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教育之声网
重要声明:
“教育之声网”推送文章除实在无法确认,我们均会注明作者及来源。部分文章或图片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将会在36小时内删除处理,特别感谢,也特别欢迎您的投稿。
滚动新闻:
首页 > 要闻 > 正文
科技带来颠覆 围观高自考“学习粉”怎样诞生?
2015-09-02 09:10:52   来源:北京日报   

  【教育之声网9月2日消息】

  网络在线直播取代了传统的教室。

  浙江瑞安31岁的小伙林国敬,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开过理发店、做过超市营业员。他花了11年时间,通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并取得了博士学位。他表示,毕业后想在高校任教,把自己学到的知识传授给他人。

  林国敬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以下简称高自考)中的佼佼者。作为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35年来,高自考学习者累计近6000万人,培养本专科毕业生1186万余人。

  35年高自考再成“香饽饽”

  助学培训学校再现新活力

  第一批高自考生出现在1981年。

  1980年,中央提出,凡是自学经过大学水平考试的,就发给证书,与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同等使用。当时建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为了达到能在较短时间内为国家培养大量建设人才,这些人通过自学和考试,不上全日制大学同样能获取高等教育的学历文凭。1980年,北京成为开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先行试点省市之一。1984年1月,北京首批中文和英语专业的133人取得了专科毕业证书。1985年7月,首批中文专业14人取得了本科毕业证书……

  35年来,北京高自考出现了不同特点:上世纪八十年代,考生年龄多在25岁至35岁之间。进入九十年代,报考人数每年以18%到20%的速度增加。进入新世纪,高自考彰显出三变化:其一,考生结构上超过一半以上为在职在岗人员,接近60%的考生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其二,在专业上覆盖了各学科门类,2012年时,我国就已开考822个专业方向,其中394个本科专业,428个专科专业。其三,以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为目标,体现开放性、兼容性、职业性、多样性的发展特征。

  不可否认,伴随着高校的扩招、整个学历市场越来越多元化,对学历的需求不再像往昔那么大,自考市场曾一度显得有些失落。与此同时,部分考试形式轻松易过的宣传、还有一些违规机构“花钱就能操作”、“保过”的承诺……都给自考带来了冲击和影响。

  然而,互联网的兴起特别是“互联网+”理念的提出,给自考行业带来了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颠覆与革新。如今,网络在线直播这一最新模式被引入教学中,大数据、教育粉丝经济、打破地域限制、碎片化学习等新事物也都悄然发生在自考领域中。在互联网时代,自考教育又焕发出新的活力。

  据统计,在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上显示的2013-2014年度北京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组织就有近30家,其中比较知名的包括尚德、赢在路上、新思路等等。

  互联网科技带来颠覆

  高自考助学呈现新特点

  两个多月前,39岁的林文在地铁里看到一个广告。经过咨询,林文决定开启一段“充电”生涯。

  林文学历较低,又是南方人、普通话说得不好,这给她的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甚至一度让她产生了自卑的心理,加上公司对在职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年轻人不断涌入,林文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短短两个月“充电”,林文说:“虽然上课时间不长,但是过去自己很没有自信,不化妆都不敢出门,现在素面朝天也是自信满满。” 她说,培训学校老师不仅教给了她丰富的知识,还帮助她纠正普通话发音,并告诉她“一个人有了知识,外在就不再重要,魅力自然会散发出来”。这个暑假,林文把7岁的孩子从老家带到北京过暑假,陪孩子之余,即便忙得团团转,也要时不时坐到电脑前听课。“我一定要通过自考,把学习进行到底。”

  高自考给林文这样的“北漂族”带来了在大城市生活的自信。在自考学员中,这样的故事并不少见。去年,有两个服务员在某机构报名了自考班,她们都是四川山区的孩子,原来工作一个月1千多块钱,工作时连台电脑都没有。而她们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就拿到了学历,其中一个服务员还做了饭店的大堂经理……

  对于26岁的叶思维来说,可以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是她选择高自考的重要原因。叶思维在江西一所专科学校毕业,她的理想是做一名杂志编辑,但摆在她面前的现实却是,必须拿到本科学历,才有机会。学习了尚德的在线直播课之后,叶思维开始爱上学习。“每个老师都有独特的吸引我的地方,老师们总是能用最简单的言语抓住我学习的心。我紧跟老师的脚步,记清每一句她们提及的重点,知识点一直在重复滚动……” 就这样,叶思维不仅拿到了本科学历,还从事了曾经梦想中的职业。

  尚德机构负责人表示,对于学员而言,互联网时代的高自考特点鲜明:一是在线直播彻底告别了过去只能去教室学习的形式,解决了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学习的问题;二是互联网的强交互性,以直播做载体,通过社区化、粉丝经济等一系列运营手法,把整个教育变成一个很吸引人、很快乐的事情。学习者与老师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而是亦师亦友;三是互联网化带来了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服务,通过学生上课的表现,以及和学生的交流,教学机构可以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学习报告和个人成长曲线,精准定位薄弱知识,同时结合一对一的答疑服务,查漏补缺精准提分,真正做到个性化的教学。

  此外,互联网还带来了创新服务体验,老师必须要及时乃至实时关注学习者的需求,把握学习者需求的变化,教学内容的生产也从单纯的知识“搬运工”升级到不断更新。

  从考证到主动“充电”

  “学习粉”日益增多

  互联网时代的高自考,唤醒了很多人学习的欲望。自考学员中,一头向高龄化延伸,四五十岁以上的考生逐渐增加。另一个特点是,报考第二专业的人数迅速增加,其中不乏已戴过学士帽、硕士帽甚至博士帽的莘莘学子。很多人已经不再将考证作为最大目标,他们成了不折不扣的“学习粉”。

  44岁的张常青,在山西省一家新闻单位做统计工作。为了提高自己,今年5月,她报名了某培训机构的汉语言文学自考,上在线直播课。张常青说,周围有很多同事都在学习,现在竞争压力很大,每个人都在努力成长,谁都不想是最后一名。而对于她的充电学习,张常青的先生和儿子都特别支持。“儿子今年上高三,明年考大学,我自己也考学历,两个人一起学习,互相鼓励。”在张常青眼中,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与还没有和社会接轨的学生群体相比,工作以后的学习更有针对性,也更有方向感。

  而来自甘肃的八旬老人周凤文,不仅精神矍铄而且思维敏捷。对于他锲而不舍的学习自考的精神,让很多人都情不自禁地为之点赞。

  幼时,周老先生家境贫寒。12岁,被送去当学徒。学徒期间,他把家里能找到的书本带到作坊,抽空看一点,不懂就问人,日久天长,就养成了习惯。后来,他做过很多职业,但无论在哪个岗位,他始终没有放松学习,书始终是他最亲密的伙伴。虽然现在年纪大了,老人还是执意坚持自己的高自考道路。他说:“很多人说,我已耄耋之年,拿那么多大学文凭毫无意义,参加自考是自讨苦吃。但人活着不能虚度光阴,我酷爱学习的热情并没有随着年岁的增加而减退。相反,为使晚年生活更加丰富,我对学习的热情与日俱增。”在老人家里的书桌上,整齐地摆放着习题集、自考专业书籍……书柜中,还有老人获得的高自考毕业证书。在他眼里,老年人勤奋学习不仅有助于防止大脑早衰,而且还能跟上这个知识和信息快速更新的时代。老人风趣地说,当知道自考成绩合格的那一刻,自己就像孩子一样高兴地大喊大叫……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抛掉了功利性的目的,通过自考学习来进行自我提升,让学习成为一种兴趣、一种习惯、一种精神需要、一种生活方式。

相关热词搜索:高自考 科技 颠覆 学习粉 诞生
相关评论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我要链接 | 教育之声简介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0-2012 cedc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edu@cedcm.com.cn | 京ICP备12037710号-1 | 总机: 010-88687877 | 传真: 010-88682677
本网站所刊登的教育之声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教育之声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