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教育之声网
重要声明:
“教育之声网”推送文章除实在无法确认,我们均会注明作者及来源。部分文章或图片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将会在36小时内删除处理,特别感谢,也特别欢迎您的投稿。
滚动新闻:
白云帆:注重非正式学习 打造优势校本课程
2013-05-03 18:33:30   来源:教育之声网   

全国全脑教育工程办公室主任白云帆

  我作为一名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承担者,为了课题研究和指导教育教学,这几年的时间与国家教育系统多位领导和专家到内蒙古自治区近1/2的学校考察调研。我有幸见证了内蒙古这几年基础教育的发展历程。

  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连续跨越式发展,已在全国率先实现了12年全免费教育。继往开来,为了内蒙古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我谨在此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一. 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科学推进课程改革与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注重“非正式学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之一,便是知识非常丰富。培养创造性人才,不能把获取已有知识作为学习目的,关键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教育未来的走势应该是在重视基础性的同时,更加关注个性化的教育,增加选择性的课程。个性化的课程才能培养出个性化的学生。不同学生想学的课程是不一样的,不同课程的传授方式也应该是不一样的。著名的美国道尔顿教育计划早在1919年就证明并且成功实施了这样的方案。在几十年的时间里,道尔顿学校的毕业生全部被美国哈佛、耶鲁大学这样的名校录取,创造了教育史上的奇迹。在西方,课程的选择性已经有相当高的比例,一般学校的选修课程能占到45%到55%左右。在教育发达的北欧国家芬兰,选修课程和必选修课程更是占到80%,甚至小学一年级学生可以和五年级学生一起上课。据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调查数据,普通高中必修课程学分占总课程的比例,中国大陆、德国、台湾地区的比例较大,约为0.8左右,说明对于共同基础要求比较高。而法国、韩国、俄罗斯、芬兰、美国等国家的比例约为0.5到0.62,较为适中。英国、日本、澳大利亚这些国家的比例较低,为0.3,基本上不倒一年的时间就可以把必修的内容学完。

  依据学校的特色,选修课程应该在宽度和深度上做好文章。以“宽度”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以“深度”促进学生的特长发展。例如北京十一学校就在语言类学科开设了31个模块,体育方面开设了32个模块,还开设了许多必须选择但可免修的课程,如信息技术基础课、烹饪技术课、游学课程、自修课程等。不同的模块和课程供不同需求的学生自主选择。在课程深度上,北京十一学校的数学已经有了5个不同难度的层次,其中包括有两个大学的课程。芬兰的学校更是从幼儿园就开设了自我认知课程,让学生从第一天接受教育就开始思考和探索,不断优化自己的人生之路。

  另外,从幼儿园到小学和中学,目前在课程设置上还不很科学,没有很好的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的规律。以美国为例,12年义务教育比较侧重文科。小学鼓励小朋友阅读,很多小学对阅读还有奖励,一个星期看完多少本书可以拿到一张减价的票证,去麦当劳买一个汉堡包才1美元。美国联邦政府、各州政府和县市政府肯花财力鼓励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美国的教育之所以重视文科是为了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所以,阅读和对文科领域知识的广泛吸收,对将来从事任何工作都有潜在好处。从人才成长规律上看,4-8岁阶段学生大脑的“突触”链接大量形成,是大量获取外界信息的最佳时期,9-16岁学生大脑的“突触”按照用进废退的进化规律形成有序化链接,逻辑推理能力逐渐增强,直到青春期进入人一生的又一个学习黄金期。这个时候可以承担大量的抽象思维学习和思考。我们现在从小学甚至学前就开始过早的让学生接触知识尤其是理科知识,却忽视了阅读观察等能力的培养。甚至到中学或者大学才开始提倡学生大量阅读,殊不知已经错过了培养阅读观察能力的最佳时期。这样做反而禁锢了学生的大脑,严重遏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逐渐地把人变成了学习的机器。

  对于“非正式学习”是指发生在教室之外的学习。在美国,有一个很受欢迎的教育网站——“汗学院”,网站创始人萨尔曼·汗把自己对知识的讲解录成录像,包含黑板上的草图和画外音,并且设计了游戏化的学习,然后把它们放到网站上供学习者自学。这种授课方式让学习者没有压力,学习从他控变成了自控,从恐惧变成了娱乐,从正规教室走向宽松的环境。更重要的是,学习更加个性化,学生可以选择何时、何地、学习什么内容,甚至和谁一起学。2011年4月约有200万学生访问了这个网站。相比之下,2001年开放的麻省理工学院开放式课程网站的月均访问量也不过100万人次。我们这两年也和清华大学等开展这方面的合作研究,还和首都师范大学联合成立了数字化学习实验室。通过在北大附中、北京育新中学等开展的教学实验来看,学生不仅学习的热情高涨,学习的效果和质量也较以往显著提高。学生普遍反映过去很难学的知识现在通过自学和小组互助学习很快就弄明白了,而且知识的应用也变得很容易。

  我认为对学校来说,关键在于为学生创造种种有利于非正式学习的机会和环境。在这方面,北大附中、上海中学、北京十一中学等都做的很成功,他们利用课余和学校社团等开展非正式学习,让学生边自学、边探究,极大地培养了学生们合作、沟通、理解等个体能力,为学生们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载体。而这些,正式传统课堂教学的“短板”。

  二. 以打造优势校本课程为抓手,实现学校特色发展和均衡发展

  基础教育的重点应该是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应该加强人文知识教育和人文关怀,而不仅仅是传授学科文化知识。学校要有自己的核心文化,用核心文化来塑造人,用核心文化来统领学校一切工作的开展。同样,区域教育也应该如此。

  我们的子课题实验校之一,湖北襄阳二十五中曾是一所“薄弱学校”。一次全省机器人大赛的成功,让校长管少英看到了学校的希望。课堂上、考试中孩子们多是灰头土脸,赛场上学生却双眼放光,小脸通红,小小的机器人任由他们使唤,在小组对抗赛中表现出顽强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看着这些赛场上生龙活虎的孩子们,管少英产生了构建科技校园的念头。于是,他们尝试结合地域特色勇于创新,大胆投入,开发发明创新和艺术教育的特色校本课程,从第一次科技节的艰难尝试,到参加全国机器人大赛、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得“全国创新型学校”、“全国特色学校”称号,再到登台央视少儿春晚、亮相维也纳金色大厅,二十五中实现了由薄弱学校到特色学校的华丽转身。我认为二十五中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完全可以作为改造薄弱学校、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样板。

  如果教育均衡简单地等于盖一样的教学楼、配一样的教学设备,那么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不是教育问题——教育均衡必须体现教育的特质,采取符合教育规律的方式。“修剪整齐的绿化带固然可以看作一种‘均衡’,但万紫千红、百花竞艳的百花园又何尝不蕴含着‘均衡’?牡丹有牡丹的雍容华贵,野菊有野菊的素洁高雅,让每一朵花都尽情开出自己的绰约风姿,这才是有生命、有活力的‘均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应该是一种百花园式的均衡。”所以,我们要用学校发展的个性化推动和实现区域教育的均衡化。

  我们认为,内蒙古自治区以汉族和蒙古族居多,拥有55个少数民族,是我国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区。无论是古代还是近现代史上,都有着丰富灿烂的文化历史,尤其是蒙汉双语教学的民族教育特色更值得大力弘扬。一方面应深挖内在文化底蕴和文化资源;另一方面应结合地方特色,紧跟时代,努力创新,以开发特色校本课程为抓手,凸显区域教育繁荣本色,力争把每一所学校都办出个性,以特色发展促进自治区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 建立学生科学评价体系,改进人才遴选和培养方式

  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我们的国家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能不面对和回答的问题。据美国盖洛普民调结果显示,每个人都可以是天才,但只有20%的人能被摆对位置。北京十一中学培养了我国60位院士,校长李希贵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70周年所庆学术论坛上提出发现人才远比培养人才更重要的创新人才观。他说,过去我们太重视教育的作用,甚至拍胸脯说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可事实上教育没有那么神奇。学校要学会发现孩子的个性和优势,寻找新的教育起点。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是提供学生离开学校后不会忘记的素质!就教育教学而言,我认为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应始终作为学校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学生能力培养的主旨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脑科学的观点来看,我们更应从学前教育就开始重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能让学生跟随式学习。教师一味只重知识学习忽视学习能力的培养将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学困生或者高分低能学生,尤其是在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更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着重学生科学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同龄人的智力相差并不大,但是每个人的智力特点具有较明显的差异,即使同一个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特点也差异明显。应用脑科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建立科学的平衡机制,能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智力特点和个性特征获得良性均衡发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科学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课堂上教师知识分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每一名学生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实现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

  以脑科学的观点,学生时代人的大脑也正处在发育过程之中,就学生个体而言,存在着相当明显的差异性,不仅智力结构,学习方式、思维模式、人格特性等各个方面也都存在巨大差异。过去心理学界过分地强调了外在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而脑科学研究发现,人脑的发育是遵循自身规律的,也就是说首先是以人脑自身为基础的,然后才与后天环境、教育等因素协调发展。如果忽略了人脑自身的物质基础,形而上学的去改善环境和教育是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的!所以必须首先重视物质基础——也就是要先搞清楚每个学生大脑在智力结构上的个体差异性量化指标,以及不同年龄段的认知特点。同时,还要注重网络等各类信息资源对学生的影响,积极引导,消除负面作用。在此基础之上才能持续良好的提升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2010年初,在教育厅厅长李东升和教育学会秦政奇会长的倡导和支持下,成立了旨在研究推广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学会全脑教育专业委员会,自治区人大原副主任陈瑞清担任名誉理事长、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原主任陈方平担任顾问,自治区社科联原副主席郭希哲担任理事长,我和集宁一中校长李一飞等人分别担任副理事长。在研究和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较广泛地应用了MaxTQ全脑天赋测评这项便捷高效而且经济实用的客观性学生生物性科学评价体系。这项评价体系是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成果[(2011)教仪鉴字04号],它基于脑神经科学、医学、遗传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能准确衡量出学生大脑的智力结构优弱势、学习管道的强弱分布、学习类型等20多项重要指标。该项技术完全消除了文化和社会背景,检测结果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准确率高。

  应用MaxTQ全脑天赋测评的重要价值在于能够有效指导学生建立科学高效的学习行为,在学生人格培养、科学选择专业和职业等方面亦能提供有效参考。而且,结合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的分析,能够深入了解学生,有效帮助学校建立学生智力结构特征的量化评价体系,建立学生人格差异化的平衡发展机制,为学校教育教学有效性的持续提升奠定基础。

  日前,由中科院心理所王文忠教授主持的对甘肃舟曲和内蒙古包头等部分学校师生及家长的测评和辅导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根据实验学校的试点情况来看,通过测评分析,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特质和优势、改进学习行为,同时消除影响学习的不良心理情绪,而且对于学生的学习目标和目的进一步明确,使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主动性也得到大幅提升。从学校层面来说,无论对于优等生还是学困生,都良好地建立了学生个性差异的平衡发展机制。

  经过几年的研究和实践,我们积累了大量的各种类型学生案例库,较广泛的建立了各类学生的科学数据样本,并且已经初步形成了能有效帮助学校解决了学生个性化健康发展的问题良性机制(在此不赘述)。

  从脑科学的本质上说,学习是学生大脑对知识的建构过程,教师必须科学的指导学生提升学习能力,进而才能真正提高教学与学习质量和效果。我们必须鼓励学校建立学生个性化指标的平衡机制,充分重视学生智力结构的科学评价,这将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必由之路。

  四. 改革教师知识教授方式,大力加强教师培养,从根本上提升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基础教育的发展,教师是关键。这些年来,我国长期维持着相对固定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虽然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一定的新要求,但是总体上看,我们的基础教育教学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这么多年来,课程体系的变化也并不大,相较欧美等国,我们的教师培养仍严重不足,广大教师教育心理学和脑科学知识薄弱,对于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都了解贫乏,加之当今社会网络等各类信息资源对学生的冲击和影响很大。现在学生们进入学校,不再是一无所知的“白纸”,他们会从各种渠道获得知识。用北京十一中学校长李希贵的话说,就是“有的学生在某些方面还是小学生水平,但在某些方面可能已经是本科生和研究生水平”。所有这些都对教师的选拔和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外,由于广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方式等都存在很大差异,所以教育界早已认识到传统教育教学以教师对知识的讲授为主效率不高。据研究表明,人脑的认知包括内听觉、内视觉和内感觉,其认知效率大致为10%、15%和80%,要想大幅提升教学/学习的有效性就必须改革教师知识教授方式。改变传统的课堂听讲记忆式学习模式,科学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将势在必行!

  首先,教师应懂得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按照学生大脑的认知规律和个性特点,科学引导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帮助学生做好学习规划,甚至是长远的职业规划。课堂教学应以知识为基础,以意象为载体,以学生科学评价数据和以往学习表现为依据,将抽象思维和意象思维相结合,在师生充分互动的基础上进行。

  其次,教师要按照“因材施教”的理念,从知识的分层教学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两条主线出发,一方面将所要学习的内容科学意象化,设计一个个教学互动环节和场景进行分级分层教学;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们自主互助探究学习的过程,启发学生高效地学习。

  另外,教师还必须具备以对知识概貌的全景介绍和对概念的深度理解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式学习和应用的能力。这样才能把教师从简单而繁重的知识讲解中解脱出来,转变为科学分析、优化学生的学习行为,“因材施教”地指导学生合理高效地学习。

  这样,教师就拥有了对学生学习行为过程的更高主控权,可以自由的安排不同层次的内容分层讲解,引导学生学习,重点是关注和矫正个体学生不科学的学习行为,依据学生测评数据和以往的学习表现分析,全面了解学生学习能力和可能遇到的问题,更精准的指导和矫正其学习行为。也就是说,只有系统的加强教师的培养,整个教育教学过程才会变得更加高效。

  五. 加大基础教育科研管理,组建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教研机构应高度重视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的机制建设与制度创新。”

  目前,全自治区已经建立科学完备的教学研究机制,教学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但是,基础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无论是在运行机制,还是研究成果上都远远跟不上发展的实际需要。在机构设置上,除自治区教科所外,目前全区仅有呼和浩特市教科所编制单位,其余各盟市只设立教研室或者教研中心。这样造成了自治区基础教育科研从某种层面上缺乏实践工作基础,对变化中的一线实际情况和需求很难及时把握。基层教研中心和学校也缺乏基本的教育科研意识和研究能力,学校面对种种教育现象和问题毫无应对之方,甚至助长了校外教育市场的乱象和无序竞争,最终苦了学生和家长,学校和教育部门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做了许多低水平重复性的工作,但效果并不理想。校长们苦不堪言,毕竟高考成绩和升学率才是硬道理啊!

  有校长拿骑自行车和开汽车来比喻,大家都知道骑自行车很慢很累,而开汽车又快又轻松,但是开汽车首先需要学习和研究驾驶技术,并且还有很大风险。所以,高中新课改实施这么多年了,一些基层学校除了课本和课程的编排,整个课堂教学仍然停留在过去的传统应试教育模式没有多大改变。所以,学生的书包还是那样重、课业负担也没有减轻。

  拿祖国宝岛台湾的情况来看,也曾经历过这个阶段,甚至陈水扁、马英九等一批政治精英也曾是那个时候知名补习班的学生。但是,教育科研水平的滞后势必严重制约教育的改革创新。台湾曾在1995年9月21日,由时任台湾领导人李登辉和“行政院院长”连战邀请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时任中央研究院院长的李远哲,入阁担任“行政院”教育改革审议委员会主任委员兼召集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研究与改革创新。

  那么,从自治区层面来看,如何大幅提升教育科研水平,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创新?我们来看看全国的经验:

  浙江教科院:1994年11月6日,浙江省教育委员会下发《关于建立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通知》(浙教人字[94]第475号),决定在原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和浙江省高等教育研究所的基础上建立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浙江教科院已经在教育政策、教育科研、课程与教材,以及教育评估体系建设几个方面取得长足发展,为实现浙江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省”提供了有力的教育科研支撑。

  山西省教科院: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前身为“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79年10月(2002年省编委批准更为现名),1987年与省教研室合并,成为一个以普通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为主的地方性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机构。在推动山西省教育科学决策、基础教育教育教学管理和指导、课程及教改、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等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很好地助推了山西省基础教育的发展。山西省教科院主办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已经在我国教育理论界具有了一定影响。

  目前,浙江、山西等全国大多数省份在教育基本条件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不约而同的以教科院的形式,从全方位关注教育改革发展的角度,统筹协调教育科学研究和课堂教学研究,确定了本省教育科学研究的新机制,为本省教育科研和教育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可以预见,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指引下,只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不断创新教育机制,立足教育科研,勇于实践探索,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改革创新一定能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关信息】

  白云帆:学习科学与基础教育专家

  领域:教育学

  简介:计算机软件硕士、教育心理学博士,著名神经教育学专家和心理学专家。主要研究脑科学与教育学,应用脑科学提升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科学学习能力的培养、长期从事学生学习行为的科学评价体系研究与实验工作,指导学校改进教育教学。

  先后担任全国全脑教育工程办公室主任、北京华资成研究院院长、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学会全脑教育专委常务副理事长、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关工委特聘专家等职务。先后赴台湾、日本、德国、美国和芬兰考察学习。

  2010年开始,每年5月和10月赴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学校进行公益讲座,帮助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相关热词搜索:白云帆 校本课程
相关评论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我要链接 | 教育之声简介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0-2012 cedc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edu@cedcm.com.cn | 京ICP备12037710号-1 | 总机: 010-88687877 | 传真: 010-88682677
本网站所刊登的教育之声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教育之声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