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教育之声网
重要声明:
“教育之声网”推送文章除实在无法确认,我们均会注明作者及来源。部分文章或图片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将会在36小时内删除处理,特别感谢,也特别欢迎您的投稿。
滚动新闻:
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校长 王可正
2012-08-24 10:55:17   来源:教育之声网   

 

  【人物简介】

  王可正,山东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现任菏泽市教育局副局长、菏泽一中校长,山东省特级教师。他带领全校教职工,大力实施"文化引领、管理提升、人才支撑"三大工程,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学校规范发展、内涵发展、科学发展,持续大幅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和全面发展,为全国重点大学输送一大批高素质学生,将菏泽一中发展成为全省一流的高中学校。学校荣获“山东省高中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学校”、“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研究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王可正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当选为山东省第十届、第十一届人大代表。

  【治校方针】

  练好代表的基本功

  作为教育系统的一名人大代表,王可正尤其关注教育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提出的议案、建议,无不紧扣教育工作需要和学生们的呼声。

  2009年11月,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山东省义务教育条例》后,他撰写了《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的文章,来解读《山东省义务教育条例》,在教育系统产生一定影响。

  对于如何当好一名人大代表,王可正有自己的认识。如何让建议更加合理、科学,具有可操作性,是王可正最下功夫的地方。他常说,当好人大代表就要具备代表的基本功,就要腿勤、耳勤、脑勤、手勤和嘴勤,就要多到基层跑、多到基层调研、多参加一些座谈会,听听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吸取大家的智慧。

  近十年来,王可正提出的建议有40多条,涉及教学改革、教育公平、学生安全、学生减负等方面。发挥一名人大代表应有的作用,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建言献策,是王可正一直的追求。

  护卫青少年健康成长

  引导未成年人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学会保护自己,远离犯罪,在王可正看来,这是校长应尽的职责。长期以来,他格外注重对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

  2010年6月,在他的建议和协调下,菏泽一中开展了一次生动的模拟法庭活动。当“检察官”指控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时,在座的学生及家长们唏嘘不已。在这堂法制教育课上,王可正告诫同学们,要学会辨别真伪与善恶,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以正确的思维能力处理一切。

  得知菏泽市检察院的青少年维权工作很有特色后,王可正便多次到检察院走访调研,并结合现实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动向,先后向检察院提出了十几条意见和建议。他认为,检察机关在开展青少年维权工作中,应注重与学校、家庭相配合;探索法治教育的途径,不能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概念的掌握,而应把重心放在素质的提高上,让学生养成较强的法治观念和良好的守法用法习惯,引导青少年从思想上强化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菏泽市检察院对他的意见和建议非常重视并积极落实,创设了未成年人犯罪“捕、诉、防”一体化工作机制,落实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专人办理、品行调查、不起诉后回访帮教等制度,教育挽救未成年犯罪嫌疑人37人。此外,还深入开展了创建青少年维权岗、检察官兼任法制副校长等工作。该市9个单位被授予全省优秀青少年维权岗,1名干警被国家关工委、司法部、中央综治办联合授予全国“优秀辅导员”。

  探索新课程改革

  2004年,王可正出任菏泽市教育局副局长,兼菏泽一中校长。那时他42岁。菏泽一中是一所百年老校,按常理,他完全可以当一名太平校长,然而,他却选择了充满挑战与风险的改革征途。

  王可正在菏泽一中坚持全面改革,大胆探索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在这所学校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选择作业的难易度,而不用像以前那样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全部完成。学生们称之为“作业超市”,各取所需。

  2011年11月7日,中央电视台《异想天开》栏目组慕名来到菏泽一中校园,拍摄了“不可能实现的科学”系列之《植物大战声光电》、《人体飞行器》两期节目。在拍摄过程中,同学们根据课题要求大胆创新、构思新颖,得到了评委老师和摄制组的好评,展示了菏泽中学生的风采。

  对老师,菏泽也设立了新的评价机制。一中的老师每人都有两张标有“学分证书”的卡片,上面分优良、良好、不合格三栏,分别对应1分、0.8分、0分的分值,这是他们评晋职称或者评选“名师”的依据之一。“学分制”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制度是一中教师管理的创新做法,要求每位教师要对“创意课堂”等三个必修模块和“课题研究”等两个选修模块进行研究,每学年考核一次,目的就是要在机制上激发教师多读书、多研究,向专业发展的热情。

  该校还于2009年首创了“综合教学部”,将艺术、体育、技术、综合实践这四个弱势学科从年级管理体系中剥离出来,实行课程群管理机制,独立教研,独立管理,独立考核,开设了“视觉语言表达”、“生活中的音乐”、“女子防身术”等丰富多彩的模块,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

  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历史名校的校长,面对当前应试教育盛行的现实,是什么让他冒着风险,选择了这样一条改革之路?

  “菏泽一中升学率长期在本市名列前茅,但是我们为国家、为民族培养了多少大师呢?再看看那些考不上大学的学生,他们走出校门后的从业能力、创业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又怎样呢?我们给他们就业教育了吗?教会了他们什么技能、什么本领?这些是我们的盲区。无论从拔塔尖、壮塔腰、厚塔基哪一角度审视,我们都是心有愧疚的。”王可正给出了答案。

  “我们的改革所带来的就包括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创新意识的加强,这些能力将是他们未来成才的关键。”对于教学改革为孩子们带来的可喜变化,王可正十分欣慰。

相关热词搜索:王可正 山东 菏泽
相关评论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我要链接 | 教育之声简介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0-2012 cedc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edu@cedcm.com.cn | 京ICP备12037710号-1 | 总机: 010-88687877 | 传真: 010-88682677
本网站所刊登的教育之声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教育之声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