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教育之声网
重要声明:
“教育之声网”推送文章除实在无法确认,我们均会注明作者及来源。部分文章或图片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将会在36小时内删除处理,特别感谢,也特别欢迎您的投稿。
滚动新闻:
求职公寓成蚁族寻梦始发站 生存靠打擦边球
2012-03-16 15:54:00   来源:   

  3月24日中午12点,23岁的徐明(化名)手捧方便面,边吃边坐在电脑桌前上网。他的身后,四个室友仍在蒙头大睡。

  房间里弥漫着大学男生寝室特有的气息。然而,这并非高校寝室,而是武昌火车站附近波光园小区内,一家出租的单元房。

  在网上发布的信息上,此出租房专为来汉求职、旅游、实习、考试、培训的大学生提供住宿服务。实际上,选择来此住宿的绝大多数都是大学毕业之后、暂未找到工作的大学生。

  他们被称为“蚁族”,他们所居住的类似大学寝室的出租屋,被业内俗称“求职公寓”。

  据不完全统计,在武汉有20多所“求职公寓”,每所“公寓”内“蚁居”着数十位像徐明一样的人。

  这里见证“困顿青春”

  徐明所住的这家公寓是一套复式房:楼下4间住男生,楼上3间住女生。

  高低床、寄存柜、电视机、微波炉、公共卫生间……公寓恰似升级版的大学生集体宿舍,从4人间到10人间不等,日租床位价格为10—18元,包月更便宜。

  一男生6人间里,荆州人王旭(化名)正在电脑前查看着招聘信息。他说,自己从杭州某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有两年多的工作经验。从杭州辞职后,他想在武汉找份工作。他在“求职公寓”住了一个多月了,基本都是“宅”在公寓里网投简历,接到回音的很少。

  另一间女生6人间里,重庆人王慧(化名)正在收拾衣物,她已经找到一份文职工作,马上就要结束“蚁居”的生活。

  王慧说,“求职公寓”比城中村的出租房交通方便,生活设施比较齐全,但比旅馆要便宜得多。“这里见证了青春的艰辛、困惑、无奈以及拼搏。”

  高峰期间“一床难求”

  “勿私自换床单,需要清洗请联系管理员”、“由于需早起,晚上11点后请勿打扰”、“衣服5件以上方可使用洗衣机”……记者在求职公寓里看到,这样的提醒便利贴随处可见。“人多了,自然需要制定一些‘公约’来相互约束。不过,大家一般也都很守规矩,气氛很融洽。”该公寓里唯一的管理员金正飞告诉记者,他是武汉东湖学院(微博)的大四学生,春节后开始在公寓里兼职。“白天大家忙着四处跑招聘会,晚上常会聚在一起交流信息或聊家常。”

  金正飞说,入住“求职公寓”的绝大多数是本科毕业生,多从网上看到信息,或是口口相传。“每名要求入住的客人,都需出示身份证和学历证明,大专以上且不超过35岁才能入住。”

  这家公寓的老板王先生介绍,一般春节后和9月份开学时,入住率最高。“特别是二三月份,找工作的高峰期,常常30多个床位全部住满。”

  无营业执照的“擦边球”

  据了解,目前,大学生求职公寓在武汉一共有20多家,多分布在街道口、丁字桥、光谷以及武胜路等繁华路段。

  毕业于中国(武汉)地质大学,于2007年在汉开办第一家大学生求职公寓的孙小虎告诉记者,“求职公寓”面对的是正在寻找工作或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群体,需求量大,盈利微薄。

  虽然看好求职公寓的市场,但他坦承,公寓的发展面临着问题:由于与房屋租赁管理办法相悖,目前暂无一家求职公寓领到营业执照,其生存只能靠打擦边球。

  此外,还有求职公寓经营者也表示,虽然为求职者提供了方便,但由于无法对入住人员身份进行核实,人身、财务等安全管理问题也令人担忧。

相关热词搜索:求职 公寓 蚁族 擦边球
相关评论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我要链接 | 教育之声简介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0-2012 cedc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edu@cedcm.com.cn | 京ICP备12037710号-1 | 总机: 010-88687877 | 传真: 010-88682677
本网站所刊登的教育之声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教育之声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