贡献的。“新”,就是要有一个新的思想,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不能关门办学、不能把一所学校办成一个读书的监狱。学校就像一片森林一样,每个孩子都在蓬勃生长,80后、90后、00后,每一代孩子都有每一代的特点,我们不能固守一种教育办法、一种教育理念。“高”,不是指考试成绩高,而是指我们培养的人的品德要高。我们培养的学生千千万万地走向社会,他们的品质一定要高,要符合当下社会对公民的起码要求。

  德育方面,我们提出了一个口号“在活动中育人”。德育改造学生的思想是一个方面,最主要还是要改造他们的行为。现在我们的德育,90%停留在“知”的层面,通过班会课、德育课、思想政治课等课程来传授,其他的都没有。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说我们的学生一代不如一代,德育两张皮的现象出现的原因。我们的德育一定要打破这种知道对错却不行为的格局,让学生在活动中产生一种情感体验,从而去改变他的行为。

相关热词搜索:邓云洲 广大附中校长 教育管理学理论
相关评论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我要链接 | 教育之声简介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0-2012 cedc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edu@cedcm.com.cn | 京ICP备12037710号-1 | 总机: 010-88687877 | 传真: 010-88682677
本网站所刊登的教育之声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教育之声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