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教育之声网
重要声明:
“教育之声网”推送文章除实在无法确认,我们均会注明作者及来源。部分文章或图片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将会在36小时内删除处理,特别感谢,也特别欢迎您的投稿。
滚动新闻: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寒假旅行说走就走 理想丰满也需安全知识傍身
2015-02-02 10:19:51   来源:新华教育   

  【教育之声网2月2日消息】旅游已成为年轻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一项调查显示25.3%的受访者经常旅行,55.1%的受访者有时会,只有17.9%的受访者很少旅行,从不出门旅行的青年更是“稀有”,比例仅为1.8%。

  对于旅游攻略,他们普遍看重。76.3%的受访者觉得旅游攻略对一次旅行来说,相当重要。而且很多青年还会做一份较为详细的攻略。具体说来,12.9%的人会做得非常详细,46.0%的人会比较详细。

  调查66.6%青年毕业旅行首选华东、西南、华南

  写论文、找工作、办毕业手续,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打算给自己的青春来场怎样的告别式?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问卷网对1802名受访者的最新调查显示,毕业时,66.6%的青年打算毕业旅行。

  “现在大家都在为毕业课题奋斗,也在规划一场属于我们自己的旅行。”今年大四的戴骄阳说,大学这4年里认识了很多朋友、交了很多知己,毕业之际一定要一起做件有意义的事,给4年的友谊一个交代。

  一场旅行,说起来简单,但是去哪儿、跟谁去、花费多少都需要费心计划。哪些目的地最受毕业生们欢迎?调查发现,华东(30.5%)、西南(24.4%)、华南(19.0%)地区最受欢迎,接下来是华北(14.0%)、港澳台(13.0%)、华中(11.7%)、西北(11.3%)、东北(7.0%)地区和国外(4.2%)。

  大学生在校外容易面临的安全隐患……你的安全谁做主?

  误人传销组织

  调查结果显示,有56.25%的大学生并不了解传销,对如何应对缺乏准备。

  大学生实习背后黑色地带:藏陷阱 被同学骗入传销窝点

  “欧盟开放实习岗位,实习期5个月,每月补贴1000欧元,包机票。”近日,一条欧盟招实习生的信息在微信朋友圈广为流传,引发大量转发关注。然而消息传出不久,“欧盟招实习生是假消息”的信息再次引爆朋友圈。以至于没过多久,欧盟驻华代表团不得不在官网发布公告澄清—实习机会确是欧洲委员会实施的真实项目。

  “欧盟开放实习岗位,实习期5个月,每月补贴1000欧元,包机票。”近日,一条欧盟招实习生的信息在微信朋友圈广为流传,引发大量转发关注。然而消息传出不久,“欧盟招实习生是假消息”的信息再次引爆朋友圈。以至于没过多久,欧盟驻华代表团不得不在官网发布公告澄清—实习机会确是欧洲委员会实施的真实项目。

  欧盟招实习生是真,但“假消息”的出处也并非毫无来由。据笔者调查,“欧盟招实习生”的消息发出后,确有中介公司打着这个幌子进行诈骗。

  事实上,面向大学生的实习陷阱由来已久。对于把实习和兼职当作修炼内功、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的大学生来说,类似网络平台、中介公司、熟人介绍、草根组织这些看似“条条大路通未来”的求职之路,实际上却暗藏陷阱,一不留神就有可能人仰马翻。

  爱冒险易遇险

  如户外游泳溺水、登山迷路等。学生调查结果显示,有15.63%的大学生曾参加过探险、野外露营等具有一定风险的活动。

  5名学生结伴骑游被困山中 骑游说走就走?

  1月30日,5名德阳小伙相邀骑行到阆中游玩,预计当晚到达留宿阆中。从绵阳梓潼出发后,谁知他们刚到广元剑阁境内,遇到了雨雪天气耽误了行程,天黑,5个手机3个没电,仅有的手机导航又出了问题,他们彻底迷路被困在寒冷的剑阁山上。报警后,当地警方在雪夜找寻一个小时,最终将5人成功营救下山。

  为了给小伙子们驱寒,民警请他们在派出所里吃了一顿热乎乎的方便面。据了解,被困的5名年轻小伙,十八九岁左右,其中两人是大学生,三人是高中生。

  出游遇到伤害女子居多

  夜晚外出或在异地旅游时遭遇人身、财产的恶意损害(女学生居多)。调查结果显示,有64.06%的学生将财产损失作为最可能遇到的校外安全隐患,而29.69%的学生则选择了“人身伤害”。

  误信信息遭遇诈编

  网络交友、兼职找工、校外租房等方面遭遇诈骗。如关于获取实习或兼职岗位的途径,调查结果显示,有43.75%的学生选择了“网上信息”,有9.38%的学生选择了“街头传单”。

  遭遇突发状况无准备

  遭遇突发火灾、交通意外等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有51.56%的学生乘坐过黑车,而只有15.63%的学生会有留意车牌号码、司机证件的习惯。

  “摇一摇”认识陌生人后…… 一切随缘?

  “我的室友通过微信‘摇一摇’认识了一名社会男子,最近他邀请我室友一起去爬山,我是不是应该劝她不要去?”大一学生小胡将自己遇到的困惑告诉了检察官俞琬。

  “你应该委婉地提醒她,不可以和新认识的朋友到偏僻的地方去。”针对小胡的问题,俞琬建议,网络的虚拟性,使得网络比现实社会更复杂,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在网络中尽量不要公开自己的真实姓名、住址、电话号码等信息,尽量避免独身见异性网友,即使见面地点也应选择在你熟悉的、人多便于求助的公共场合,千万不要去对方家里或人少的公园等你不熟悉的地方。

  在对网络交友的态度问题上,73.3%的学生表示一切随缘,余琬认为,这说明对网络交友的安全防范没有引起重视。

  选择载客车抱侥幸心理——“不会那么倒霉”?

  “你出行会坚持选择正规营业的载客车吗?”40%的女生选择视路程远近而定,余琬认为这是明显抱着侥幸心理。“一个人在寝室时,如果有推销人员敲门要求进门推销,你会怎么做?”选择马上开门的女生占33.3%,余琬说,女大学生对陌生人的信任值较高,能对他人信任值得鼓励,但信任的前提是摸清对方底细。

  根据全国高校保卫学会对全国13个省、直辖市76所高校的调查显示,各高校刑事、治安案件的发生率、同比增长率、案件涉及的人员数量都在持续增长。从涉案情况看,社会不法分子主要侵害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和学校重要固定资产安全。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经对千名大学生进行在线调查显示,53.9%的大学生表示不会使用灭火器,70%的大学生没接受过安全自救知识的培训。

  大学生外出吃饭最关注什么?你会关注食品安全吗

  以往出门吃个饭,可能看看网上的评价,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选择在微博或微信上获得更多的信息。不过这些信息到底有多少可信度,哪些饮食吃上去健康又美味,许多人却不知晓,并且容易遭到误导。

  来自重庆医科大学的专家赵勇则公布了自己一年来的研究数据:青少年在外就餐较多,尽管他们当中有八成人都知道,外出就餐会有摄入食物卫生不达标的问题。

  大学生校外安全调查:仅15%学生坐车看车牌

  大学生走出校门后为什么这么“脆弱”?校外安全的话题引起了社会高度重视。近日,华南理工大学学生对校内不同年级、专业的70位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高校保卫部门专家也从现状、起因、类型、应对、途径等方面梳理校外安全常识。根据调查,3成对象曾陷入不安全境地,仅1成5学生坐车时会留意车牌号码。

  华工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有34.38%的同学有过偶尔在校外陷入不安全境地的经历,有1.56%的同学多次遇到不安全状况。这个数字让学生觉得“不乐观”。与高比例的数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多数大学生缺乏基本的校外安全意识。据调查,54.29%的同学的安全意识属于“一般”或“差”。

  华南理工大学心理咨询与健康教育中心主任黄建榕教授认为,大学生发生校外安全事故,和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关。

  民警、保安、专家纷纷建言:如何防范校外危险?

  很多同学喜欢走路戴上耳机,“这样最危险,车到身边听不到,别人提醒你也听不到”;“安全用火安全用电要养成习惯,每到一个场合要知道它的安全通道”;“外出要尽量结伴而行,并告知同学、老师自己的去向,零钱分散放并且携带手机” 。

  民警周泓针对大学城地广人稀的特点提出建议:“大学生特别是女生应少去偏僻地方,夜晚应在灯光比较明亮的路上行走,保持通讯设备畅通,方便联系他人。女生应注意衣着的暴露程度,避免成为色狼的目标。”另外他认为,校外租房没有签订有效合同,或者出租房卫生条件差、有消防安全隐患等情况都应避免。

  遇上危险怎么办?华工保卫部陈先生说,有点小摩擦要忍,因为自己没有消除侵害的能力,之后要及时打电话报警。黄建榕也建议,在遇到危险时,条件不许可就不要去斗勇,更多的是去斗智。

  对于校外安全事件比如财物被盗给学生可能带来的惊吓或者困惑,黄建榕欢迎大家到心理咨询与健康教育中心进行咨询,面对面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书信咨询等方式均可选择,“遇到问题时会寻求专业机构的解决,而不是闷在心里。”

  户外安全专家也对大学生安全进行了提示。

  比如防山体崩塌,暴雨时或连日暴雨后,避免走近或停留在陡峭的山坡附近。如遇山泥倾泻崩塌阻路,勿踏上浮泥前行,应立即后退,再找安全道路或终止行程。

  关于防泥石流,正常的流水突然断流或者洪水突然增大,并夹杂较多柴草和树木时,或深谷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或闷雷声,这个时候要立即离开。须知泥石流常滞后于大雨、暴雨而发生,不可存侥幸心理;开始下雨时应迅速离开河道,往两岸高地走,行走路线应高于最高水位线。夏天雨季或暴雨后切勿涉足溪涧,勿尝试越过已被河水盖过的桥梁。

相关热词搜索:理想 知识
相关评论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我要链接 | 教育之声简介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0-2012 cedc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edu@cedcm.com.cn | 京ICP备12037710号-1 | 总机: 010-88687877 | 传真: 010-88682677
本网站所刊登的教育之声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教育之声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