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教育之声网
重要声明:
“教育之声网”推送文章除实在无法确认,我们均会注明作者及来源。部分文章或图片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将会在36小时内删除处理,特别感谢,也特别欢迎您的投稿。
滚动新闻: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新学期 新面貌 中小学新政到底有多少
2015-08-28 08:54:22   来源:教育之声网   

  【教育之声网8月28日消息】再有几天,新学期就要开始了,想必同学们还没享受够这个最长的暑假呢吧,开学之后的日子会更开心呢,除了能见到日夜期盼的同学之外,还有些新的政策马上就要实施了,接下来小编就带你细数新的政策改革吧。

  1、义务教育课程改革

  小编秉持重要的事情首先说的原则,带您先来看看7月31日正式实施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几乎里面的所有内容,都跟孩子们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低年级不留课外作业,以及课时可伸缩等变化更是颠覆了以往咱们对于课堂的固有印象。

  小学低年级不留课外作业 高年级“一周一次”

  新学期小学生将有为了让学生有更多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一至六年级课程原则上分类集中安排,语文、数学、外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学科等课程可以集中安排在上午进行。

  一至六年级要在课内留有作业时间,低年级作业要在课内完成,不得布置课外作业;其他年级书面形式课外作业一周布置一次,教师全批全改。实践类课程中,鼓励小学各年级布置跨学科、跨年级的综合类、探究类作业。

  每节课时长可“伸缩”不一定是45分钟

  以往每堂课40或45分钟的模式已经沿袭了很多年,根据新的课程计划的实施,新学期将发生改变,对学时实行总量控制。鼓励学校在周总学时不超过相应年级规定的前提下,根据学科、课型等积极开展长短课、大小课相结合的课程实验。各学科课时与学科实践活动相配合,普遍提供了弹性选择,利于学校依据课程整体设计,进行选择。

  这样的长短课、大小课搭配安排将进一步提高学校自主性,利于老师根据需要进行教学调整。此前很多学校都开始尝试长短不一、长短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至于体育课,也有个性化的“处理”可以分男女生分别小班授课。

  七、八年级实践课让学生“动起来” 九年级将增加历史、生物课

  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课程计划要求“各学科平均应有不低于10%的学时用于开设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在内容上可以某一学科内容为主,开设学科实践活动,也可综合多个学科内容,开设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在学时上可与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等统筹使用,也可以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统筹使用。学科实践活动课程由区县、学校具体统筹安排。

  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共计453学时。一至八年级每学期15周、每周半天(3学时)。课程方案对活动数量有具体要求:校内外共同实施,每学期组织5次(共15学时)校外实践活动(市级1次,区级2次,校级2次)、10次校内实践活动(共30学时)。

  另外在七、八年级开展的“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将渗透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知识和能力培养,学校安排七年级每周1学时、八年级每月1至2学时开展“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指导课。“九年一贯教育”将更加强调连贯性。尤其是小初衔接、初高衔接。比如开设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就是为了解决小学科学和初中科学不衔接的问题,再如将历史、生物课程延伸到九年级是为了解决初高中这两门课程不衔接的问题。

  2、继续推进足球进校园

  除了课程的设置这样的变化之外,还有一点非常吸引人的关注,那就是教育主管部门再次重申了有关“足球进校园”的要求,这不但对于像小编这样的足球足球中年人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让那些真正怀揣着足球梦想且拥有过人天赋的小朋友们终于有机会能够大展宏图了,因为在新学期,不但将会有洋外教走进北京的校园,根据最新的指示,从今年起,国家将支持建设2万所左右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025年达到5万所;重点建设200个左右高等学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把足球学习情况纳入学生档案,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参考等等。

  那么有人会问了,外教是哪里人呢?当然是足球强国阿根廷,没错,就是梅西和马拉多纳的祖国,新学期从阿根廷引入的第一批外教共5个人,会在一个月的试运行时段内,走入各个学校执教,到了明年体制成熟后,“外教”执教时间可能延长到一年,还会加强与英超等青少年足球训练经验较好的俱乐部接洽。

  还有呢,教委还会一方面把优秀的足球教师送到国外培训,另一方面让北京市的校园足球队到国外打比赛,比如八一中学的足球队,暑假就会去欧洲参加培训,这就是传说中的引进来和走出去,新学期开始后,北京市还将遴选出200所中小学足球示范校。这些被列入示范校的学校,会有市级财政会投放资金予以支持。所以,还等什么,新学期开始了,就去踢球吧。

相关热词搜索:新面貌 新学期 政策 教育
相关评论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我要链接 | 教育之声简介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0-2012 cedc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edu@cedcm.com.cn | 京ICP备12037710号-1 | 总机: 010-88687877 | 传真: 010-88682677
本网站所刊登的教育之声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教育之声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