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教育之声网
重要声明:
“教育之声网”推送文章除实在无法确认,我们均会注明作者及来源。部分文章或图片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将会在36小时内删除处理,特别感谢,也特别欢迎您的投稿。
滚动新闻:
四川省阆中市阆中中学
2013-09-27 10:28:43   来源:教育之声网   

  四川省阆中中学校建于1922年,坐落在号称“天下第一江山”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阆中古城区,是四川省首批重点中学和首批23所“国家级示范高中”之一,阆中市第一个“四川省最佳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被誉为“阆中第一学府”。

  办学模式

  “协同·综合”的办学模式:

  即加强育人思想、育人单位、育人队伍、育人方法的协同,优化教育资源,综合实施升学预备教育、职业预备教育、艺体特长教育、劳动预备教育。增强育人综合效益。

  工作指导方针:

  千方百计地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和发展环境,千方百计地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学校声誉,千方百计地不断增强教职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工作思想:

  质量立校、科研强校、常规为本、效率优先。

  办学特色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近几年来,我校立足阆中实际,用创新的理念统筹学校工作,大力推进办学的理论、体制、教育科研创新,形成了自身鲜明的办学特色:

  1、推行《指导纲要》,提高办学水平:我校为前国家教委确定的“实施《中小学督导评估工作指导纲要》试点校。”1992年以来,依据《纲要》改革学校管理,形成了“规范、科学”的特色,为国家教委开展中小学教育督导工作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实践资料,试点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我校办学水平显著提高。我校作为《实施中小学督导评估实验与研究》为主研单位,1997年、1999年先后获省政府和教育部科研二等奖。

  2、“强体促全”育人才。我校是四川省田径、排球传统项目学校,为了让学生在体能、知识、智力、相应的价值观和良好的思想品质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开展了“强化体育素质训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与研究。确定了目标体系、运行体系和评估体系,加强了组织、思想、技术、硬件、环境等方面的建设,课题组按方案积极运作。此项研究被列入四川省普教科研资助项目,现已进入揭题阶段。这项研究,有效地提高了体育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德、智、美、劳的发展,出现了以体辅德、以体益智、以体陶美、以体培劳的良好局面,获得了育人的综合效益。

  3、发展信息技术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在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学校班子有胆有识,善于把握教育发展的最新动向,追踪教育科研的最新技术,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学校新一轮发展的平台,抢占信息技术教育的前沿,把握契机,继省内少数几所重点中学之后,于2001年3月建成了高质量、高规格的校园网。校园网网管中心建立了校内教学子网和校外教师公寓子网,通过光纤与子网互联,可保证公寓内教职工在家里运用计算机从事教学、管理及服务工作,可供14个班同时进行多媒体双向交互式教学。学校筹资批量购进PⅢ以上计算机,并给予教职工家庭购买计算机用于教育教学者1500-2500元的奖励,使学校教学及管理用电脑达239台,笔记本电脑4台,教职工家用电脑达146台。校园网及计算机购置费总投入达260万元以上。学校与川大计算机学院衔接,对师生计算机技术进行了科学、规范的强化培训,编写计算机应用教材,坚持分组培训,严格管理,建立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制度,大大提高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从2002年春季起,全校40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均能制作课件,并熟练地用于课堂教学,部分教师水平达到较高层次,参加各级竞教均获奖励。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使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学科研快速并入“信息高速公路”,为本地区学校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很好的样本。

  4、构建德育新格局,办好校风示范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德育占有重要地位,对学校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加强德育工作,我校的思路是:着眼终身发展,立足阶段目标,紧紧以思想政治课、德育课为主体,以爱国主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线,实现三个转变、四个结合,相辅相成,协同育人。几年来,在推进校风建设过程中,我校基本解决了德育工作头绪乱、人手紧、难度大、实效差的问题,实现了“三个转变”——变随机无序的教育为全面有序的常规教育,变单一标准的德育要求为多层多元的德育目标,变单一的学校教育为全方位协同教育。做到了“四个结合”——说理教育与身体力行相结合、情感陶冶与榜样示范相结合,教育疏导与严格管理相结合,指导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德育的内在规律,进一步优化了校风。

  5、拓展育人新空间,劳技教育结硕果。作为贫困县市的农村中学,农业是学校必然面对的大市场,农业产业化要求的高科技含量和经济运作模式迫切需要大量的新型农业人才。2001年,我校与阆中知名农艺师王万明同志合作租赁土地137亩,建立“阆中中学农业科技劳动教育基地”。基地分设四个实验区:一是花卉、反季节果木创新基地,面积22亩;二是珍稀林果、特色农作物培育基地,面积25亩;三是繁植、推广农作物新品种苗木基地,面积50亩;四是城市绿化、美化苗木培育基地,面积40亩。学校特聘王万明为劳技课教师和研究性学习课程指导教师,对劳动基地的教学和实验在业务上总负责,学校生物、园艺专业教师分区负责。基地的建立,为学生劳技课、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课题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校依托这个大课堂,按照教学计划,安排学生到基地学习劳动,充分发挥了基地培养学生劳动意识、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展示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态势、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启迪学生研究思维与方法的教育功能。农业科技劳动教育基地建设成为服务于当地经济的一个重要课题,显示出很强的前瞻性与生命力,为综合高中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

  科研成果

  近年来,阆中中学大力推进办学教育科研创新,理论创新,体制创新,构建了从学校教育到社会实践的多层面、多学科宝塔式课题结构。我校作为《实施中小学督导评估实验与研究》主研单位,1997年、1999年先后获国家教育部、省政府科研二等奖,为国家教委在全国开展中小学督导工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强化教育素质训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题,获四川省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优秀奖,这项研究以体育为基础,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素质,对全面推动中小学素质教育作出贡献,受到省教厅的高度评价。阆中中学自80年代至今,劳技教育有特色,结合阆中农村近年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科技研究性学习形成了特色。先后获得省、地级奖励十一项。为振兴本地经济闯出了一条新路。 “乡土教材的开发为振兴本地社会经济服务”课题,已经中央教科所、省教厅立项。省教厅指出:该校经验对农村同类中学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提高教育质量的研究”已列为省级研究课题。学校顺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信息化和全球化趋势,正在大力推进重视培养学生参加各级学科竞赛和奥林匹克比赛,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型的人才,取得了显著成绩。阆中中学先后培养了获得国际金奖的大发明家张开逊等国内外有影响的专家学者60多人,高层次科技人才1800多人,教师出专著20余本,教师论文获国家级奖100余项,省级400多项,地级1600多项,学生参加全国高、初中理、化竞赛,全国高、初中数学联赛,全国生物科技创新大赛,科幻画比赛,计算机比赛,科技小发明,小论文比赛,全国外语知识竞赛以及省、地体育、音乐、汇报演出比赛等。据统计获得全国级奖50多人,获省级奖200多人,获地级奖1000余人。其中浮力原理演示器、电磁感应等教具先后获教育部、省教厅创造发明奖。我校人口教育多次获省、市奖以及联合国P19项目奖。我校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日本川山紫黑红薯引种试验”、“窗花”两项课题双双获得省教厅研究性学习优秀奖,其中“日本川山紫黑红薯引种试验”成为全省35个最优秀课题之一,并在省教厅现场展示会现场展示,受到表彰和奖励。阆中中学已形成了教学科研融为一体,教师全员参与,协作探索研究的新格局。

相关热词搜索:第三届中国教育之声论坛 阆中中学
相关评论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我要链接 | 教育之声简介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0-2012 cedc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edu@cedcm.com.cn | 京ICP备12037710号-1 | 总机: 010-88687877 | 传真: 010-88682677
本网站所刊登的教育之声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教育之声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