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教育之声网
重要声明:
“教育之声网”推送文章除实在无法确认,我们均会注明作者及来源。部分文章或图片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将会在36小时内删除处理,特别感谢,也特别欢迎您的投稿。
滚动新闻:
首页 > 要闻 > 正文
2015升学必看 电子学籍转学跳级 都有了标准答案
2015-01-26 17:30:22   来源:教育之声网   

  【教育之声网1月26日消息】  

   小编说:虽然现在离2015年小学报名入学还有一段时间,但是不少学生家长已经提前关注孩子入学问题。近日教育部对中小学生电子学籍管理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再出详细标准,入学年龄截止日期到底该如何确定?小学生可以留级跳级吗?入学报名中家长会遇到这些问题,都有了“标准答案”。

  《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其实早在2013年秋学期就开始执行,为何2015年教育部再次对办法进行详细解读?以前学籍实行体制管理,从2014年上半年全国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实行全国联网,所有的学生“一人一号、籍随人走”。

 

  1、处理中小学生学籍管理问题的依据是什么?

  2013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对学籍信息管理体制、学籍建立、学籍变动管理等提出明确要求。各省份按照《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均已制定或完善本省学籍管理实施细则,明确了本省学籍管理的具体规定。《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和各省出台的实施细则为处理学籍问题的依据。这些文件已经在教育部门户网站基础教育一司主页公布,广大家长也可以向相关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咨询,其有义务进行答复。

  2、小学入学年龄截止日期如何确定?电子学籍系统是否对入学截止日期进行控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二条规定:“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入学年龄和年限,以及因缓学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延长的在校年龄,由省级人民政府依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和本地区实际情况确定”。因此,学生入学年龄的截止日期由各省依据法律设定,全国未做统一规定。

  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提供了入学截止日期控制功能,但已经授权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自行设置截止日期。

  3、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可以留级、跳级吗?

  中小学可以留级、跳级吗?按照教育部规定,义务教育属基本公共服务,具有平等、公平、强制等特征,原则上不鼓励留级、跳级。

  “全国中小学电子学籍系统实行后,均由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孙传华回答说,义务教育阶段在读的学生,即使转学,换一所学校就读,在电子学籍管理下,依旧不能留级。“要是学生因意外或者生病需要休学或者学习优秀申请跳级,也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申请并且办理。”

  4、在输入地无学籍的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是否可以返回原籍就学?如何建立学籍?

  可以。根据《义务教育法》和当前有关规定,符合输入地规定条件的义务教育随迁子女,可以在输入地就读也可以返回原籍就读。不符合条件的,应返回原籍就读。在未经批准的“学校”就读的,将无法建立学籍。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关于做好无学籍流动学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应按照法律规定,妥善安排返回原籍的无学籍学生入学,并为其建立学籍,不得以无学籍为由拒绝接收其入学。

  5、小学生毕业后,跨省转学去一个不同学制的地区就读,如小学生毕业地区为“五四学制”,目的地为“六三学制”,如何处理?

  除符合输入地规定条件的随迁子女外,原则上学生小学毕业后不应跨省就学。

  对于少数确需跨省就学的,如果两地学制不同,根据《义务教育法》确定的“省级统筹、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应由转入地学籍主管部门依据本地规定确定就读年级。

  转入地学校确定要接收的,由其直接通过全国中小学生电子学籍系统,在网上发起学籍转接申请,不需要家长往返奔波。

  6、毕业后跨省就学需要哪些单位核办?流程是什么?

  毕业后跨省就学需要三方核办:接收学校、接收学校学籍主管部门、毕业学校学籍主管部门,其流程依次是:接收学校发起跨省就学申请,接收学校核办,接收学校学籍主管部门核办,毕业学校学籍主管部门核办。通过三方核办后,由接收学校调取学生档案。办理完成后,接收学校应告知家长。

  同样,整个过程均在网上进行,家长只要确认转入学校已经发起转学申请即可,不需要额外再做其他事情。

  需要注意的是,此功能仅在招生前后的一段时间内开放,开放时间由各省在教育部确定的全国统一时间段内安排。

相关热词搜索:学籍 答案 标准
相关评论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我要链接 | 教育之声简介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0-2012 cedc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edu@cedcm.com.cn | 京ICP备12037710号-1 | 总机: 010-88687877 | 传真: 010-88682677
本网站所刊登的教育之声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教育之声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