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教育之声网
重要声明:
“教育之声网”推送文章除实在无法确认,我们均会注明作者及来源。部分文章或图片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将会在36小时内删除处理,特别感谢,也特别欢迎您的投稿。
滚动新闻:
十五都过了 你还不在状态
2016-02-26 10:02:51   来源:北京日报   

  【教育之声网2月26日消息】春节回来,心情如何?如果你觉得不过瘾,期盼继续下去,说明你这年过得还不错,节后即便稍有不适也能很快调整好;如果你有“过年关”的感受,那么,一定有令你纠葛的事情影响了心情,这种不安、焦躁的感受或许会持续到节后一段时间。过节回来你焦虑了吗?

  节后常见几种焦虑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春节期间,上亿人口的大流动、亲友频繁相聚、活动内容丰富等,都会对人们心理产生更多的刺激。曾有人用表情表现一周的心情,其中周日和周一的表情是“难过”和“衰”。同样,春节放假7天当中,心情最好的莫过于放假的第一天,而最迷茫的莫过于放假的最后一天。节假日过后,人们更易出现这些焦虑反应:

  上班焦虑:春节长假过后好多人难以进入工作状态,出现精神焦虑、心情浮躁、注意力无法集中等问题,这实际上是人们对节日的意犹未尽所带来的惆怅若失反应。

  分离性焦虑:这是节后离开家的一种情绪反应,在老人和儿童中最为常见。

  情景性焦虑:大龄未婚男女遭逼婚,已婚者因到谁家过年闹别扭,面对熟人打听收入、职位、房子时的尴尬。

  病理性焦虑:焦虑是人们普遍的情绪反应,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每个人都存在程度不等的焦虑。一般来讲,上班焦虑、分离性焦虑、情景性焦虑现象并不是临床疾病或疾病障碍,因为这些问题并非导致个体出现严重的生活、工作、社会功能受限。临床意义上的病理性焦虑有着特定的含义或标准,比如以下几种常见的焦虑障碍。

  惊恐发作:反复、突然感觉到惊吓、焦虑,这种感觉在十分钟以内达到高峰,有诸如心慌、害怕、呼吸急促、全身不适甚至死亡来临等诸多异常感受。有的人还担心再次发作,担心发作带来一系列其他影响,并有相应的回避、防御行为等。

  广场恐惧症:单独外出时在车站、广场等公共场合,担心自己出现害怕、紧张或惊恐而难以获得帮助,进而可能出现回避前往、需要忍受显著痛苦的状态。

  社交恐惧症:明显持久地害怕暴露于陌生人面前或被人注意,如害怕当众讲话,害怕在别人面前进食、写字、表演等,害怕自己做出羞辱、难堪的行为,进而回避、退缩。当事人认识到这种害怕是过分、不合理的,但没办法克服,从而忍受着持久强烈的痛苦,妨碍正常生活与工作。

  广泛性焦虑症:与导致痛苦烦恼的情景并不紧密,表现为持续的诚惶诚恐、担心紧张、杞人忧天,没有明确指向,时间持久,严重影响生活、工作,是焦虑障碍中最常见的疾病类别。

  特殊恐怖症:对特定的现象如飞行、登高、注射、血液等过分、持久地害怕。当事人认识到自己反应过重、不合理,但只能忍受痛苦或回避。

  过分追求完美要当心

  不同行业、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有可能是焦虑症的潜在易感人群。其中,有家族遗传焦虑症病史的人,其患病率约比常人高几倍。从心理学而言,过分追求完美,对任何事物都十分谨慎、细心的人更容易焦虑。

  完美主义倾向:过度追求十全十美的人要求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要完美无缺,因此他们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所追求的事物上,往往有很强的占有欲、控制欲。具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在一件事情尚未完成时,会产生相当强烈的焦虑感。

  过度关心自己或健康问题:有些人把精力、注意力过于关注自己身上,最常表现出来的就是担心身体状况或自己不确定的未来,渴求身体的完全健康与舒适感。因此,当他发现或感到自己有任何的身体症状时就会非常紧张,并总认为身体确实太糟,而现有的医疗条件又难以改变自己的不适,因而心理纠葛。

  自卑倾向:有些人总觉得自己的容貌、身体特征、口才、学业成绩、体能状况等处处不如人。由于总是出于这样的思考模式,以致这种观念根深蒂固,每当跟别人在一起时这种想法就无法阻止地涌入脑海中,使其无法放松跟人交谈或交往,总觉得自己与别人有很大差距。过分在意自己的缺点、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难以接纳自己,导致内心总是忐忑。

  焦虑和抑郁常被混淆

  焦虑、抑郁是精神医学最关注的主要情绪问题。焦虑与抑郁常交织在一起。调查显示,约有33%-95%的抑郁症患者同时合并焦虑症状,且二者症状有重叠,如食欲下降、睡眠障碍、心肺和胃肠道不适、易激惹、疲劳等。由于抑郁症的自杀率高、危害性较大,与焦虑通常共存,因此有明显焦虑情绪时,要积极就医,甄别有无严重抑郁。

  一般而言,焦虑表现为心烦意乱、惊恐紧张,总是有怕祸事降临的恐慌预感,并伴有头晕、多汗、潮热、震颤、手脚麻木、胃肠道不适等症状。焦虑与恐惧、烦恼也有区别,焦虑所感到的威胁和危险一般不具有现实性或不十分明确,而重性抑郁或抑郁发作通常要考虑如下一些表现,如肯定存在1或2项,且符合5项以上,基本上可描述为抑郁发作。

  1、持续超过两周,每天大部分时间感到或别人观察到有忧郁、情绪低落、悲伤空虚等表现。

  2、持续超过两周,几乎每天对所有活动明显失去兴趣和愉快感。

  3、体重明显减轻或加重,或者食欲明显减少或增加。

  4、几乎每天存在失眠问题或睡眠过多。

  5、几乎每天感到烦躁不安,甚至静坐不能。

  6、几乎每天都有无价值感、内疚感、罪恶感。

  7、思考或集中注意力能力下降,犹豫不决,每天如此。

  8、几乎每天感到疲乏,精力匮乏。

  9、反复想到死,有自杀想法、自杀计划或自杀行为。

  心理差的人有哪些表现

  面对同样的刺激压力或事件,为什么每个人的感受不同?过年回来,人们难免在工作、生活中遇到问题,有的人会很快平静下来,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有人则心情低落,甚至认为一切都完了,痛苦不堪。这是由于人们心理加工不同导致的,平时要警惕这4种不良认知方式:

  以偏概全:仅根据某个细节或非核心的部分信息,便对自己、他人或某个事件做概括性评价、下结论。

  自我中心:思考问题、说话、做事都是从“我”出发,难以理解别人为什么有跟自己不同的想法。

  固执思维:过于集中某一事件或人生某一时段,心理行为难以随同年龄或时间变化,不协调。

  负性思维:脑海里充斥着各种负性暗示,消极、悲观,比如“我无能”、“我无用”、“无望”、“没有人会真心喜欢我”等,否认任何与这些负性思维相矛盾的证据或者观点,觉得“那不是真的”。

  现实中,人们都承受着一定的压力,适宜的压力水平会提升人们的警觉与敏感性,促进工作、生活。要保持心理健康,首先得避免形成夸大、非黑即白、绝对化、灾难化、固执不变、偏执嫉妒等认知偏差模式。除此之外,还要学会自我减压,可采取诉说、幽默、运动、培养兴趣等方式排解苦恼与困惑,不积累负性体验,不把工作带到家中;遇到压力尤其是较大刺激时,告诉自己流露的心理反应或行为都是正常的,这些心理现象会随时间得到改善,重要的是平稳度过这一段时间,把控住自己;遇到重大生活事件,别拒绝亲友的帮助,必要时求助心理专业人员。(北京回龙观医院 徐东)

  延伸阅读

  焦虑自评量表

  量表20个条目中有15项是用负性词陈述的,很少、有时、大部分、绝大部分4种状况,分别对应1-4分。其余5项(5,9,13,17,19)是用正性词陈述的,很少、有时、大部分、绝大部分4种状况,按4-1分顺序反向计分。累计总分乘以1.25,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

  1、我觉得比平常容易紧张和着急

  2、我无缘无故地感到害怕

  3、我容易心里烦乱或觉得惊恐

  4、我觉得我可能将要发疯

  5、我觉得一切都很好,也不会发生什么不幸

  6、我手脚发抖打颤

  7、我因为头痛、颈痛或背痛等而苦恼

  8、我感觉容易衰弱和疲乏

  9、我觉得心平气和,并且容易安静坐着

  10、我觉得心跳很快

  11、我因为一阵阵头晕而苦恼

  12、我有晕倒发作或觉得要晕倒

  13、我呼气吸气都感到很容易

  14、我手脚麻木和刺痛

  15、我因为胃痛和消化不良而苦恼

  16、我常常要小便

  17、我的手常常是干燥温暖的

  18、我脸红发热

  19、我容易入睡并且一夜睡得很好

  20、我做噩梦

相关热词搜索:状态
相关评论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我要链接 | 教育之声简介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0-2012 cedc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edu@cedcm.com.cn | 京ICP备12037710号-1 | 总机: 010-88687877 | 传真: 010-88682677
本网站所刊登的教育之声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教育之声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