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教育之声网
重要声明:
“教育之声网”推送文章除实在无法确认,我们均会注明作者及来源。部分文章或图片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将会在36小时内删除处理,特别感谢,也特别欢迎您的投稿。
滚动新闻:
识破“野鸡大学” 规避留学骗局
2014-03-21 17:58:20   来源:教育之声网   

  【教育之声网3月21日消息】随着出国求学的中国学生人数增长,曝光的留学陷阱也越来越多。小编发现,除了“野鸡大学”、“文凭作坊”,中国学生还可能遭遇学校倒闭、教育“注水”、中介误导等陷阱。

  今年2月18日,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公布了44个我国公民主要留学国家的1万多所学校名单,基本涵盖了我国公民主要留学目的地国的正规高等学校,指导中国学生规避留学风险。

  “野鸡大学”不难识破

  “野鸡大学”或“文凭作坊”指冒牌高等教育机构,这种明目张胆的留学骗局其实不难识破。

  美国野鸡大学丑闻曾多次曝光,这或许与其教育体制“放而不管”的指导思想有关。除5所军事院校外,美国没有联邦政府创办的国立大学,教育部不管高等教育,也无权设置一个机构用以规范或确认高等教育机构资质。地方政府只管自己出钱创办的公立学校,私立学校只需要在地方政府教育部门登记注册即可。至于教育质量评估,则是独立的私营机构的事情。

  目前公认较权威的美国高校排名机构是《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USNWR)。在美国教育部网站,也可了解关于野鸡大学和学校资质数据。一般而言,野鸡大学或卷入欺诈案的学校网络上都能搜到案底。

  英国的情况则不同。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教育处参赞沈阳说:“英国对高校的管理和审查十分严格,野鸡大学在英国不多见,但也不排除个别案例。”他建议,申请英国高校的中国学生可参考先前中英两国政府签署的关于互相承认学位证书的框架协议中包括的高校名单,不要中了一些不正规学校或中介提供的“保底大学”骗局。

  野鸡大学在澳大利亚高等教育领域也不多见。中国教育部列出的“白名单”内,有42所澳大利亚大学和高等院校、66所公立技术及继续教育学院,几乎囊括所有澳大利亚高等院校和公立职业学院。

  《澳大利亚人》报专跑高等教育口的资深编辑莱恩说,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随着国际学生数量大幅增长,能否维持原有教育水平。

  高等教育是澳大利亚服务领域最大的出口产业。留学生缴纳的学费是澳大利亚大学重要的资金来源,而为了留住这些学生,一些大学不同程度地出现降低录取门槛、降低评分标准的做法。

  留学生英语水平达不到澳大利亚大学入学标准怎么办?通常的做法是要求这些学生在开学前参加为期数月的语言培训班,培训班结束考试合格后,大学可以招收。但实际上,很多大学对于经过了培训班学习水平仍未达标的学生照收不误。一旦入学之后,学校对国际学生的学术要求也有可能比本土学生低。

  选择学校要重质量

  出国留学不易,如果选择不当,就算入读国外学校,能否拿到文凭、顺利毕业仍是问题。

  在2009年,提供酒店管理、时装设计、厨艺、语言培训等国际教育课程的澳大利亚环球校园管理集团破产,该集团拥有的5所私立学校倒闭,影响到3000多名学生,其中中国学生1265人。

  澳大利亚的留学情况实际是与该国移民政策密切相关的,很多国际学生之所以选择留学澳大利亚,是希望毕业后能够移民。几年前,厨师、美发师等职业移民澳大利亚比较容易,一些私立职业技术学院就大量开设这样的课程,国际学生蜂拥而至。但后来移民政策调整,这些职业的移民加分取消或减少,对于此类课程的需求也大幅降温,导致一些私立学校财政困难,甚至倒闭。

  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李忠尚认为,留学诈骗的问题比过去少了。但他告诫中国留学生,国外的大学不一定每一所都很好,一定要有所研究和选择,要以政府公布的信息为主,以其他方面得到的信息为辅,看不准的时候轻易不要去。

  李忠尚说,国际教育是澳大利亚的第三大支柱产业,有些学校仅具备刚刚合乎资质的教学条件,有些太小,有些师资力量不够,但它们都在招生。这类情况主要发生在职业和继续教育类的学校,选择此类学校时更需慎重。澳大利亚每个州和地区都有公立的“技术和继续教育”(TAFE)学院,它们都列入了教育部的“白名单”。

  异地办分校是另一个值得警惕的留学陷阱,澳大利亚类似情况不少。然而,李忠尚介绍,国内并不承认这些大学分校的文凭。曾经有澳大利亚某大学分校招了两三百个中国学生,学生回去以后因为学历不被承认而闹起来的情况。

  “我们认为分校不是很可取。这种形式的分校有的跟国内的办班、挂牌子的形式差不了多少,所以务必要在这类问题上小心,还是要尽量选择正规的大学。”李忠尚说。

  自主申请避开中介

  要规避留学陷阱,最好自主择校、递交申请,慎用留学中介。不少留学陷阱都祸起不靠谱的中介机构。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教育处参赞沈阳说,近年来赴英留学生低龄化现象普遍,很多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在跟中介打交道时吃了不少亏。他说,英国大部分高校的招生信息都是公开透明的,中国学生可通过其官方网站提前了解信息、做足功课,在能力允许的情况下自行申请入学,避开中介环节、减少高昂的中介费,将受骗上当的几率减到最小。

  有意到海外求学的学生应特别警惕中介机构推出的所谓留学“一条龙服务”。沈阳提示,曾有这样的案例发生:中介以提供在英国求学期间住宿为名收取十几万人民币费用,但中国学生到英国后却发现这笔费用已被英方没收,自己只能退房却联系不上中介。

  其实,申请学校的过程就是一个增进对即将留学目的国社会的了解过程。美国绝大多数大学都特别不喜欢通过中介递交申请的学生。对国外不少高等院校而言,一份真实的申请材料远比一份貌似完美的申请材料更具吸引力。

  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世界教育协会高级顾问花海燕说,招生过程中最头疼的就是看到有些中国学生申请材料千篇一律。哈佛大学曾因几个来自北京的学生校外实践写的内容完全一样而将他们退回。“自己动手申请美国高校,寻找合适的学校,培养研究能力,向美国高校咨询,锻炼沟通能力,规划申请时间表,最后决定选择哪所学校,能够体现你的决策能力。”

  花海燕说,美国的招生方式和决定程序完全公开,方便学生查阅各个学校的招生要求。虽然美国没有统一的招生体系、各校自主招生,但多数学校的录取过程相似,即由一个单数组成的招生委员会决定录取情况,每一份申请资料至少由三个人阅读,哪三个人负责审查同一份申请则抽签决定。

  由于每一个环节都是随机产生的,申请者几乎不可能预先获悉谁将参加招生工作,复杂的程序是为了有效地防止行贿受贿或者各种幕后交易。

相关热词搜索:野鸡 骗局 大学
相关评论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我要链接 | 教育之声简介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0-2012 cedc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edu@cedcm.com.cn | 京ICP备12037710号-1 | 总机: 010-88687877 | 传真: 010-88682677
本网站所刊登的教育之声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教育之声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