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教育之声网
重要声明:
“教育之声网”推送文章除实在无法确认,我们均会注明作者及来源。部分文章或图片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将会在36小时内删除处理,特别感谢,也特别欢迎您的投稿。
滚动新闻:
首页 > 视频 > 正文
专访北林招办主任穆林:林学全国排名第一
2012-08-22 09:55:05   来源:教育之声网   

  第一, 林业大学的绿色专业。首先是林学专业。这个学科在全国排名第一,林业大学建校之初就开设了,也是林大的“拳头”专业。其次是林业大学的风景园林和园林专业,我们称之为林业大学最美的专业。这两个专业的毕业生有一个很好的称呼叫“大地的设计师”,他们主要做景观设计方向。而且林大这两个专业的实力非常强,国家仅有的两名院士都在我们学校。在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举办的IFLA(中文译为“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国际学生园林风景设计大赛,林大学生连续九年囊括金奖,可以说林大在园林方面的人才培养享有国际声誉。再有是生物科学专业。这个专业可以说是林大专业中的国家队,是教育部设在林业大学的一个理科基地,在全国总共只有十六个。这个专业的学生主要培养方向是将来进入教学、科研方面的人才,有80%以上的学生本科毕业后会进入研究生阶段继续深造。

  第二, 林业大学的低碳专业。林业大学也有一些工科专业,如食品科学与工程、林产化工、木材科学与工程,但这些专业与传统的工科专业不同,他们所研究的对象是生物质材料,像树木、秸秆、果实、花和种子等。这些专业是工科和林业相结合的专业。

  第三, 环保类专业。北京林业大学有研究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环境科学专业,还有研究废水、废弃、废物三废处理的环境工程专业,保护植物的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保护动物的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保护海洋水源与国土资源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可以说林业大学环保类的专业涵盖了地球生态系统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方面。

  除了这些强势的特色专业,北京林业大学还有一些通用的专业,比如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贸易、金融学、会计学、心理学等等。由于林业大学是向多学科发展的学校,这些通用类的专业在课程设置与培养方向与其他大学相类似,而不是专门偏重于林业方向。比如林业大学的会计学专业是81年设立的,英语专业是82年设立的,经过多年的发展,学科实力已经相当强大,尤其林大的英语专业是国家级的特色专业,在众多大学中,英语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的特色专业是非常不容易的。

  主持人:今年我们北京林业大学有哪些新增专业?

  穆主任:今年林业大学新增设了4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给水排水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方向)、商务英语、应用心理学。其中商务英语是之前英语专业的一个方向,今年独立出来,作为一而单独的专业,只招收理科生。之前的英语专业改为只招文科生。应用心理学的前身是心理学专业。

  主持人:北京林业大学除统招方式外,还有那些招生形式?

  穆主任:林业大学有16种招生形式。有自主招生、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艺术设计、国防生、预科生、定向生等等多种招生形势。

  自主招生需要学生提前到学校进行考试。目前自主招生的条件分为三大类:1、有各类数理化的获奖、语文或外语方面的特长;2、有美术方面的特长,这些考生主要报考风景园林与园林专业;3、重点中学优秀学生。如果考生通过了北京林业大学的自主招生资格,并且高考分数达到一本线,就可以进入北京林业大学。另外,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艺术设计也需要提前到校参加专业测试。

  主持人:通过我们自主招生的学生,在高考录取时能加多少分。

  穆主任:我们学校的要求相当宽松,只要通过北京林业大学自主招生的学生高考时分数达到一本线就可以录取。

  主持人:那北京林业大学自主招生的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什么时间。

  穆主任:往年是在元旦左右,今年调整到了三月份进行考试。

  主持人:北京林业大学今年的招生计划是如何分布的?

  穆主任:今年,北京林业大学总的招生规模是3300人,与往年一样。但在省份之间进行微调,重点在西部、中部与东部省份增加了招生计划。特别在河南和广东两个省份增加的比较多,其他省份变化不大。

  主持人:北京林业大学的提档比例是多少?

  穆主任:对于实行平行志愿省份的考生,只要服从专业调剂,我们学校承诺提档不退档,调档比率在105%以内。由于北京生源比较多,所以北京的调档比率也在105%以内,并且学校承诺提档不退档。其他省份,调档比率控制在10%以内。

  主持人:那我们学校各专业之间有没有专业级差?

  穆主任:林业大学设置的专业级差比较小,第一专业和第二专业的级差是3分,第二专业和第三专业的级差是1分,之后的专业没有级差。通过多年的总结,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志愿。

相关热词搜索:北林招生办 林学 全国第一
相关评论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我要链接 | 教育之声简介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0-2012 cedc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edu@cedcm.com.cn | 京ICP备12037710号-1 | 总机: 010-88687877 | 传真: 010-88682677
本网站所刊登的教育之声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教育之声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