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教育之声网
重要声明:
“教育之声网”推送文章除实在无法确认,我们均会注明作者及来源。部分文章或图片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将会在36小时内删除处理,特别感谢,也特别欢迎您的投稿。
滚动新闻:
首页 > 要闻 > 正文
云南大学教授博客贴出3篇0分论文 态度格杀勿论
2013-08-30 10:23:32   来源:云南网   

  【教育之声网8月30日消息】“我早就声明过:凡是用几篇文章拼凑出来的‘文章’,在我这里,一律是0分。”昨天,云南大学新闻系教授郭建斌,在其个人博客上晒出学生的3篇 0分论文,其原因是论文抄袭,并在微博上这样写道。在微博后面还写道:“前几年‘严打’之后,有一段时间没见到这样的‘文章’了,现在又冒出来了。我的态度一直没变——‘格杀勿论’!”

  郭建斌在微博上称,会给学生改过的机会,让他们重新补交作业。

  网晒

  博客贴出3篇0分论文

  昨天上午11时6分、9分、20分,云南大学新闻系教授郭建斌在其新浪微博上连续发了3条微博,内容都是有关“学术打假”的。

  “前几天我在微博里说过,在学生期末作业中再次看到抄袭的文章,十分气愤。今天登记学生的成绩,气愤之余,把3篇我给了0分的文章贴在博客上。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一看。学术打假(之一)。”昨天上午11时6分,郭建斌发了第一条微博,并贴上了第一篇0分论文。

  隔了3分钟,郭建斌在博客上发了第二篇0分论文;11分钟后,第三篇0分论文也挂在了他的博客上。

  记者点击链接,进入郭建斌的博客,看到第一篇0分论文上还写了一个按语:“假期看学生期末作业,看到这样一篇,我判定为抄袭,给了0分。希望我没有冤枉这个同学。至于怎么抄的?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找原文献。”

  在第二篇、第三篇论文后,他也同样分别写了按语:“这又是一篇抄袭的文章,我同样给了0分。”、“同样是抄袭,0分。”

  博主

  3篇论文全部属抄袭

  昨天下午5时40分左右,记者与郭建斌取得联系,电话那头的声音有点吵,但他的声音很响亮。“这3篇论文是用几篇文章拼凑出来的,我基本上都找出了那几篇论文是抄自哪些地方。”

  记者问:“这种抄袭论文的情况多吗?”

  郭建斌说,前几年也遇到过学生论文抄袭情况,那时他就把论文抄自哪里指出来,然后贴在学校公众场合、博客上,还以纸质的形式发还给学生。

  记者问:“这种方式有没有效果?”

  “有效果的,已有几年没出现抄袭的情况了,不知道这次怎么又冒出来了!”郭建斌回应道。

  据介绍,这些学生是研一学生,攻读的是专业硕士。而郭建斌所教的课程是《社会研究方法》,要求学生读文献,做文献综述。

  郭建斌说:“放在网络上,热心网友可自己检索,很容易就知道抄自哪里了……”

  学生

  写论文难在理论创新

  学生对于论文又是怎么看的呢?就此,记者采访了一些学生。

  “现在马上就要毕业了,写论文是很头疼的事。”大理学院中文系大四学生杨同学说,开学后,她准备参加学校组织的国培计划,但导师却要求实习期间就要把6000字的论文初稿交出来。她吐槽说:“这不是往死里逼吗!”

  杨同学说,写论文不仅有字数要求,还要有理论创新性,要找很多文献资料,只有东拼西凑。要是能和实习结合起来,用实习期间的新观点作为论文论述点,这样会更有趣。“要是不用写论文,改成毕业设计就好了。”

  但是,同为中文系的云南民族大学大四学生明辉却认为,写论文对中文专业的学生来说很有必要,中文系实习最多的是去教书,实习内容没有什么能作为毕业报告的。

  回应

  误读论文要求 会给补过机会

  对于学生纠结的论文字数和理论性,郭建斌认为是学生“误解”了。他说,其实有时候,老师和学生对理论性理解过于高深了,可能他们会觉得,要提出一种新理论,这样论文才具有理论性,才符合论文的要求。但是,全世界这么多人在做研究,一代人相关领域出几个理论就很不错了。

  “那你所理解的理论创新是什么样的?”记者问。

  郭建斌说,所谓理论创新,是在阅读别人的研究时,把别人做的研究内容用自己的观点转述出来,或者提出自己的理解,就是创新了。现在的教育,研究生阶段也进入了大众教育,所有学生不可能将来都从事研究工作。讲理论创新,不是要提出新的理论,而是对既往的理论提出自己的理解。

  他接着说,帖子发出去后,这3位同学已打电话给他承认错误了。“我不想因此断送了学生的前程,我会给学生改过的机会。”

相关热词搜索:云南大学 教授 博客
相关评论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我要链接 | 教育之声简介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0-2012 cedc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edu@cedcm.com.cn | 京ICP备12037710号-1 | 总机: 010-88687877 | 传真: 010-88682677
本网站所刊登的教育之声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教育之声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