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教育之声网
重要声明:
“教育之声网”推送文章除实在无法确认,我们均会注明作者及来源。部分文章或图片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将会在36小时内删除处理,特别感谢,也特别欢迎您的投稿。
滚动新闻:
心理经济就业三重压力 留学热是否该降温
2014-10-27 10:06:00   来源:教育之声网   

  【教育之声网10月27日消息】

  【编者按】留学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是否应该出去留学?留学能否顺利毕业?留学毕业后能否找到工作?编者认为,留学应考虑到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家庭的实际经济水平,并且需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尊重孩子的选择。留学毕业就业后,也不应以工薪水平来作为判断留学得失的价值坐标,这样的指标过于短视和功利。教育是人的教育,这才是投资教育的原动力,因此在教育成果的评判上,理应着眼更加全面和长远。

  学业与心理压力:能否承受空虚寂寞冷?

  10月15日下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20岁的大二学生李阳凯在校园附近跳楼身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又是一流私立名校,而该学生曾在美国读寄宿高中。由此可见,这名学生不仅家庭经济条件好,本人也是学习优秀。然而,李阳凯在自己的社交网页上承认,由于长期失眠和焦虑,他不得不服药,在单调的日常生活里感受不到快乐。

  国内家长对留学的期望的误区之一就是,由于还在国内学习表现良好,家长希望海外留学可以镀金,让自己的孩子在排名最靠前的学校接受优良的教育。家长在为孩子铺造“镀金之路”时,往往忽略了孩子心理的承受能力: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既要面对学业的压力,也要面对生活的压力,孤独的留学生能否承受得住?

  学业与经济压力:能否顺利毕业?

  2014年8月,加州富乐顿州立大学跳楼自杀的留学生来自国内的单亲家庭。工薪阶层的母亲4年前把儿子送到美国留学,可是儿子却在3年里一直不能通过英语水平考试,因此也无法进入大学本科。早在一年以前,他的合法学生身份就已过期,母亲无力再负担他的的生活开销,他本人又不愿回国,最终走投无路选择轻生。

  这是国内家长对留学的期望的另一误区,孩子本身学习能力一般,在国内无望上本科,家长想着只要能出去,孩子的整体能力就会在新的环境里得到迅速提高。事实上,自我约束力低、学习能力低的孩子在美国的学校遇到的挑战,超过了他的自身能力。加上家庭的财力并不宽裕,三层压力之下,孩子无法进行自我调节,“镀金”的愿望就败给了残酷的现实。

  学业与就业压力:是在海外就业还是回国就业?

  上世纪90年代后期留学移加拿的Shelley毕业后先后供职于美联证券、加拿大当地某银行。Shelley在回国后,担任某知名外资银行广州分行个人银行服务部副总裁,她认为无论在海外还是回国就业,专业度和沟通能力是关键。而2014年回国后的小芹在北京外企工作,第一年是试用期,月薪3500元,小芹觉得与刚毕业的大学生差不多,国外留学背景并无太大帮助。

  其实,留学期间,学生首先要清晰自己的职业方向,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专业度。同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课堂演讲,锻炼自己快速思考、提炼观点、组织语言的能力,提升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及英文水平。有了专业度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在海外就业或回国就业,只是一个地点上的区别,关键还是看对环境的喜好程度。

  留学热的反思:理性留学莫跟风

  作为人口大国,中国留学人数世界第一,当前,留学热仍在不断升温,并且有低龄化的趋势。对待留学热,中国家长应避免跟风心态,要完善地考虑孩子的学习能力、自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家庭的经济能力,并且尊重孩子的决定。同时,家长也需克服崇洋心态与盲目心态,并不是出国就能成才,一定要考虑到孩子的兴趣爱好所在。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出国留学,也不是所有留学的孩子都会学有所成。

  在家长的眼里,孩子都是“自己的好”。可是在脱离父母庇护的环境下,孩子的情商决定了他(她)是否能渡过难关,顺利适应新的生活。如果孩子的个性太“宅”,不善交流,再加上有颗受不了委屈和挫折、敏感易受伤害的“玻璃心”,父母则要对留学三思而后行。留学生往往害怕父母失望,报喜不报忧,有问题自己扛着。作为家长该有这样的意识:与孩子的健康、一生的幸福快乐相比,暂时的挫败和家长的面子都不值一提。所以家长要多了解国外大学的有关规定,在发现孩子无法正常学习下去时,及时调整自己的期望值,找出可实施的策略,如休学和转学。

相关热词搜索:留学热 压力 自杀
相关评论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我要链接 | 教育之声简介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0-2012 cedc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edu@cedcm.com.cn | 京ICP备12037710号-1 | 总机: 010-88687877 | 传真: 010-88682677
本网站所刊登的教育之声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教育之声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