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教育之声网
重要声明:
“教育之声网”推送文章除实在无法确认,我们均会注明作者及来源。部分文章或图片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将会在36小时内删除处理,特别感谢,也特别欢迎您的投稿。
滚动新闻:
杨朝清:微信拉黑父母背后的观念冲突
2014-08-12 10:05:00   来源:教育之声网   

  【教育之声网8月12日消息】 父母发来微信验证,你会不会将他们加为好友? 加为好友后,你会不会在朋友圈将他们拉黑? 近日,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60位陕西西安市民(子女40人,父母20人)。其中17位子女将父母加为微信好友,但他们中有14人将父母拉入黑名单,仅1人可看到子女朋友圈。

  这边厢,父母渴望更多地走进子女的交际圈子,了解子女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那边厢,子女不愿意受父母的约束和管制,不愿意父母过多地介入隐私空间和社交网络。两代人都有各自的爱与怕,当以家庭观念为核心的“父母心”遭遇子女的权利自由说,“微信拉黑父母”的情感断裂和互动脱节也就产生了。

  在中国特有的人格建构模式中,父母对子女的爱与关心不仅是一种情感义务,也是一种道德责任。伴随着社会流动的加速,子女与父母共处的时间越来越少。父母加子女微信好友,是一种责任和担当的体现;他们总是想方设法地了解子女的生存境遇,从而提供力所能及的关心和帮助。子女一个“微信拉黑”的简单操作,可能让父母伤心甚至痛心。

  只不过,在子女看来,父母进入“朋友圈”,犹如一个无处不在的监督者,让自己和他人的互动交流处于一种被压抑、被限制的状态。不论是害怕父母担心,还是不愿意让父母知道隐私,抑或不希望父母过多地干涉私人生活,“微信拉黑父母”也有子女复杂的情感纠葛和利害考量。

  美国社会学家雷·奥登伯格认为,在生活节奏紧张、匿名性强的现代社会,第一空间是家庭和生活空间,第二空间是工作场所,第三空间用来满足人们对社交、创意、娱乐需求。在第三空间里,人们的关系是自由平等的,没有职场的上下等级意识,也没有家庭里各种角色的束缚,可以把真正的自我释放出来。第三空间是人们发展一些非功利性社会关系的理想场所,微信就是一个虚拟的第三空间。

  子女将微信看成一个分享经历、表达意见、发泄情绪和社会交往的平台,父母将微信看成是一个了解子女生活状态的一个窗口,不同的运作逻辑,导致父母和子女对待同一件事情的不同态度。在社会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巨大的当下,子女渴望“第三空间”的利益诉求遭遇“可怜天下父母心”,两代人的文化冲突导致互动链条的断裂甚至脱节。

  面对“微信拉黑父母”,我们不能一味指责子女不够孝顺、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却忽视年轻人的精神文化诉求。在尊重父母和子女各自的利益诉求和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搭建互动平台,提升亲情互动意愿,精神家园才会更加厚重。

相关热词搜索:微信拉黑父母
相关评论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我要链接 | 教育之声简介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0-2012 cedc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edu@cedcm.com.cn | 京ICP备12037710号-1 | 总机: 010-88687877 | 传真: 010-88682677
本网站所刊登的教育之声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教育之声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