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教育之声网
重要声明:
“教育之声网”推送文章除实在无法确认,我们均会注明作者及来源。部分文章或图片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将会在36小时内删除处理,特别感谢,也特别欢迎您的投稿。
滚动新闻:
幼升小面试考察的5类题型
2015-12-10 10:41:08   来源:教育之声网   

  【教育之声网12月10日消息】幼升小面试到底需要考察宝贝哪些方面呢?下面小编来解答,爸爸妈妈可以提前做一些这方面的准备。

  数学:主要考查数学思维题和基础知识,以口算题为主要形式。孩子在回答20以内加减法时要尽量速度快,否则会给老师留下反应慢的印象。

  语文:主要考查拼音、识字、看图说话。写字时要注意姿势端正,笔画要写正确,尽量不要写“人”、“大”这样简单的字。

  英语:老师会考查孩子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比如打招呼、说再见等。

  体育:为了看孩子是否身体健康,有的学校会考一些体育能力。因此,提醒女孩尽量不要穿裙子去考试,要穿运动服。

  才艺:诗歌方面:准备一首古诗、一首儿歌;会讲故事会唱歌、表演节目。

  礼貌:老师会考查孩子在回答问题时的状态,比如声音是否清楚、回答是否明白、是否会主动问好和说再见。

  常识:孩子要知道家庭住址、自己的生日、父母的工作,以及所在幼儿园。

  数学思维是重点分5类题型:

  我们统计梳理了今年的“幼升小”考题,考题中的重点是数学思维题目,并归纳出常考的5类题型,希望对幼升小的孩子有所帮助:

  题型一:计算能力

  典型考题1:小敏到商店买文具用品。她用所带钱的一半买了1支铅笔,剩下的一半买了1支圆珠笔,还剩下1元钱。小敏原来有多少钱?

  典型考题2:欢欢和乐乐去买练习本,欢欢买了4本,乐乐买了6本,欢欢比乐乐少花1元钱,一本练习本多少钱?

  专家点评:家长可让孩子画圆来求解,动手画圆的过程也是将具象思维转换为抽象思维的过程。家长也可以引导孩子认识钱币,让孩子在生活中使用钱币,达到锻炼孩子计算能力的目的。

  题型二:运算理解

  典型考题1:有两篮苹果,第一篮25个,第二篮19个,从第一篮中拿几个放入第二篮,两篮的苹果数相等?

  典型考题2:新星小学美术兴趣小组有学生9人,书法兴趣小组的人数和美术兴趣小组的人数同样多,这两个兴趣小组共有多少名学生?

  专家点评:这样的考题是考查孩子运算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家长可引导孩子理解增加和减少的对应关系,增加基本运算训练即可。

  题型三:考想象力

  典型考题1:15个小朋友排成一队,小东的前面有9人,小东后面有几人?

  典型考题2:14个同学站成一队做操,从前面数张兵是第6个,从后数他是第几个?

  专家解析:家长可引导孩子画圈圈来代表题目中的事物,同时也要引导孩子结合实际生活做题。这种题是考查孩子想象能力的。

  题型四:求异思维

  典型考题1:日落西山晚霞红,我把小鸡赶进笼。一半小鸡进了笼,还有5只在捉虫,另外5只围着我,叽叽喳喳闹哄哄。小朋友们算一算,多少小鸡进了笼?

  典型考题2:小华有10个红气球,小花有8个黄气球。小华用4个红气球换小花3个黄气球,现在小华、小花各有几个气球?

  专家点评:对于考查求异思维,家长可鼓励孩子动手摆摆,培养孩子通过动手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型五:考查常识

  典型考题1:一只猫吃掉一条鱼需要1分钟。照这样,100只猫同时吃掉100条鱼需要几分钟?

  典型考题2:天色已晚,妈妈叫小明打开房间电灯,可淘气的小明一连拉了9下开关。请你说说这时灯是亮还是不亮?拉20下呢?拉100下呢?

  专家点评:个体完成一件事情的时间是恒定的,家长可引导孩子观察同时进行的事情所完成的时间,再按不同题目考查,让孩子懂得积累常识。

  学习计算分3个关键步骤:

  第1步动作:孩子学习计算初期,会进行实物拼摆和掰手指,动作熟练后,能迅速摆出加、减的过程。

  第2步形象: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尽量引导孩子按顺序加减。比如手指按顺序加减,可以4+5=9,那5+4呢?多问问孩子为什么,引导他顺着想、倒着想,反复练习,他就会觉得数学多样并不枯燥。

  第3步抽象:在按顺序思考的过程中,渐渐换着花样和孩子玩,不用手指用眼睛来解决问题,让孩子有个从形象到抽象转化的过程。

相关热词搜索:题型
相关评论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我要链接 | 教育之声简介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0-2012 cedc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edu@cedcm.com.cn | 京ICP备12037710号-1 | 总机: 010-88687877 | 传真: 010-88682677
本网站所刊登的教育之声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教育之声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