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教育之声网
重要声明:
“教育之声网”推送文章除实在无法确认,我们均会注明作者及来源。部分文章或图片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将会在36小时内删除处理,特别感谢,也特别欢迎您的投稿。
滚动新闻:
法国人挑战中国学生数学 看中法两国教学差异
2014-03-21 16:55:30   来源:教育之声网   

  【教育之声网3月21日消息】手握由4张A4纸组成的中法文对照的“另类”彩色数学试卷,上海光明中学校长、资深数学教师穆晓炯点了点头,“这题目有点难度,很有水平,是竞赛题”。

  北京时间3月19日下午,法国时间是当天上午,中法两国各有25所中学的近3万名高一、高二学生正在做着同一份数学试卷。这份试卷,由中法两国的资深数学教师共同出题,旨在选拔优秀学生在今年6月或7月分赴对方国家参加暑期科学夏令营。

  活动主办方之一、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的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中法两国青年学生的交流年年都有,但以数学学科为纽带,这是第一次。这个说法,得到了法国驻沪总领事卢力捷的肯定,他说,“上海学生的数学很强,今年特地增加了数学交流”。

  一个月前,由于上海学生连续两届获得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缩写,记者注)测试全球第一的骄人战绩,英国、南非两国均主动与上海方面接洽,其中,英国更是派出由教育大臣领衔的校长团队专程来学“怎么教数学”,BBC甚至还在上海拍摄了与数学学习有关的记录片。

  这一次,中法两国原本普通的学生交流活动,又被打上了“数学”的烙印。除上海上外附中、进才中学、光明中学、甘泉中学和上师大附属外国语中学外,还有来自安徽、江苏等省份的20所学校学生参与了此次竞赛。

  靠套公式做不出有趣的数学题

  “全球迄今共有52人获得过菲尔兹数学奖(数学界的诺贝尔奖,由国际数学家联合会组织评定—记者注),我们法国占了其中11人。”媒体见面会上,卢力捷一边介绍法国数学的强大背景,一边忍不住再次提起了PISA测试,“上海数学的地位也相当特殊,我们都注意到了PISA测试中你们取得的骄人成绩。”

  法国人也想看看,上海的中学生究竟有哪些过人之处。而同做一套试卷,最能分出高下。

  卢力捷夸赞上海数学之时,光明中学的一间教室里,高一法语班学生顾健平早就做完了那套被校长盛赞“有水平”的数学试卷,等待交卷。主办方给了两个小时时间,顾健平只花了一个小时多一点的时间就完活儿了。

  “没想象中那么简单,很考验创造力。”做完这套题,顾健平与其他同学交流后发现,每一道题,都会有N个同学给出N种不同的解题方法,“这样的数学考试,才好玩呐。全部照搬公式有什么意思?”

  校长穆晓炯曾获得法国政府颁发的法兰西金棕榈教育骑士勋章,在中法教育事业交流方面,他经验丰富。穆晓炯对这套试题的评价是—仅就知识点而言,我国初三以上的学生都能做;但数学分析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变化非常大。

  令高一学生、法语班班长张海尘印象最深的是自己从来没有见过的题型—作图题:“我们的考卷里,X是横轴,Y是纵轴,雷打不动。但法国人的卷子里,X可以变成纵轴,Y可以变成横轴。”

  最有趣的是,“中式”试卷里常常出现的“给坐标求点”题,到了“法式”试卷里,变成了“给点求坐标”,“我们的题,套套公式就能马上做出来,法国人的题里,很多公式要当场推导,没法儿死套。”

  别拿数学当文科

  穆晓炯就在一次赴法教学交流中,研究过“套公式”这件事儿。

  “我们的学生对数学公式的熟练程度比法国人强很多,做题快。但法国孩子不会背公式,他们都是考试的时候慢慢推导,推出来再慢慢做题。”穆晓炯言语中流露出对“法式”数学教育方法的喜爱,“我们很多同学把数学当文科来学,死记公式。数学其实是一种思维体操,慢慢推算才是锻炼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而不是反复做题。”

  高一学生张海尘亲眼见过法国学生做题,“一步一步,按部就班,一点都不着急,从没见谁跳步走过。”张海尘平时做数学题喜欢“跳步走”,他说,如果不记公式,照法国人那样慢慢推算做题,成绩一定好不了,“我们这里就是抓分,速度一定要快才行。”

  这次的中法联合数学题,张海尘觉得“有难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能套公式”。类似这样有创造力的题,在国内试卷中几乎没有。

  高一学生顾健平这样评价“套公式”的问题,“老师平时上课确实讲过,不要死记硬背公式,要我们自己多推理、多锻炼,可是考试的时候,不套公式哪来得及做题啊?”

  法国考试给的时间“超长”

  顾健平今年寒假刚刚到法国的鲁昂工程师大学上了两个礼拜的课,其后还到巴黎一所中学听过两天的课。这次的中法联合数学题,顾健平感受到一股浓重的“法式”味儿,“最明显的就是考试给了超长时间,就那么几道题居然给了两个小时那么久。”

  她在鲁昂工程师大学上过法语、物理、数学、信息化、自动化等课程。数学课上,她常常诧异于老师极大的“包容”能力,“今天上课刚刚讲完的一道题,明天考试就再考一次同样的题。哪用得着背什么公式,直接推吧,考试给的时间超长。”

  就像她刚刚完成的那份中法联合数学试卷,顾健平觉得题目其实“不难”,考查重点是“推理、变通能力”。

  以她对法国教师和学生们的了解,法国老师绝不会出那种又偏、又难的题来为难学生,“老师要是出特难的题,学生们考完会提出抗议,表示不能接受。”

  在巴黎一所中学的听课过程中,顾健平甚至发现,那里的数学课“特别简单”,“他们8年级上的数学课,相当于我五六年级时学的课。”

  尽管难度系数很低,但法国人的推理、思维能力却令顾健平颇为欣赏,“你别看他们慢悠悠地推算公式,他推出来特别有成就感,对这门学科也会特别喜爱。这样的教育,才有可能出‘大家’、‘名家’。”

  此外,法国中学的教学评价体系也令顾健平印象深刻,“上课老师问再简单、再蠢的问题,都要主动举手回答,一堂课全程没发过言的,老师就算你没得分。课堂得分所占比例比期末考试分数大多了。”

  与之相对的是,顾健平说,内地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同学们上课时大多埋头记笔记,无暇回答老师提问,“我们高中课堂发言明显少了很多,大家记笔记、做作业都来不及。哪还有空锻炼什么逻辑思维能力?”

相关热词搜索:法国人 中国 数学
相关评论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我要链接 | 教育之声简介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0-2012 cedc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edu@cedcm.com.cn | 京ICP备12037710号-1 | 总机: 010-88687877 | 传真: 010-88682677
本网站所刊登的教育之声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教育之声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