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教育之声网
重要声明:
“教育之声网”推送文章除实在无法确认,我们均会注明作者及来源。部分文章或图片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将会在36小时内删除处理,特别感谢,也特别欢迎您的投稿。
滚动新闻:
首页 > 要闻 > 正文
珠算申遗虽成功 回归课堂或很难
2013-12-18 10:08:47   来源:教育之声网   

  经过5年的申遗,今年12月4日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具有1800年历史的中国珠算项目被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遗忘多年的珠算又重新回到公众视野,并在社会上引起了一股怀旧热潮(本报11月曾以《芜湖,还有人在使用算盘吗》加以报道)。记者近日在芜湖市区采访,发现如今的芜湖中小学生几乎没人会打算盘了,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也几乎不会教珠算了。许多40岁以上的老师说,他们心底里还对珠算留存着一份怀念,虽说珠算申遗成功,但对在课堂上消逝多年的珠算,今后会不会重返学校,他们都不怎么看好。

  珠算从课堂消失已有10多年

  昨天,记者来到芜湖师范附小采访,赵玲老师说,她就是教数学的,据她回忆,她刚到小学任教时,小学高年级的数学课里,有珠算教学的内容,但后来珠算的内容逐渐减少,直至从课堂上完全消失。她估猜珠算从小学课堂消失的时间有10多年了,但具体时间已记不清了。

  为了弄清珠算从小学课堂上消失的具体时间,她和记者一起在互联网上搜索,了解到自2001年起珠算从小学教材中取消,从那时起算盘退出小学生学习必备用具的舞台。在附小,记者与几位30岁左右的年轻老师交谈,他们说,他们已记不清自己小学里是不是学过珠算,但可以肯定的是,她们不会打算盘,更不会教珠算。有的老师笑着说,家里还存有父母用过的旧算盘,都快成老古董了,现在即使父母要算账,也不会使用算盘了。

  在小学任教的黄老师说,珠算曾是小学生的必修课,直到上世纪90年代,珠算还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的一项内容,但在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珠算被取消了。

  珠算申遗成功引发许多人回忆

  对于芜湖许多80后的市民来说,学打算盘曾是一段抹不掉的记忆。“我记得当时我们班上每个同学都花了几元钱买那种塑料算盘。在市中心一家商场上班的江女士说起算盘,印象依然十分深刻。她说,虽然自己多年不用算盘了,但直到现在,还能熟练记起当时的珠算加法口诀,“一上一,二上二,三下五去二,四去六进一……”

  “以前我们做账、做报表全是用算盘,加减乘除都能算。”从事会计行业30多年的市民张先生告诉记者,珠算是他们这些从事会计工作必须掌握的技能,“计算器刚兴起那会儿,我一直用不习惯,感觉还是算盘用得舒服和贴心”。

  后来,计算器渐渐取代了算盘,不过念旧的张先生一直舍不得丢掉陪伴自己工作多年的几个算盘,一直放在家里保存着。“有时候不经意看到算盘,还是会拨两下,听着算盘拨动清脆的响声,心里就会涌出一股留恋。”张先生说。

  如今几乎没有中小学生会打算盘

  记者在安师大附小、市二十七中等学校采访,校长们说,由于不教珠算多年,再加上实际生活中都用计算器了,现在的中小学生几乎没人会打算盘。在校园里,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学生,他们也只是说知道珠算这回事,但他们没学过,也就不会打算盘。

  在小学采访时,一些数学教师对记者说,过去,任何一所小学校都有珠算教具,那种挂在黑板上的大算珠,是老师教珠算不可或缺的教具,珠算课不开多年了,现在那些珠算教具也从校园里消失了。他们笑着说,现在在芜湖的任何一家商场商店,都可能看不到算盘了。如果说算盘最多的地方,可能还是在居民家庭里,不少以前从事财务、会计工作的老市民,虽然不用算盘多年,但过去使用多年的算盘舍不得丢弃,还作为纪念物放在家里做个念想。

  珠算用在数学教育中确有长处

  赵玲老师说,她教数学多年,也教过很长一段时间珠算。她认为让珠算从小学教育中完全消失,还是挺可惜的。在她看来,珠算不仅教会学生快速计算的技能,而且对训练人的大脑益处颇多。

  她说:“从生理的角度来说,使用算盘进行计算时会锻炼到手指,而已经有很多科学研究证实,手指的灵活度与智力高度相关,锻炼手指可以刺激大脑,使大脑更加灵活。”

  许多小学数学老师认为,算盘可以帮助小孩子直观地理解进位制,是小孩子理解数字和进位概念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另外珠算作为一种速算方式,在生活中还是有着很广泛的用途的。已经有很多“算盘PK计算器”的比赛或者实验表明,同时进行四则运算,当运算越复杂时,珠算在速度上的优势越明显。

  采访中,不少市民也认为,一个个的算盘珠子让数字形象化了,打打算盘,让孩子手脑合一,更容易培养少儿的思维能力。

  珠算回归课堂或难实现

  对于珠算的没落,不少教师和市民觉得可惜。此次珠算申遗成功,一些人建议让算盘回归小学课堂,作为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一种传承。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种想法虽好,但要想让阔别校园十多年的珠算回归课堂,或难实现。

  有教育工作者认为,无论珠算曾经多么重要,珠算文化多么灿烂辉煌,但必须承认,它已经是一种过时的计算工具。打算盘虽然有利于锻炼手指的灵活度、促进大脑发育,但从应用上来说,计算器比算盘更方便,现在的学生很容易掌握。况且,重学珠算的话还得让学生背一大堆口诀,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学生未必乐于接受。

  市区许多校长还告诉记者,现在中小学教师中,年轻教师所占比例很高,这些年轻老师自己不会用算盘,就更别提教珠算了,他们也对算盘回归小学课堂的前景不怎么看好。

  但采访中,几乎所有的成年人都认为珠算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应该传承,不能后继无人。于是,有人提出在目前的背景下,珠算没必要大面积学,可以以选修课的形式回归课堂,让有兴趣的学生了解、熟悉。“申遗”是为了让古老的遗产闪耀光辉,切不可带着“申遗”成功的兴奋,把算盘硬生生地塞进孩子的书包。不可否认珠算在历史长河中的价值,但作为教育任务的珠算活动,还是需要与时俱进地站在学生发展数学素养的立场上来考量。

相关热词搜索:珠算 申遗 成功
相关评论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我要链接 | 教育之声简介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0-2012 cedc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edu@cedcm.com.cn | 京ICP备12037710号-1 | 总机: 010-88687877 | 传真: 010-88682677
本网站所刊登的教育之声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教育之声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